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扎根沃土开出“幸福花”——安顺市西秀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纪实

2020-11-29 19:48:54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助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表现。

2018年12月起,西秀区作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志愿者为主体力量、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扎根西秀实际,积极探索建立“3+2+N”模式,建立区、乡(镇、办、新型社区)、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机构,统一标准和规范,全区共建立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办、新型社区、区退役军人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5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73个。统筹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及文艺能人、科普达人、公益人士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志愿服务队伍1726支,引导志愿者注册95930人。

文化为魂,成风化人。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然融入群众生活中。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串珠成链,人气渐浓,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筑牢了基础,为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整合资源 盘活阵地全覆盖

“我们经常会来这里,有时参加活动,有时聊天、下棋、看书报。”在旧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天都有很多群众聚集在此,或参加活动,或看书学习,或休闲娱乐。

西秀区把士村“书香把士”志愿者开展节日文化传承宣传活动.jpg

西秀区把士村“书香把士”志愿者开展节日文化传承宣传活动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旧州镇在基层阵地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全镇在每个村都开设了农家书屋、矛盾调解室,部分村寨还设置了亲情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等基础阵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村卫生室、妇女儿童之家、文化广场等各类阵地整合建设,最大程度利用了现有阵地资源,方便了群众的需求。

旧州正是西秀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群众风貌的一个缩影,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西秀区结合场馆功能特色,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作为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总队的活动阵地,建立志愿服务总站,指导全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随后西秀区选取五个阵地资源、活动较为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区级试点,涵盖乡、镇、办事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同类别。

西秀区湾子村“仡佬学堂”志愿者教授仡佬族文化.jpg

西秀区湾子村“仡佬学堂”志愿者教授仡佬族文化

各试点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建设水平,挖掘本地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民族文化资源、发扬传统忠、义、孝文化丰富项目内涵,统筹退役军人、文化名家等人才资源充实服务力量,将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道德讲堂、党员活动室、村史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地实践中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文化服务场所等资源有机融合,拓展文明实践阵地,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融合开展政策宣传、感恩教育、文明传承、道德引领、科普文化、医疗服务、帮困解难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回馈机制、评选优秀典型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励活动开展,呈现出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达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创新形式 理论宣传接地气

“这个你们听懂了吗?”在轿子山镇青山村,“苗语连珠”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正在给村民们运用苗语讲解着党的方针政策。

西秀区青山村“苗语连珠”志愿者在向群众讲解卫生知识.jpg

西秀区青山村“苗语连珠”志愿者在向群众讲解卫生知识

“苗语连珠”志愿服务项目是2019年8月1日设立的,青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退役军人以及苗族村民志愿者约20人组成了宣讲志愿服务队,他们经常在村里运用苗语将党的方针政策、科普知识、文明礼仪及时“翻译”给村民听。该服务队成立以来,用苗语开展各项宣传130余次,他们结合地方特色,以少数民族语言为载体,让身边的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大白话说天下事,对加强干群联系、各民族联系发挥了极大的纽带作用。特别是疫情期间,青山村录制了“苗语版”的宣传音频循环播放,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疫情防控意识。

西秀区青山村“苗语连珠”志愿者用苗舞进行文化宣传.jpg

西秀区青山村“苗语连珠”志愿者用苗舞进行文化宣传

理论宣讲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才有生命力。青山村利用苗语宣传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近年来,西秀区充分针对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利用本地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开设“云上讲堂”“主播有话说”“仡佬学堂”“书香把士”等服务项目,灵活借用小喇叭、方言、院坝会、山歌、戏曲、抖音新媒体等多种方式送文化、送政策、送知识、送服务,传播思想,推动理论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 引领文明新风尚

秋高气爽,走进西秀区大西桥镇中所村,街道干净整洁,民宅整齐划一,宽敞的广场上,几名村民正悠闲地打球、健身,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

西秀区把士村书香把士"志愿者为老年人宣传党的政策.jpg

西秀区把士村书香把士"志愿者为老年人宣传党的政策

“以前村里的社会治安和现在没法比。”中所村党支部书记吴剑介绍,过去,中所村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庄,村舍建设不规范,生活垃圾到处扔,村风文明落后,村寨社会治安差,每月都有村民家中财物被盗情况,邻里矛盾纠纷时常发生。为维护邻里和谐,消除安全隐患,2014年,中所村组建义务治安志愿服务队,每天安排队员轮班巡逻,村民们积极响应,队伍从8人发展为31人,有效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不少地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互相攀比、村容村貌脏乱差等有抬头迹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疏堵结合,深入研究和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推动完善各地村规民约行为规范、建立“四会”,借助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美丽农家、好媳妇等系列评选,发挥先进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和社会组织自发开展“义务治安巡逻”“邻里纠纷调解”“红白喜事服务小队”等服务项目,促进群众参与基层社会自治,与政府治理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提升治理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西秀区湾子村“仡佬学堂”.jpg

西秀区湾子村“仡佬学堂”

同时,为丰富群众生活,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主题,以文艺表演、草根明星宣讲、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乡风吹入百姓心中。精彩的歌舞表演、寓教于乐的小品,为村民们送上“文化大餐”。草根明星宣讲员向大家讲述了他们关于乡风文明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动员大家以文明之花筑振兴之路。

志愿服务 做群众“暖心人”

在旧州镇把士村,一群由小学生组成的“红领巾”志愿服务队伍成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红领巾”志愿服务队正在开展“小手牵大手”整脏治乱专项清理及宣传活动, 

西秀区中所村爱心妈妈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jpg

西秀区中所村爱心妈妈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

在大西桥镇中所村,“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正在辅导村里孩子作业。为解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教育和陪伴难题,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助力脱贫攻坚,从2014年9月起,由本村学校教师、大学生、文化文艺爱好者等十多名爱心妇女自发组建“明屯嬢嬢”志愿服务队,开展“爱心妈妈”志愿服务。“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分为工作日下午“四点半课堂”和周末“爱心大课堂”,通过“有偿”助“无偿”,保障“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项目长效运转,坚持至今。

………

西秀区中所村爱心妈妈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2.jpg

西秀区中所村爱心妈妈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者愿者”不仅仅是个口号,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怀,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为了更好服务群众,西秀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区直各部门围绕教育、文化、科技、医疗、法律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特别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以及特殊群体,开展民情民意走访调查,将问题收集分类,针对性打造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项目,力争以面对面、心贴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目前全区志愿服务项目已达12139个,“书香把士”“苗语连珠”“爱心素食”“日行一善”“快板传党音”“青春伴夕阳 •留住夕阳美”“童心行”“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妈妈”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得到群众认可,逐渐显现出品牌效应。

西秀区把士村"“书香把士志愿者整理农家书屋.jpg

西秀区把士村"“书香把士志愿者整理农家书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在用自己的文明实践标注着社会的进步。(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罗野)

责任编辑:陈亮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