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公开建党“一词 ——陈曾固的故事之六

2021-02-05 10:51:1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文龙生

  陈曾固在东北工作期间,曾有一个很重要的但不太为人所知的贡献,那就是他最早提出“公开建党”一词。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幸福,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初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九千多万名党员。每一个人都以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光荣,每一位党员,都以佩戴闪光的党徽而自豪。

  然而,中国共产党建党方式,有一个从秘密到公开的过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嘉兴南湖红船上诞生以后,一直干的是光明磊落的事业,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但从建党至解放前夕,在反动政府黑暗统治下,建党都是处于秘密状态。正如影视剧所展现,解放前的共产党人,除了穿军装打仗的外,有许多是隐蔽战线的地下党。这些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展党员、开展活动等,都是秘密的。建国前夕,东北等一些老根据地和解放区,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与时俱进地探索创新了公开建党的方式,使共产党人从“地下”走到“地上”,公开建起了党组织,公开了党员身份,公开了党组织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个使用“公开建党”这个词,是时任辽吉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曾固。

  陈曾固能够最早提出“公开建党”这个词,决非偶然。这与他的革命经历有关。三十年代初,陈曾固在北平担任地下党负责人,认真研究地下党组织工作,大力发展组织,摸索出了不少党建工作路子;到延安以后,担任过中组部干训班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多是从事党务工作,积累了党组织工作经验。这些党建党务工作的历练,使陈曾固逐渐锻炼为成熟的经验丰富的共产党人。他到东北后,长期担任省委组织部长,主抓党建工作。陈曾固依靠这些宝贵经验,结合辽吉根据地党的组织建设实际,开拓创新,必然会取得丰硕成果。辽吉省委成立后,组织部长陈曾固把辽吉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抓得生机勃勃,风生水起,得到东北局陈云、李富春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公开建党”一词,就是陈曾固这一时期提出的。

  建国前夕,东北各地相继解放,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地区。东北地区党组织也因此面临一个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换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且创造性开展建党工作。东北根据地和解放区公开建党,从“地下走向地上”,壮大党的队伍,提高党的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组织建设工作的一种创新。

  东北地区党组织过去也像全国许多地区一样,采用秘密建党方式,以致出现党员数量不足、质量有限、党的基层组织薄弱和党员思想较封闭等问题。为了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换,就必须创新党的建设方式。东北地区解放较早,中国共产党对于公开建党方式,也就最早在东北地区探索。东北地区公开建党进程,主要经历了零星发展、大量发展和巩固发展几个阶段。根据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建设“一个强大的群众性的党”的指示,1948年春,平分土地运动结束后,东北局正式提出了公开的积极的建党方针,东北各地党组织,遵照东北局指示精神,率先开展了公开建党的工作。

  当然,公开建党的方式,是各根据地、解放区党组织的探索创新,也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的思想理念。1947年8月,刘少奇对公开建党就有精辟讲话。他在全国土地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土地会议各地汇报情形及今后意见的报告》中,针对土改过程中,有些地方群众要求公开党员并由农会或贫农组介绍党员等要求,刘少奇指出“我看此要求可接受,无害处,巩固区的党可以公开。”新中国建立后,刘少奇又最早提出公开共产党员身份,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1951年1月,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共西南局,在向毛主席和党中央汇报的报告中说到“关于建党问题,确定首先培养一批专门建党的组织,经过他们逐渐展开工厂建党的工作,并采取公开建党的方针。”毛主席对此专门作了批示。1950年6月,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安子文,在七届三中全会上对“公开见党”方面,也有过重要阐述:“所谓公开建党,首先是公开已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其次是在劳动人民中公开进行党纲、党章的宣传教育,公开进行发展党员的工作……”

  但是,翻开有关资料,最早提出“公开建党”一词者,则是辽吉省委组织部长陈曾固,他在建国前第一次使用了这个名词。

  1947年12月,陈曾固在辽吉省直属县组织部长联席会上作《目前公开建党中的几个问题》报告,第一次提出“公开建党”这个词。陈曾固作此报告后,辽吉省各地迅速展开了公开建党工作,还对建党中的“公议”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着形势发展,中共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相继发表了《扫除建党工作中的思想障碍》《再论公开建党》两篇社论,以及《关于公开建党的方法与步骤》《关于公开建党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等文章,多次出现“公开建党”一词。以后,“公开建党”之词在东北地区屡见不鲜,频频见诸报端和文件。

  “公开建党”这个特定名词,不仅在东北地区,还辐射到各解放区,成了当时文件、报刊使用频繁的词语,让人耳熟能详。解放后,“公开建党”之词,得到中共中央认同并采用。1950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公开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指出:“所谓公开建党是指党在劳动人民中间,应公开地进行关于党纲和党章的宣传教育,普遍提高他们的觉悟;在考察一切要求入党的人时,不仅听取介绍人的报告、本人的意见及党内的反映,而且还要采取各种方式征求群众的意见,使党的领导与群众的意见相结合,才能对被考察者有较全面的认识。”从此,“公开建党”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专用词语,经常出现在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的文件中,出现在全国各地报纸刊物上,是那段时期极广泛使用的词语。

  陈曾固不仅最先提出“公开建党”一词,而且在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努力实践,并取得显著成绩。1948年4月,陈曾固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党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党组织加强支部工作,对具备条件的积极分子采取自报、公议、党批准(支部报区委批准)的方法,公开接收新党员。由于这次建党是公开党、公开整党和公开建党结合起来的,是在新形势下的一件新事物,因此,陈曾固提出,先进行试点再展开。省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在洮安县胜利村进行试点。工作队进村后,首先向群众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阐述共产党的性质,党员的权利、义务,入党条件、手续,奋斗目标,为人民服务宗旨等等。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深入到群众之中,摸清合乎入党条件的积极分子对象,进行个别的思想教育。然后采取“自报、公议、党批准”的办法发展新党员。

  辽吉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公开建党都很拥护。人民群众在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中,亲身体会到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土改运动,使广大贫苦农民彻底翻身解放,大家对共产党充满无限感激、信赖、拥戴之情,心向往之。很多人觉得当一名共产党员可以很好为人民服务,无尚光荣,纷纷写申请书提出入党要求。进行公开建党试点的洮安县胜利村,村里的19名党员,听到党要公开,感到很高兴,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公开身份,理直气壮为群众办事,同坏分子作斗争。村里群众更是感到惊奇兴奋,他们说:“听到共产党这三个字快三年了,共产党帮我们翻了身,但至今未见共产党一面,我们很想找共产党,但找不到,现在共产党公开就好了。”事实证明,公开建党不仅扩大了党组织,而且提高了党的威信和群众对党的认识,密切了党群关系。

  辽吉省的公开建党工作,刚开始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如有的追求开大会,采取“一大批一大批”的会议;有的违反党的组织原则,不注意个别考察,拉夫、凑数,搞集体入党;有的只发展党员,不进行教育,不编入组织,不注意健全组织生活制度等。针对这些问题,省委召开了全省组织工作会议,陈曾固在会上作了《目前公开建党的几个问题》的总结报告,肯定的全省公开建党的方针和做法,批评了形式主义。强调要积极审慎地贯彻公开建党的方针,指出“公议”只是听取群众意见,不能由群众通过上报,而应由党决定或批准。入党必须个别吸收审查,不能搞集体入党。一经入党必须编入党的组织过组织生活。陈曾固在报告中强调,各级党委要把建党工作经常化,并对不同地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全省范围的建党方针以发展为主,但党员已达相当数量者,则应以巩固为主。

  在公开建党实践中,陈曾固还特别强调支部工作,他经常深入到洮南等地的农村,了解村支部的发展和出现的问题。陈曾固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支部问题是整个建党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发展党不是为发展而发展,是为了要建立党的支部,使之成为各个方面的堡垒。否则,党员再多,也只是一盘散沙,至多只能起一般积极分子的作用,不能形成党的核心领导力量。老区、半老区,今后领导生产建设和一切重要工作,领导村政权和农会,都要靠支部,经常地发展、巩固党组织,教育党员和提高干部素质,也都主要靠支部。陈曾固向全省党组织提出要求:各地支部建立后,要达到有经常的组织生活,如定期会议,党员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员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密切联系群众;能经常反映出群众的情绪和要求;重要工作先经支部讨论,逐渐使支部达到能起核心领导作用。这些要求,对支部发展和组织壮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省委的重视和陈曾固的具体领导下,辽吉省公开建党工作,取得了瞩目成绩,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到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仅几个月时间,全省共发展党员8345人,各区乡村普遍建立了党支部和党小组。公开建党,使党的状况从秘密走向公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群众中产生了感召力和带动力,加深了党与人民的鱼水之情,为辽吉根据地建立巩固筑起了坚实的战斗堡垒。

  作为辽吉省委重要领导的陈曾固,首先提出“公开建党”一词,在中共建党史上留下闪光的记载。“公开建党”绝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也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从秘密转为公开、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的关键一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式上的一大创新,永远载入史册。“公开建党”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已由“地下走向地上”,闪亮公开于人民面前!

  俱往矣,“公开建党”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定名词,已有73年历史了,陈曾固也逝世30多年。但是,“公开建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是我们后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建党即将一百周年,沧海桑田,抚今追昔,我们怀念第一次提出“公开建党”之词的陈曾固,他是安顺人的骄傲,黔中大地的佼佼者。

(来源:安顺日报)

责任编辑:宋爽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