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黄果树 奋进新征程——黄果树旅游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1-06-22 10:23:52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2015年到2020年,5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不到15亿元增加到24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接近9%;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75亿元;2021年一季度,全区完成生产总值6.47亿元,增速20.3%……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黄果树旅游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具体实践和生动写照。

近年来,黄果树旅游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旅游产业化统筹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诗意黄果树,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喜人成就,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旅游产业:“加号”演绎

“一流的景区,一流的管理,一步一景,移步亦景。”这是对黄果树景区自然景观的由衷称赞,也是对黄果树景区管理质量不断提升的肯定。

“过去景区游客达1万人就需要排队,现在就算是3万人也不需要排队。这一变化看似数字的改变,其实改变的不只是数字。”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声洪说。

改变,是近年来黄果树旅游区最大的亮点。改变,不仅是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的不断完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业态的不断丰富、还有游客体验感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曾经拥堵的景区,如今在大数据手段的精细管理下变得畅通无阻。黄果树,已然成为“智慧旅游”“智慧景区”的代名词。率先在全国推出分时预约政策,让游客真正实现了时间自由。投入1.42亿元建成的黄果树智慧旅游中心、龙宫智慧旅游中心,形成了多层级旅游咨询服务,提高了游客体验度。新建使用的大瀑布、天星桥景区入口,更是进一步改善了景区形象。

随着接待游客量“井喷式”增长,如何改变单一的门票经济,是黄果树旅游区一直思考如何破解的难题。

“2013年,黄果树景区非门票收入仅1万元,2019年,6.9亿元的总收入中就有4亿元是非门票收入。”吴声洪介绍道,这些变化,折射出景区正在逐步破解门票经济困局。

近年来,旅游区围绕旅游发展六要素,大力培育丰富旅游业态,积极引进高端酒店、精品民宿、康养度假酒店等项目,建成黄果树柏联温泉酒店、屯堡酒店、漫格兰酒店、黄果树匠庐·阅山、黄果树匠庐·村晓等高端酒店和精品民宿,加快推进龙宫龙潭民宿文化综合体、天颐假日酒店综合体、龙宫明湖民宿集群、缘见·黄果树精品民宿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住宿接待能力,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不断提升餐饮档次,建设各国里旅游综合体,激活瀑韵天城步行街,支持发展“夜间经济”,串联大瀑布等景点推出黄果树夜间旅游产品,在黄果树镇、白水镇规划建设夜间消费一条街,丰富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夜间生活。

融合,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黄果树旅游区不断探索,在“旅游+”上勤做文章,让旅游业与文化、商业、健康养老、体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景区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

在“旅游+体育”深度融合方面,连续举办六届黄果树坝陵河大桥国际低空跳伞体旅融合赛事,2019年1月成功申报坝陵河大桥蹦极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旅游+农业”深度融合方面,龙宫玫瑰爱情湾成为贵州省景区农旅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农村土地综合开发创新的典型示范项目。蛮寨村、石头寨村成功打造成为集“民宿风情+生态种植+农业观光”一体化的农旅融合综合体。

在“旅游+活动”深度融合方面,自2015年以来,连续举办五届黄果树国际啤酒节,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安顺)黄果节,2019年成功举办黄果树·各国里国际商品美食演绎汇,进一步树立了景区国际化会展节庆活动品牌。

未来的黄果树,将强化龙头带动作用,构建多元化经营业态,着力打造夜间经济,通过高质量运营模式,推动景区加快提档升级。

生态文明:“绿色”当先

绿色,是黄果树旅游区发展的底色。“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季相鲜明、林相错落”是黄果树旅游区生态建设的成效。

黄果树旅游区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景区建设的突出位置,在打造旅游升级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发展的征程中,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引领景区跨越发展。

如今的黄果树“半边街”,已然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走进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绿树、百花、亭台、栈道、河流串联成线,“三湾一水几分田,十里河溪鹭跃鸣”的自然美景便映入眼帘。

自黄果树管委会成立以来,先后投入近2.8亿元实施了一批景区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仅投入各级林业建设资金就达1.5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7万余亩。

2015年3月,我市举全市之力实施绿色黄果树行动计划,仅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对黄果树迎宾大道至景区两侧2.6公里门头的绿化工作,对高速公路两侧、核心景区周边山头5472亩荒山实施造林绿化和景观提级改造,使黄果树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0%。

同年,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启动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杨勇告诉记者,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项目规划占地总面积736.4公顷,总投资超过10亿元,已完成投资3.7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公园总体框架、上半段生态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家住油寨村的村民鲁女士经常带着家人到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游玩,“公园不仅环境好,而且还免费开放,很多游客和附近的居民都喜欢来散步。”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黄果树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2015年获得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低碳生态景区”荣誉称号,2018年龙宫获批第二批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019年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确定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建成了柏联温泉酒店森林康养基地、匠庐·村晓森林康养基地、盔林甲森林康养基地3个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乡镇2个,森林村寨8个,森林人家15家,湿地公园1个、旅游景区6个。

发展绿色产业方兴未艾:推进全域黄果种植,打造了打翁村黄果示范基地,不仅带动百姓增收致富,还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

如今,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52.72%提高到了2020年的64.19%,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全区空气、水等环境质量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达100%。

乡村振兴:“富美”诠释

走进黄果树镇盔林甲村,沥青公路通向村子,房屋鳞次栉比依山而建,一幅“村在山水中,屋在树木中,路在花草中,人在图画中”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我们住着也舒心。”村民姜锡珍开心地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们非常爱护环境卫生,自觉打扫自家房前屋后,让这个布依村寨越发整洁美丽。

“村子不仅要美,村民的荷包还要鼓起来才行。”村支书王进说。

乡村要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王进告诉记者,盔林甲村立足坝区优势,大力发展红米、辣椒等农业产业和康养旅游产业,去年村里种植红米、辣椒等一共卖了50多万元,平均每家收入近8000元。

盔林甲村以坝区建设和低效作物调减为抓手,采取“龙头企业+村级公司+农户”的方式,以“示范+带动”模式带动坝区产业发展,落实产销对接,稳步推进金紫草、辣椒、红米种植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产业发展与乡风文明相辅相成,曾经的贫困村蜕变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宜居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果树旅游区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全面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等措施,三个镇1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

目前,全区正以脱贫攻坚为引领,推动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成功引进百灵集团、海升集团、贵州海康药业等7家龙头企业,成立5个镇级公司、31个村级公司和43个村级合作社;

黄果树景区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

黄果树石头寨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成为贵州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白水小黄姜、郎宫早熟蔬菜、黄果树镇王安和盔林早熟蔬菜、坝陵河谷枇杷等农业基地初具规模;

建成石头寨村、桃子村、下苑村等乡村休闲避暑旅游点;

成功申报“黄果树黄果”“龙宫桃子”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新增小黄姜、红米两个地理标志认证品种和黄果树毛峰、黄果树窖酒、黄果树天然泉水三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乌拉、桃子、王安等试点村积极探索推进“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大户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模式;

……

村居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黄果树旅游区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坚定。(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王瑜 罗希 肖劲松)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