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委书记陈少荣:探索发展“林下经济” 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03-07 12:18:44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安顺市绿色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而绿色发展又是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

近年来,安顺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水青山”作为可持续发展、成就“金山银山”的最大资源,多措并举推进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合理开发,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科学实践,努力探索具有安顺特色、经济生态共生互动的全新形态。

cce0f7ace71ddf423df33fd0099ebd6.jpg

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委书记陈少荣。杜朋城 摄影

近日,贵州省安顺市委书记陈少荣就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提出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要求,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探索发展“林下经济”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安顺篇章接受了多彩贵州网记者的专访。

记者:安顺如何坚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绘蓝图、创模式,全方位谋划林下经济?

陈少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必须准确把握并深入践行,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征程。

“十三五”以来,安顺市牢固树立“两山”绿色发展理念,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绿色成果。例如,我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地处麻山片区,石漠化严重。紫云依托全县233万亩林地资源,提出了“壮大林下经济”的发展思路,采取“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的“场村联动”模式,建设了林下食用菌、林下鸡、林下蜂等林下经济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仅浪风关国有林场就有紫松茸1000余亩,林下蜂300余箱、林下鸡2万余羽,闯出一条“场村联动、示范带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

安顺依托森林覆盖率达60%、面积达792.83万亩的丰富森林资源,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探索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康养旅游等“林下经济模式”。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发展利用面积达120.58万亩,累计建成规模化林下种养殖示范基地34个,林下经济实施主体646个,林下经济产值达38.6亿元,惠及农村人口达20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万人。

记者:“十四五”期间,安顺将如何从实践中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核?

陈少荣:在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讲得最多的,每次都特别强调、每次都反复叮嘱。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贵州,再次要求我们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并强调“这是我一直对你们提的”。在“十四五”期间,安顺将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两山”转换路径,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全市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努力推进安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征程。

第一,践行“两山”理念,厚植生态底色。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发挥我市气候资源、森林资源、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讲求效益效果,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动林下经济向科学化、标准化、特色化、基地化和产业化发展,实现绿色增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富美新安顺”作出新贡献。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

第二,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林下生金。立足安顺实际,结合民情民意和市场对林产品的需求状况,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让绿林产生价值。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式重点发展“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林下产业,形成“上中下、短中长”立体经营格局,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绿的目的。紫云自治县、关岭自治县重点发展林下蜂、林下鸡、林下食用菌、牧草和光伏农业等;西秀区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平坝区重点发展林下养平坝灰鹅;普定县重点发展林下蜂、林下兔;镇宁自治县重点发展林下生态鸡;黄果树旅游区重点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康养福地瀑乡安顺”新名片。到2022年,全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林下种植基地、养殖基地、采集基地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推动全市林下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160万亩以上,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10家以上,实现产业增加值20亿元以上。

第三,坚持示范带动,增强发展活力。为充分发挥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优势,我市以林场为引领带动,链接村级合作社,利益联结贫困户,闯出一条“场村联动、示范带动”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各界广泛赞许。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拓展“场村联动、示范带动”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全市6个国有林场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参与发展林下经济,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群众认可的示范基地,激发更多群众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形成国有林场1+N示范带动发展新格局。

第四,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从长远看,市场对林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绿色无污染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的林地资源,生产具有绿色、环保、健康且市场前景广阔的林下种养产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有实力的林下经济加工企业进驻我市。大力扶持本地有潜力的加工企业,通过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推动企业间配套,形成林下产业集群优势,确保良性发展。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契机,加强产销对接,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与高校、医院、企业等建立定点销售协议,不断优化林下经济产品流通渠道,畅通林下产品销路。

第五,抓好技能培训,提高科技水平。积极搭建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联合平台,发挥好农村产业发展各专班作用,整合林业、农业、畜牧业技术力量,成立专家服务团队,按照“缺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合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形式,为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林下经济发展技术培训和服务,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经营及管理水平,推动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着眼未来,安顺如何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陈少荣: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关注、非常重视,多次强调贵州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既有良好基础、又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对我们的要求从“不能掉以轻心”到“大意不得”再到“一点都大意不得”。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贵州时又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既是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褒奖,也是对我省发展的精准把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用了“最大”二字来定位贵州生态环境优势,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将认真体悟其中的深刻内涵,以最严格的措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优良生态环境保护好提升好,持续筑牢长江和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同时,充分利用优良生态环境这个安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方方面面,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境界。

第一,在生态环境大建设上出新绩。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山地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科学构建各类主体功能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生态廊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和退化林修复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造提升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二,在生态环境大保护上出新绩。深入推进“双十工程”。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动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三污同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加强全市河流、城市河道和农村水体污染防治,保障重点断面水质,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提高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推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强化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加快城镇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农村污水处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第三,在生态文明大进步上出新绩。深入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加快发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环境质量优的绿色产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加快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态经济体系。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扎实推进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巩固提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培养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活动。

第四,在制度体系大提升上出新绩。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巩固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快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争取省在我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

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

责任编辑:李芸 编审 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