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气象新 改革发展开新局——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巡礼

2021-02-23 11:37:5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安顺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安顺发展的幅度。

  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交汇点上回望,过去这五年步履铿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验,安顺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奋斗者的姿态感恩奋进,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结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图片

安顺云雀汽车生产车间

  五年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八大工业产业提质增效,工业经济在总量、速度、质量等方面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九大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图片

平坝区小河湾村新貌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五年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五年来,我市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创造一批在全国和全省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经验典型,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大活力。

  这五年书写的“不凡故事”,万众瞩目。安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改革成效显著,交出了高质量脱贫答卷,谱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安顺工业快速发展,图为西秀产业园区。

创新驱动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发展不足仍然是安顺的主要矛盾。五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步伐。

图片

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看总量,安顺经济“总盘子”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25.41亿元,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3250元。2015年至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数据,勾勒出安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前行轨迹。

  看增速,安顺经济持续高歌猛进。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3亿元,是2015年的1.37倍,年均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亿元,是2015年的1.12倍;2020年,全市蔬菜累计种植面积243.23万亩,产量391.33万吨,产值117.4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12%、17.51%、29.95%。

  顺应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不仅看速度,更要看质量。“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破解存在的经济结构不优等的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锻造经济“硬实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域旅游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8.1:33.2:48.7调整为2020年的15.6:31.6:52.8。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紧紧围绕蔬菜、食用菌、辣椒、金刺梨、茶叶等9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全市一盘棋、一县一主业、一乡一样板、一村一平台”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

  深入实施“一二三”工业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双千工程”和八大百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煤电、装备制造、特色轻工、新型建材规模突破100亿元,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300亿元,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不到400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061.59亿元。

  这些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安顺深入人心。安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改造传统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杜绝浪费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

  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底色更生态,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美丽安顺款款走来。

产城融合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图片

安顺娄湖艺文中心

  不凡,亦见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格局。

  1小时,就有一趟高铁途经安顺前往昆明;每周,就有一趟航班从安顺飞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州、南昌、珠海、丽江等地。至“十三五”期末,安顺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11公里,相继建成安紫、花安、织普、紫望、都香高速,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25公里,在全省列第二。

  这是一张立体之网。从地下到蓝天,从公路到铁路,从城市到农村,一道道“彩虹”横空绵延,在安顺,一个主干公路衔接有序、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正加速形成。

  正是如此,“加快建设‘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增强大都市区域影响力”,要靠大干交通,联起重要经济板块。

图片

花安高速安顺小屯互通枢纽连接点

  一座城市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学发展理念的引领。

  “十三五”以来,安顺按照“全域安顺、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的建设要求,以安顺成功入列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安顺确立“新型城镇化+”工作主线,探索出“一分三向”的新型城镇化安顺模式,中心城市建成面积扩大到100余平方公里,是2015年的3倍,围绕建设“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我市加快西秀、平坝、普定同城化发展,创建了一批特色小镇、一大批美丽乡村,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环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城市更强了,百姓更乐了。背后,离不开绿色城市发展理念的引领。

  过去五年,护绿增绿,人与自然在安顺和谐共生。

  走在龙泉路,贯城河两岸满目青翠,三三两两的市民在沿河的石板小路上散步。

  “过去,贯城河不仅水体循环差,而且有黑臭水体,哪能想到,如今变得清澈见底。”家住龙泉国际小区的王毅告诉记者, 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变成了充满生机的城市流动“大花园”。

  回眸“十三五”,像贯城河这样的生态巨变,在安顺很多地方发生着——

  围绕服务“人”,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出行,建设绿色智慧城市,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落实好林长制,持续加大植绿力度,抓好植树造林、石漠化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加快县城和重点镇雨污分流系统建设、黑臭水体治理,让安顺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地更洁。

敢为人先  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在这个以改革为鲜明特征的时代,唯改革者强,唯改革者进,唯改革者胜。

  “不凡的农村改革故事”在黔中大地书写。从“顶云经验”到“塘约经验”,从“大坝模式”再到安顺“兵支书”经验,我市始终站在改革创新的潮头。

  “一个村庄隐含着一组密码,这组密码创造了这个村庄的奇迹。”这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对我市塘约村的评价。

  塘约村曾经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的国家二类贫困村。2014年6月,一场洪水把农户冲得一贫如洗,一穷到底。

  穷则思变。塘约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创新探索出“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塘约经验”,在村支书左文学的带领下,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9年,村民纯收入提升到20000余元,塘约村一举嬗变为“小康示范村”,“塘约经验”得到全国政协原主席俞正声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2018年12月,中国改革(2018)年会暨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高层研讨会上,塘约村脱贫探索实践案例上榜“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标志着我市农村改革受到全国关注,推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大坝模式”“一村一公司”“两转一包”等一批经验典型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点赞并在全省推广。

图片

  紫云自治县尅哨村“兵支书”周鹏(右)给鸡苗打疫苗

  2020年9月,“退役军人村干部决战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全国现场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我市退役军人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成绩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如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创新在安顺大地蔚然成风,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为贵州乃至全国的发展贡献了“安顺智慧”。

民生保障  交出高质量脱贫答卷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五年来,安顺市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11月23日,省政府正式宣布,紫云自治县、纳雍县、威宁自治县、赫章县、沿河自治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9个深度贫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安顺6个建制县(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十三五”期间,安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如期实现全市6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5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5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4个安置点建设,8.21万人搬迁入住。

  五年来,顺应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顺不断增投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建机制、促公平,经济发展更具民生温度。

  2021年2月19日,西秀区首批有组织劳务输出人员赴浙江金华就业。

  ——广铺“就业路”。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采取“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市内企业引导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产业发展带动一批和托底安置解决一批”的工作措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以上;向贫困劳动力推送就业岗位60万个;“三类人群”已实现100%就业。

  ——教育跨越式发展。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市教育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已有5.25万人,比2015年多0.27万人;共有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761所,新建、改扩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36所已全部建设;义务教育阶段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消除,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5%,全市控辍保学动态清零。

图片

  镇宁自治县简嘎乡喜妹村驻村第一书记文卫红送医上门

  ——织牢医疗保障网。全市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迅速,80所政府办乡镇(街道)卫生院实现标准化建设;100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合格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用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和“先诊疗后付费”。

图片

紫云自治县打若村接通自来水

  ——疏通难点,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全市共计解决28.5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受益人口达133.9万人。

  一个五年接力一个五年,从“极不平凡”走来,向“伟大复兴”驶去。

  此时此刻,安顺再以奋斗作桨,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擦亮军民融合、康养旅游“两张名片”,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乡村振兴“安顺样板”,坚定不移走出一条具有安顺特色的发展新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着更加壮阔的新航程扬帆启航,以奋斗者的姿态续写新时代富美安顺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肖劲松)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 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