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刘新: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2021-02-22 12:11:0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市政协委员、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新为今年市“两会”带来的提案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他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建有县级图书馆5个、文化馆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64个,实现了村级综合文化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建设100%全覆盖。但仍存在农村公共文化供需不对路、农村公共文化形式较为单一、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统筹管理不够等问题。

  刘新建议,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首先要以人为本,按照农民的意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从群众需求出发,以群众需求为指挥棒,实现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逐步形成“以需定供”的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可以罗列出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让村民参与进来,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根据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村民真正喜欢的文化服务。 例如农村图书室不应该只是读书的地方,更应该是村民交流“打堆”的中心。在老年人多的乡村,可以将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与养老院、老人活动站功能有机融合,变成为老年人服务的平台。

  其次,深挖现有文化设施资源潜力,拓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善用农村文化资源,加快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的结合。既要将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具有城市文化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带进农村,更要依托农村文化资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例如利用农村祠堂、戏台等公共空间,依托农村传统节庆活动等文化习俗,借助非遗技艺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应尽可能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通文脉、接地气。

  再次,加强资源整合,合理配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宣传、文化、卫生、科技、教育、司法等多部门要协作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社科联等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参与格局。基层公共文化单位最熟悉农村的文化环境,最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应赋予基层公共文化单位在选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方式上更大的自主权,调动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积极性。要管好用好公共文化资源,积极采取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整合闲置资源,做到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使用。(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


责任编辑:李丽莎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