西秀区鸡场乡新合村:产业突围 精准发力促增收

2020-10-24 21:50:14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近日,在西秀区鸡场乡新合村生姜种植基地里,一排排生姜叶子泛着绿,格外喜人,看着一排排长势良好的生姜,鸡场乡新合村磨满组村民罗德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近年来,西秀区大力推行“村社合一”合作社建设,新合村顺势搭乘了这辆 “快车”,因“市”利导、因地制宜深化农业产业发展,以“村社合一”合作社为载体,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曾经的新合村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2014年,村里贫困人口发生率达13.5%。全村贫困人口有119户409人。

多石漠化山丘造成贫瘠的土地和闭塞的交通,限制着新合村的农业转型和发展,也成为制约新合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突破“瓶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新合村村支两委干部们的脑海中。

鸡场乡新合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华嵩说道,“要致富,先修路,要想拔穷根,首先就要改造基础设施。”

村支两委多次到区、乡两级部门对接,积极争取资金,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合村累计争取到各项资金1200余万元,修建了通组路22.8公里,联户路9.8公里,修建机耕道16公里,安装自来水管道3000余米,修建小水窖1个。

基础设施虽逐步完善,但是面对贫瘠干旱而又散状分布的零星土地,如何发展产业这个难题又摆在了眼前。

鸡场乡新合村村委会主任彭小付说道,“以前,我们村里有肉牛养殖和种姜的习惯,但都是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品质不好保证、销路难以畅通,必须得说服老百姓抱团发展。”

新合村紧紧抓住西秀区推行“村社合一”合作社契机,通过政府划拨的50万扶贫产业建设资金,加上村支两委成员每人自筹1万元共10万元出资入股,作为合作社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成立了“帆景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积极推行村干部和合作社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社员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个做法极大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罗文刚一直都在种辣椒和生姜,虽有经验,但因为缺资金、少销路,一直都徘徊在致富的边缘。在西秀区“以需订单、保底收购”和“三心金融服务模式”的政策扶持下,罗文刚通过合作社以合同为担保,向银行贷了5万元,同时购买了专门的农业保险,在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全身心投入辣椒和生姜种植,而且罗文刚还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因为有龙头企业保底收购。几年下来,罗文刚不仅摆脱了贫困的帽子,还带动了村里的8户贫困户和很多村民种植辣椒和生姜创收致富。罗文刚2019年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去年我种了25亩生姜,产值达到了8万斤左右,赚了20多万,今年还流转了3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更多村民一起致富,今年预计产值达到近百万元。”鸡场乡新合村村民罗文刚是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里的典型例子。

如今的新合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713元增长到2019年的12515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833元增长到2019年的11780元。村集体经济也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增长到现在的500多万元,产业发展由传统的“输血”到“造血”功能的转变。“村社合一”合作社发展模式彻底改变了新合村贫穷的历史。(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詹艳)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