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强化水利保障 助力脱贫攻坚

2020-12-04 11:44:0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普定县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全县有耕地60.13万亩,农田17.28万亩,旱地42.8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6.21万亩。普定县地势为南、北部高,中间低,由南部和北部向中部三岔河河谷倾斜,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境内熔岩地貌广泛发育,石漠化严重,石漠化面积390.9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5.85%。水土流失面积505.3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6.34%。县域内水资源丰富,但降水时空不均,工程性缺水比较突出。

夜郎湖风光.jpg

夜郎湖风光

目前,全县已建成的小(一)型水库7座,总库容2775.61万方。小(二)型水库12座,总库容580.49万方。山塘103座,总库容103.28万方。泵站239座,装机功率12161.9千瓦。农村人饮工程106处,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44.4万人。小水池小水窖2598座,总容积6.66万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面积230.99平方公里。

“十三五”期间,普定县采取的多种措施争取国家资金和融资资金投入水利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猫洞河水库.jpg

猫洞河水库


加大基础建设 夯实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普定县完成水利投资18.91亿元,超过建国以来到“十二五”末的总和。共治理病险水库20座;规划实施骨干水源工程项目6个;新增有效浇灌面积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8万亩;保护3.3万亩农田及23.52万人安全;解决改善了44.4万人农村人口及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有效抵御了旱涝灾害,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29.6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3.22亿元,增加13.6亿元。

洪坪水库.jpg

洪坪水库


水利生态治理 兴产业助脱贫

在实施坡耕地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等工程中,按照工程实施与水土流失治理、水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听取项目所在地乡镇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项目建设与生态修复治理结合起来,与兴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城关河综合治理项目.jpg

城关河综合治理项目

“十二五”期间,普定县坡耕地项目共投入8702万元,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5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条28.4平方公里。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的同时,打造了城关镇梭筛村万亩桃园林、化处镇朵贝万亩茶园,化兴产业园,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


实施水利项目 乡村美百姓富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水利基础设施就服务到哪里的原则,实施好水利项目,确保产业发展用水。在所有的产业基地内针对性地实施小水池、小水窖、喷灌设施、滴灌、管灌、微润灌等水利项目,利用辐射效应引导周边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梭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jpg

梭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通过努力,普定县经果林、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得到快速发展,打造了沙湾现代农业园、后寨香葱蔬菜园、斗篷韭黄蔬菜园、水母万亩韭黄产业园等一批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全县新增种植葡萄7000余亩,新增茶园9585余亩,新增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3万亩、新增韭黄8万多亩,成为中国韭黄第一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98元,较2016年的7538元(纯收入)增加3660元,有效减少贫困人口5.8万人。

在实施水利项目过程中,普定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从以前的单一治水向水工程、水生态、水景观、水环境、水旅游等综合治理转变,找准水利项目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引入社会资本,在集团帮扶的龙场乡秀水村实施水利工程,打造农旅结合项目,积极开发水利生态旅游。依托青山水库资源,实施水土保持项目,打造青山公园旅游点;通过河道治理打造沙湾、朱官凼景区,并成功申报为3A级景区;通过骨干水源建设,打造猫洞河水库乡村旅游示范点,乡美库靓,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群众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旅游产业的兴起,带动周边群众创业、就业。

小农水项目成效显著.jpg

小农水项目成效显著


创新“四化”模式 破解管理难题

采取“供水片区化、标准城镇化、管理公司化、服务智能化”来建设管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破解了安全饮水建设、管理难题,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饮水安全项目52个,完成投资18035万元,其中国家、省、市投资8085.62万元,融资贷款9949.38万元,将原有的2322处安全饮水工程整合为106处,先后建成白岩镇、坪上镇、马官镇、马场镇、鸡场坡镇等10个千吨万人供水工程,42个千人供水工程,42个千人以下供水工程,日供水规模达6.36万立方米,共解决13个乡(镇)、街道办162个村、13个居委会农村9.65万户4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131户121601人。

朵贝水库(效果图).jpg

朵贝水库(效果图)

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全面解决,让农户从挑水的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安心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户收入。

按照水利“精准扶贫”贯穿水利工程项目建管养用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当年建、来年毁的短板问题,探索创新管理机制,为精准扶贫长效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推行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公开、透明、高效地推进工程建设,实现了项目投资产生生态——经济——社会多重叠加的良好效益。村民“四自”建设不仅节约建设成本,而且节约建设时间,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建成后由受益农户直接管理使用,工程设施运行和保存良好;其次鼓励和扶持供水管理公司和农民用水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在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上,实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和供水服务电话“三个公开”,健全完善了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充分发挥其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协会管理、群众参与”的“以水养水”建管养用一体化模式,有效解决建管养用问题。

后寨灌区已建的韭黄育苗大棚基地.jpg

后寨灌区已建的韭黄育苗大棚基地


实施科技兴水 降成本增效益

在水利项目扶贫的大背景下,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进一步加大科技在水利项目扶贫中的运用,着力打造现代水利示范点,让群众充分享受科技水利带来的降成本增效益的实惠。

普定穿洞靛山水厂.jpg

普定穿洞靛山水厂

在沙湾现代水利示范点,水利信息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后,通过对种植户进行信息采集、远程控制、用户管理、水肥一体化、专家咨询等服务,安全饮水通过智能管理、微信收费、降低了运行成本,水费回收率和收入大幅增加,公司收入2020年达1300多万元,但群众的平均用水支出从以前的每吨3元多降到每吨2元多,有效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和水费管理成本,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

责任编辑:陈亮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