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双腿也能“奔跑”看黄正福如何从残疾贫困户成为致富“姜大王”

2020-11-12 17:55:5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初入冬季,白昼乍暖。在关岭自治县新铺镇卧龙村的大山之间,58岁的黄正福趁着好天气加紧了生姜采收的进度,丰收的喜悦满溢面庞,手上的泥土也格外芬芳。

image.png

生姜喜丰收,黄正福脸上满是笑容

说起黄正福,认识他的人都会道上一句“佩服”。年近花甲,依然种姜创业,敢于奋斗,效益一年胜一年;双腿截肢,仍旧爬山下地,亲力亲为,产业一载赛一载。

“我就想活出个样子,直起腰杆把这贫彻底地‘脱’了。”每每提及自己的遭遇与经历,黄正福总会说,“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和贫困户。”

image.png

黄正福生姜基地所产的优质生姜

他说,他能行,他们也能行。

而立之年,突遭意外毁双腿

27年前,31岁的黄正福在湖南株洲的砖厂打工,妻子郑金英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家务农,靠着不多的收入和家中的薄田,也够一家人糊口过活。

“正福,家里的老房子垮了,我和孩子现在没地儿住,你快回家来看看。”妻子的一通电话让他焦急万分,准备第二天就赶回家中。临行前夜,途经铁路突遇火车驶来,他还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便一头晕了过去。

“这一昏迷就是7天,醒来发现自己被送到了当地的铁路医院。想下床,手一摸,两只腿没了。”懊悔、惊恐、厌世……无数的情绪刹那间涌上心头,想起尚在家中等候的妻子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告诉自己,这一关再难也必须跨过去。

伤情稳定后,医院通知其家人将黄正福接回了家。为了给他做后续治疗,妻子把家中唯一的耕牛卖了;老房子塌后无屋可居,一家五口只能搬进牛棚。

“刚开始伤口一碰就疼,只能卧床休养。”黄正福这一躺便是7年,期间仅靠妻子一人务农做工维持生计。

“媳妇在家种苞谷,没钱买肥料,产量低得很,一年到头的收成还不够自家吃,只能四处借钱借粮吃野菜,生活那叫一个苦。为了帮补家庭,她一有空就去给人做帮工,拿着每年5块钱的收入,回家还要照顾我和孩子。”黄正福看着眼里,心里既满怀感动,又充满愧疚。

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他用小木凳撑着前行,自己在家做篾活,编些筛子、背篓趁着赶场叫孩子们拿去卖。时间一长,总算存够了买猪崽的钱。

这最艰难的日子,一家人咬着牙挺了过去。

历经磨难,度过风雨又逢春

天助自助者。黄正福撑着木凳爬了3年,腿上的伤口逐渐结痂不再疼痛,能够直立起来的他用木头做了副拐杖,慢慢适应着走路。

image.png

杵着拐杖,黄正福向记者述说这自己的经历

“只要能站起来、走起来,哪怕摔再多跤我都不惧;能走路的感觉,可真好。”黄正福从一步步挪着练习,到在家喂猪,去地里干活,失去双腿的艰辛他一一克服,改变现状的向往他无比强烈。

2003年,当地政府因干旱补助困难户2000元,黄正福和妻子一商量,决定把家中的肥猪卖了,再向亲戚借些钱,凑起来建一个像样的家。

2014年,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黄正福因二级残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国家各项扶贫政策。

“成为贫困户的那一天,脱贫便成了我的目标。”他说非常感激党和国家的关怀,但得到帮助也要自强自立,不能给国家拖后腿、吊车尾。

把两只水鞋套在断肢处,杵着拐杖的黄正福以脱贫为目标不断“奔跑”。

2015年,黄正福与妻子一起到同村残疾人张永达地里搬姜。因同为残疾人,张永达十分照顾他们一家,不仅请其务工,还鼓励黄正福种植生姜。

image.png

黄正福正在姜地里干农活

这个鼓励,黄正福听进耳里,记在心里,那颗想发展、求发展、肯发展的心瞬间活络起来。一回到家便做着准备,四处学习种姜的知识。

2016年,黄正福试种一亩多生姜,当年便赚了1万多元,还留了3000斤姜种,首次成功让他有了底气。“那年赚的1万多元比我们两口子种一年地、帮一年工的收入还要多,我在发展生姜产业上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无限的憧憬让黄正福干劲满满,全力发展生姜产业成为他“跑”起来的“敲门砖”。

苦干实干,贫困户变“姜大王”

“第一桶金”敲响了黄正福脱贫致富的门,家里土地少,他就在外流转土地种植;人手不够,他就请当地农户来务工。

image.png

当地群众在黄正福的生姜基地务工

从帮工到大户,黄正福种姜的效益越来越明显。2017年,流转土地十余亩,种植生姜赚了6万元;2018年发展到30亩,赚了9万余元;2019年,黄正福一家成功脱贫,生姜种植面积超百亩,却遭遇虫灾,仅收了3万斤的姜种。

“去年的姜种价格高,一斤卖到了7块多,这3万斤就值20多万元,当我心里正在纠结到底卖不卖时,表妹范学琼的到来让我心里有了决定。”黄正福说告诉记者,其表妹范学琼同样是一名姜农,想与他合作发展,每家出3万斤姜种,种植250亩生姜,而他刚收获的姜种恰好成为扩大规模抱团发展的必需品。

image.png

当地群众在黄正福的生姜基地务工

今年,两兄妹向银行成功贷款45万元特惠贷,把打造250亩生姜基地提上日程。

黄正福在全县各地寻找适合种植生姜的地方,最终在新铺镇卧龙村撂荒20多年的荒坡前停下来脚步。请人割草、处理杂草、垦地、种姜,“开荒”的第一个月就投入10余万元的务工费用。

卧龙村的残疾人罗正秀是肢体四级残疾,出门打工不容易找到工作,自从黄正福到村里发展产业,罗正秀几乎一有空就去坡上干农活,勤快些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在我这里务工的,基本都是残疾人和贫困户,人多时一天有50人以上;并且我把撂荒多年的坡地开垦好,合约到期后村里可以直接用来发展产业,也是为卧龙村的发展助了一把力。”黄正福说道。

image.png

黄正福正在姜地里干农活

面积大,投入大,黄正福不敢有丝毫马虎,他在村子附近租了一间民房,吃住离得近,几乎每天都要去基地里转转。

“已经有客商联系我,以每斤生姜4元的价格收购,我暂时没有答应。”提起今年的姜价,黄正福脸上堆满了笑容,给记者算起了“收益账”。“按照每亩3000斤的最低产量来计算,亩产值都能上万元。我要继续把产业做好做大,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和残疾人。”

image.png

黄正福种植的生姜遍满山

“我要改变,我要脱贫,我要鼓励和帮助更多的人。”没有双腿的黄正福怀着强大信念在坎坷道路上肆意“奔跑”,以敢想敢拼、苦干实干的精神逆袭了他的人生。(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李丽莎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