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中国军民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凶残疯狂的日军,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此时,毛主席和党中央敏锐地意识到东北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决定从延安、山东、冀热辽等解放区抽调10多万部队、2万多党政军干部奔赴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陈曾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申请到东北工作。1945年冬,陈曾固经组织批准后,移交所有工作,随干部大队从延安出发,急行军1个多月,踏上了广阔的东北黑土地。陈曾固担任了辽西(以后改为辽吉、辽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副书记等职,在白山黑水度过了三年多的战斗生涯。
1946年3月,陈曾固随辽西省委机关转移到白城市郑家屯。辽西省委改为辽吉省委,陈曾固与陶铸、邓华、朱其文,是省委四常委。书记陶铸兼任宣传部长,陈曾固任省委组织部长,后又兼任社会部长。
辽吉省委成立后,辖区地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四省区,还有许多蒙汉杂居的少数民族地区,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在陶铸和省委大力支持下,陈曾固很好把握全省的组织干部工作,首先在机构设置上,将全省分为5个分区,健全和完善地级组织,接着组建和充实县级党政军组织。他还从各根据地奔赴东北的干部中,挑选一部分年青有为的挑起县委大梁,让东北老根据地,最早出现了一批精明能干、经验丰富且朝气蓬勃的县委书记,为辽吉根据地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组织机构健全后,陈曾固配合省委书记陶铸,重点抓了全省的土地改革。
1946年7月7日,东北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东北形势和任务》的决议(即“七七决议”)。“七七决议”标志着真正以实际行动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开始。辽吉省委及时召开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东北局扩大会议决议和关于土改的指示精神。省委书记陶铸在会上向辽吉广大党员干部发出走出城市、下乡发动群众的号召。会议作出从党政机关抽调3000余干部下乡的决定。会后,省委组成4个工作团,分别由陶铸、陈曾固等带队,分赴全省农村领导土改斗争。各地、县也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队,由地、县委书记、县长带队,深入村屯发动群众,在清算、减租、分开拓地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作为省委组织部长的陈曾固,承担了全省党政军机关干部的安排调动。陈曾固在组织安排抽调干部会上严肃地说:“小汽车必须丢掉,漂亮衣服必须脱下,高头大马、警卫员大队必须彻底取缔,坐在办公室命令行事,必须立即禁止。应该装扮得与群众差不多,应该与群众一道动手,应该学会群众的语言,应该把自己当做群众的一员,而不是群众之外的人。”陈曾固还要求,县委以下党务、民运工作人员一律穿便衣,不要叫官名,只称首长,有警卫员的,亦须便衣打扮,县委以下的党委机关要与农会住在一起,县委书记可兼农会主任,但是必须经过群众选举,以求彻底改变个人官僚化、机关衙门化,使我们的干部真正能与群众血肉相连,气息相通。
陈曾固带领工作团深入农村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里的土地高度集中,土地占有极不合理,大量的肥沃良田被军阀、官僚所霸占,两级分化严重等状况。他决定从反奸清算入手,率土改工作团采取派工作队走门串户、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和举办积极分子训练班等办法,宣传党的土改路线和政策,引导苦大仇深的群众诉苦,发动群众掀起反奸清算斗争和分配敌伪土地的浪潮。清算斗争的重点对象是日伪统治时期欺压群众、为非作歹、民愤极大,为群众所痛恨的官吏、汉奸、警宪特务、恶霸地主;斗争的主要方式先确定清算对象,然后召开群众大会,彰其罪恶,没收其土地财物分给贫苦农民,最后进行公审处理。在洮南,首先平分了认贼作父的大汉奸张海鹏的逆产,接着斗争了大地主陈福、孙连发两个恶霸地主,分其土地1000余垧;在平安区,斗争了大地主尹凤鸣,分其土地330垧,还有大批骡马牛羊等。反奸清算斗争震慑了敌人,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封建势力,削弱了地主阶级的经济优势,许多罪大恶极的汉奸、恶霸、敌伪残余被清算,贫苦农民大部分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
土改的局面虽然已经打开,但在工作中发现运动发展得还不深入,还不巩固,存在着严重的“夹生饭”问题。“夹生饭”主要表现是,群众还没有真正发动起来,地主阶级的威风没有打掉,政治优势未倒,仍继续统治着农民和农村等等。“夹生饭”倘解决不好,可能将土地改革运动功亏一篑。
针对这一严重问题,1947年1月,陈曾固代省委起草了中共辽吉省委给各地、县委关于《目前改造(夹生)工作中存在着的几个问题的一封信》。要求充分贯彻群众路线,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与地主斗,撕破脸,把地主的威风打掉”,建立起贫雇农的阶级优势。省委的口号是“保地、挖根、大生产”。要让农民真正挖掉“封建”的根,真正获得土地。各地按照省委《一封信》的要求,动员干部弄通思想,深入检查过去一段土改工作的经验教训,接着采取突破一点,取得经验全面推动的步骤,工作队深入村屯,集中力量消灭“夹生饭”。
陈曾固带领土改工作队,深入到贫雇农家里调查访问,和他们交朋友,算细账,用他们亲身经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事实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征询他们的意见,从他们当中选择劳而又苦的作为积极分子,发动他们对地主进行斗争。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斗争经验和勇气,确立了贫雇农的优势,达到了真正发动群众的效果。
这年8月,辽吉省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陈曾固主持起草的《关于腹心地区群众工作问题决议》,确定了全省土地改革的方针,继续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平分土地运动。
“平分土地”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但由于它是新生事物,轰轰烈烈的运动中,难免发生打击面过宽等偏差。辽吉省委发现问题后,决定由陈曾固领导纠偏反“左”工作。陈曾固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代表省委作出指示:要坚决纠正运动出现的“左”倾错误,把搞错的中农纠正过来,对侵犯中农的利益进行补偿;重新划正阶级,划错的重新划回来。由于陈曾固实事求是开展工作,及时纠正打击面过宽等错误,辽吉省“平分土地”进展顺利,得到广大农民拥护,土改工作走在整个东北根据地前列。
辽吉区的土地改革,由发动、发展、高潮,到胜利完成,陈曾固参与领导了全过程,为保证辽吉省土地改革的胜利,巩固东北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曾固是省委主要领导之一,重点负责全省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三年时间,辽吉省的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
1946年7月,由陈曾固主持制定,经省委发出了《关于建党问题的指示》,强调“必须在今后充分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的大运动中,建设一个比现在大、比现在有战斗力的党,作为核心力量,才能领导根据地的建设及支持长期斗争”。要求各地、县委在土改运动中培养骨干,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在今后半年内,至少在现在4000名党员的基础上,发展到2.5万至3万人”。发展对象主要是在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三敢”(敢斗争、敢要地、敢武装)、“三不怕”(不怕地主、不怕国民党、不怕死)革命精神的积极分子。按照省委“三敢”、“三不怕”的入党条件,各级组织大胆放手吸收工人、贫雇农和部队战士入党,特别是注意在土改运动中培养骨干,使一大批土改运动积极分子走到党的队伍中来,壮大了党的力量。
由于大批积极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党内也随之出现了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陈曾固对此十分重视。1947年12月,陈曾固建议并经省委批准,对全省县级以上机关开展以思想整编(即整顿)与组织整编为中心内容的整编运动。经过整编运动,从省直机关和省直属县共清洗出混入革命队伍中的阶级异己分子、坏分子、汉奸、恶霸217人,纯洁了党的组织,大大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在组织建设工作中,陈曾固很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整顿干部的思想作风。根据到东北一年多,观察干部思想作风状况变化实际情况,为了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针对少数干部贪图享受,不愿过艰苦生活和自由主义的思想情绪,1947年2月,陈曾固主持起草了《关于整顿干部思想作风的决定》,后以省委文件发出。《决定》提出,要在各级干部中开展以“加强组织生活,加强政治生活”“预防、减少和适时解决思想作风上的毛病”为宗旨的“大扫除”运动。
对干部思想作风上的病态现象进行大扫除运动,通过召开民主会议,放手发扬民主、充分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行互相交心,统一认识。民主会议把检查工作、检查领导及检查每个人思想作风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实效。陈曾固参与领导的辽吉省整顿干部思想作风工作,提高了干部的觉悟,改掉了不少干部的不良作风,十分有利于根据地建设,有利于支援战争。
辽吉省既处于战争的前沿,又是战争的后方,在根据地建设中,非常迫切的问题是缺少干部。作为主管干部工作的陈曾固,非常重视干部的培养,特别是地方新干部的培养选拔。这个时期,中央对东北作出“将识别、培养和提拔本地干部当作自己的重要任务,应尽可能吸引工人和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的指示要求。
陈曾固认真执行中央指示精神,下大力“就地取材”,大量选拔地方干部。根据在土地改革的清算减租、改造“夹生饭”、平分土地等运动中,已培养出一批经过斗争考验的本地干部的实际情况,陈曾固指出,必须纠正对新干部估计过低,视线只在老干部中转圈子的倾向,凡成份纯洁,略晓政策,能走群众路线且为群众拥护初具工作经验与能力的新干部,均可大胆选拔任用。对新干部的使用不能要求过苛,应着重对他们循循善诱,引导帮助,使其在短期内达到能胜任工作。辽吉省委还规定:在1946年内,工作较好地区,区级干部一般要全部由新干部担任,不留一个老干部;工作较弱或开辟较迟的区,每区只能留一个老干部任区委书记,其余区级干部皆选用新干部。
陈曾固主持下的辽吉省培养新干部试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据1947年7月统计,辽吉省委公布已提拔的当地干部中,仅洮北、洮南、洮安、瞻榆、开通、镇东、赉北7县就提拔区级干部173人,占全省39个县(旗)提拔区级干部的32.5%;新提拔的乡村级脱产干部405人,占全省这级干部的31%;提拔乡级不脱产干部1027人,占全省这级干部的54.6%。
陈曾固有过延安中组部干训班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培训干部经验,他兼任辽吉省委党校校长期间,尤其重视新干部的培训工作。根据辽吉省新干部数量与日俱增的情况,陈曾固提出,要加强对新干部的培养教育,不能只让干部在工作中自然生长,必须着重培养,这是各级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陈曾固通过在省委党校、民主学院和地、县举办各种训练班,有计划地对新干部进行培训,培养了大批知识分子干部和青年干部。
辽吉省委党校办学过程中,陈曾固学习延安抗大办学方式,注意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为战争和土改服务。在四平保卫战的战斗中,学校组织学员到前线慰问;在农村土改热潮中,万余名学员深入重点地区发动群众搞土改;在“三下江南”战役中,有60多名学员到前线参加临时兵站,为战勤服务。据不完全统计,陈曾固担任组织部长和党校校长几年间,省委党校及各训练班,共培训了近万名新干部,有力保证了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迫切需要,为东北全境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曾固在白山黑水工作三年多,为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巩固,为支援前线战争,特别为当地党的组织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地干部群众有口皆碑,芳名流传至今。《吉林省志·人物志》专门为陈曾固立传,原辽吉省委所在地吉林省白城市,正在广泛收集陈曾固当年在东北工作和生活的资料,著名党史专家柴廉洁,也准备撰写《陈曾固在辽吉的故事》一书。
(来源: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