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2021-03-02 17:47:23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鸟瞰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大坝。(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贵州3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

  经济增速连续十年保持全国领先,发展动能强劲,发展后劲十足,贵州追梦奋发正当时。

  “十三五”时期,贵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建设三大国家级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取得历史性成就。

  “十四五”开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贵州乘着“黄金十年”赶超进位历史性跨越的强大动能,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这是一个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贵州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凝心聚力向前进,新起点上创新局,贵州正奋力书写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双龙”加快推进“一局四中心”建设

  “贵阳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是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重点项目‘一局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19年底开工以来,已完成主体建设的60%,运营场地占地面积约6800平方米,预计将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同步投入使用。”日前,在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贵阳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施工现场,“一局四中心”项目负责人孔维剑向记者介绍。

  孔维剑口中的“一局四中心”是贵州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快件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货运中心及海关监管中心。

  其中,国际邮件互换局主要承担进出口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直邮的集拼、分拣、通关和监管等业务和操作。去年4月在龙洞堡国际机场国际货站正式运营。这是一个过渡场地,设有报关区、查验区、暂扣区及待处理仓储等作业区域。截至2020年12月,已处理进出口邮件59.9万余件。

  国际快件中心是由分拨中心、国内货库、快件中心、国际货库、室外货车停车区等组成,是国际快件分拣和通关场所,重点服务于航空货运地面操作公司、快件公司和第三方专业公司。主要从事除邮政系统业务以外的进出口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直邮的集拼、通关等业务和操作。

  贵州双龙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后将具备进口、出口、结转、转口贸易、与其他特殊区域间的流转五类基本功能。同时,还具有口岸报关功能,即区内物流企业在开展进出口货物仓储作业的同时,进行海关的进出口报关相关操作。

  海关监管中心是集换装、仓储、中转、集拼、配送等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关监管场所。通过整合监管资源,优化监管流程,实现高效运转,降低运行成本。

  近年来,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新机遇,积极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开放促发展、强动力、增活力,加快推进“一局四中心”建设进度。“一局四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出口直放、进口直通”,大大提高货物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物流成本,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助力经济区建设成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国家级临空经济区。

  西水东进润万民

  黔中水利枢纽解千年之渴

  岩脚面,六枝特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过去,面厂生产用水全靠当地泉水,一到枯水期,只得停工。如今,依靠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引来的乌江水,岩脚镇的供水能力得到保障,岩脚面年产量提高到4000吨,产值2000多万元。

  欣欣向荣的岩脚镇,是受益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众多地区之一。

  西水乌江,穿越群山,引抵黔中,破解了该地区千百年缺水、留不住水的困境。

  贵州降水丰沛,省内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九。但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加之山多地少、石多土少、雨多库少,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黔中地区是贵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随着省会贵阳及周边城市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长,区域性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

  由水源、灌区、城市供水三大工程板块组成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有效解决了贵阳、安顺、六盘水六枝北部以及黔南长顺西北部等7县49个乡镇65.14万亩农灌用水、5个县区和36个乡镇供水、农村41.84万人和36.35万头牲畜饮水需求。

  黔中人民多年渴盼变为现实,凝结着了几代水利人的辛勤付出。

  上世纪50年代,省水利部门提出“引乌江上游三岔河水润泽黔中”的战略构想;2008年,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获得国家批准立项。

  2010年10月25日,贵州首个大型跨地区、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随着大坝截流、填筑封顶、下闸蓄水、工程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等重要节点的顺利完成,2018年1月28日,西水东进贵阳。

  贵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导致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在某些方面的施工难度甚至超过“南水北调”工程。其中,高大跨渡槽的建设更是难上之难。

  经过黔中水利人攻坚排难,各种类型渡槽飞架山间。单跨200米、跨高120米的龙场渡槽,是世界第一大跨混凝土拱式渡槽;河沟头、焦家渡槽施工中采用的叠箱变截面连续刚构渡槽施工,成为全国水利行业的首例……

  水润万民,水利兴业。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为首的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将进一步推进黔中经济区水网布局,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网络全覆盖

  三十户以上自然村信号满格了

  “以前信号差,有时候要跑到山顶上才有信号,通信基站建好后,在家就能顺畅上网、视频通话!”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茅栗坪村村民李正林说,“家乡2020年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通了4G网络,刷微信、弹视频不再卡了。”

  去年,李正林同村村民李春兰在村里开了家电商综合服务站。“做电商即能挣钱又能顾家。”之前,李春兰常年在外务工,她说:“去年村里通了4G网,我就没有出去了,虽然生意还在起步阶段,但对未来我还是很期待。”

  八寨镇茅栗坪和相邻的丰岩组、团结组三个自然村山高谷深,是当地最后解决“信号”问题的村寨。2020年,中国铁塔毕节市分公司(下称毕节铁塔)在一高山顶上修建了基站,解决了这3个自然村4G网络覆盖的问题。这也是贵州实施的2020年第六批电信普遍服务项目。

  2020年召开的贵州信息通信业脱贫攻坚督战暨工作会吹响了通信行业决胜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全省依托电信普遍服务和“小康讯”行动计划两大抓手,扎实推进全省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建设。

  电信贵州分公司奋战28天,冒雨在泥泞中为沿河自治县板场乡卫星村七组开辟了一条信息高速路;移动贵州公司决战58天,通过“帮、查、盯、抢、防、励”提前完成毕节市958个电信普遍服务试点4G基站建设目标;联通贵州省分公司仅用210天,率先在黔东南州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负责基站配套设施建设的铁塔贵州省分公司更是一年365天扎根山地林间……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省已有12.6万个30户以上自然村通上4G网络,基本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至少有一家通信运营企业4G网络覆盖。这不仅解决了偏远农村地区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通信服务问题,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打通了信息之路。

  从有信号到满信号,4G网络让山乡村寨的生活变了样。

  先进装备制造业崛起

  贵州宝能预计年内首车下线

  建设中的贵州宝能汽车产业园。

  “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一个一个将陆续完工,包括设备安装。”日前,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州宝能汽车产业园,宝能汽车有限公司贵阳基地总经理亢书生说,项目正加速建设,预计年内首车下线。

  贵州宝能于2019年2月开工建设,是我省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重点项目,目标是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包括轿车、SUV等产品。

  “之所以落地贵州建厂,是因为近几年贵州经济发展势头相当好,并将汽车项目作为工业发展重点。”亢书生说,宝能公司致力于将贵阳基地打造成集新技术、新工艺、优质新能源及互联网汽车产品于一体的绿色环保工厂。

  据介绍,宝能汽车现阶段正全面推进油、混、电并举的产品规划,形成了以新能源车为主、燃油车为辅的产品型谱和发展战略,规划了多款乘用车车型,涵盖轿车、SUV和MPV等。

  展望未来,亢书生表示,贵州宝能汽车的目标是成长为双龙临空经济区高端制造业的领军者,助力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像宝能汽车一样的一批以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的航空、航天、汽车产业园拔地而起,“贵州制造”品牌优势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助推我省十大工业产业之一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引领贵州经济转型升级。据统计,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到676家,较“十二五”末增长43.5%,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4.4%。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