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2021-02-23 11:37:5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财富之源、就业之本、发展之基。“十三五”时期,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按照“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方向,紧紧围绕“保持整体进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总目标,牢牢抓住“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两个关键,着力加强“企业服务、要素保障、融合发展”三项重点,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困难,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园区集聚优势巩固、发展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总量稳步增加

图片

       安顺市乾辰谷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春节没过,位于西秀产业园区的安顺市乾辰谷材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复工复产,全力以赴抓生产,冲刺“开门红”。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这么“着急”复工的原因,在于公司去年末接到的订单较多,生产忙不过来。据悉,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产值连年增长,2020年,该公司产值达1.4亿元,今年预计达3亿元。

图片

      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运送包装好的大米。

  另一边,位于平坝区白云镇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迎来了新年的第一批订单,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以满足客户需求。该公司从成立之初的日产30吨到现在的日产250吨,2020年成功完成销售额15000吨,总产值达到7000多万元。

  以上两个企业的发展是过去五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我市狠抓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两个关键,千方百计做大工业总量。八大工业产业中,大数据电子信息、特色轻工和装备制造三个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3亿元,是2015年的1.37倍,年均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亿元,是2015年的1.12倍。500万元以上工业产业投资达到120.31亿元,是2015年的1.23倍,年均增长4.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调结构、促转型、上规模、重效益”的思路,我市以“双千工程”等为抓手,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

       百灵集团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打包药品。

  贵州百灵在“千企改造”工程中结出了累累硕果。近年来,贵州百灵集团大力推动“双千工程”号召,为加快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2018年谋划了近8亿元的扩能技改全产业链项目,并分期实施,一期投资近3亿元。其中,新增建设7.5亿颗粒扩能技改项目,目前已投入5条自动包装生产线,使公司中药材的处理产能从2.5万吨提高到6万吨,极大推动企业效益提升。

  2020年,全市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83家,项目91个,完成“千企改造”工程投资75.12亿元,安大航空、翰瑞电子等7家企业纳入2020年“千企改造”工程省级龙头企业名单;康命源、三力制药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同时,我市坚定不移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推动工业经济结构优化。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典型。2019年末,安大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复杂薄壁环件精确辗轧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安大环形锻件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强基工程,获批资金支持5000万元。

图片

翰瑞电子生产车间

  截至2020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5家,较2015年增加64家,高企培育成功实现“翻两番”。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实现“双提升”,全省排位从第五提升至第三,产值突破五百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从7个百分点增加至14个百分点。高企优化布局实现“强集聚”,安顺国家高新区核心区内高企达31家,占全市高企85家的36.5%,对比省内11家高新区内高企占全省高企数的26.5%,超出10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在追赶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0%以上,占比排名全省靠前;特色轻工产业比重达到27.4%, 较“十二五”末提高4.4个百分点;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9.6%,较“十二五”末提高2.8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比重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比重持续提升。深入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尽心竭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图片

       贵州华兴玻璃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

  位于安顺高新区的贵州华兴玻璃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立,是一家大型日用玻璃生产企业,客户群包括老干妈、燕京啤酒、雪花啤酒等。在对抗去年以来的疫情影响中,公司各方面发展显示出极大的韧性。

  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德皇说:“公司2020年完成3号窑炉的建设工作,增加5条生产线,新增产能10万吨,累计产能达28万吨,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2019年公司的产值在3.4亿,2020年已超过4亿元。”

  据了解,该公司虽然前期受疫情影响,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后,2020年以来各项指标实现逆势增长。目前,华兴玻璃与固达电缆、三力制药、国塑科技4户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100强。

图片

       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

  在危机中抢先机、开新局,显示出民营企业在面对风险挑战时的强大活力,成为支撑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

  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39亿元,是2015年的1.71倍,年均增长9.5%,占GDP比重66.1%,较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占比居全省前列。民营企业纳税218.42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53.6%,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8921户,民营企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2.8万人,占全市新增就业人员数的90%。

   

园区聚集发展优势巩固

  “这是我们生产的电子配件,用于智能手机、儿童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产品,2020年公司产值达到3亿元,比2019年增加1000多万元。”在西秀产业园区贵州华旭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刘亚丽向记者介绍。

图片

       贵州华旭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华旭光电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TFT-LCD(MOLED)液晶显示模组和手机智能识别模组的集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也是西秀产业园区集聚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电子信息制造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装备、特色食品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西秀产业园区按照“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的要求和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的发展目标,加快引进培育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及配套产业,园区聚集趋势越来越明显,已落户企业187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家,占全区工业经济比重达88%。

  目前,西秀产业园区获批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全国增量配电试点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民用航空产业基地获批省级绿色园区。在2019年产业园区综合考评中,西秀产业园区及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分别排全省重点园区综合考评第6名和第23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图片

康命源(贵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按照“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特色化”的要求,切实加大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2020年,全市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36.77亿元,占全省园区比重从2015年的5.51%上升到2020年的6.2%,工业总产值全省占比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能源和原材料、资源深加工、特色轻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布局。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市始终坚持守牢生态底线,推动,大力实施绿色制造行动计划,资源、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目标任务。

图片

西秀产业园区

  积极利用项目资金引导工业绿色发展,组织台泥水泥等4家企业申报了国家级绿色工厂,西南水泥、精一电力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2020年,全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与2015年相比预计下降3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比2015年提升13个百分点;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预计80%以上。大力推进煤矿“三利用”工作,2020年我市瓦斯抽采率排名全省第二、瓦斯利用率持续排名全省第一,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49个百分点和7.57个百分点。全市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为100%,矿井水达标排放量199.86万立方米,全部实现100%的处理和达标排放。(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肖劲松)



责任编辑:顾宇 编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