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碧岸绿景色美 风过平坝带花香——平坝区推行河长制成效扫描

2021-06-25 09:34:1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因地多平旷,尚而水美,故得其名,平坝。

平坝区地处黔中腹地,位于贵阳市、安顺市、贵安新区“两市一区”交接地带,与水有着不解情缘。境内河网交错,共有大小河流45条,总长283公里,其中羊昌河、乐平河及其支流汇入红枫湖,是省会贵阳市名副其实的“大水缸”。

平坝城区穿城河河水处理设施.jpg

平坝城区穿城河河水处理设施

如今,在平坝,无论是密集发达的河网水系,还是房前屋后的小微水体,都有一个守护者,他们共同的名字——河长。

早在2017年,平坝区全面推广河长制,通过近5年时间的不断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河长制让平坝这个黔中水乡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因平坝推行河长制管出成效,2021年5月28日,国家水利部授予平坝区河长办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平坝城区杨柳湾湿地公园一角.jpg

平坝城区杨柳湾湿地公园一角

三级河长全覆盖

夏至时节,烈日当空。红枫湖上游的猫跳河邢江河段,一个身影格外忙碌。

平坝区白云镇党委书记王海浪正仔细巡查着河道,排查污染隐患。无论日晒雨淋,每周一次的巡河是他雷打不动的任务。

对于全长179公里的猫跳河来说,13.2公里的白云镇邢江河段并不起眼。但在王海浪看来,经过白云的河段虽短,但它关乎着贵阳市千家万户的饮水安全。

然而,因两岸村寨村民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邢江河一度成为人们眼中的“黑臭”水流。

“过去村民直接把垃圾倒进河里,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入河。”邢江河村村民邢德义从小在邢江河边长大,据他回忆,在五六年前,河道及两岸白色垃圾随处可见。

邢江河绿色生态环境.jpg

邢江河绿色生态环境

经过几年持续治理,饱受污染之痛的邢江河终于迎来重生。记者站在河岸看到,河水清澈流淌,两岸绿树成荫,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引来各种不知名的鸟类在两岸的林间栖息。

邢江河的复苏,离不开各级河长们的日夜巡护。“猫跳河邢江河段目前已建成了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担纲河长的治理体系。”自从担任乡级河长以来,王海浪记不清自己在河边巡查了多少回,“不管是河岸百姓偷倒污水,还是河边小作坊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只要发现问题,我们绝对一查到底。”

猫跳河邢江河段只是平坝区全力推进河长制的一个缩影。据平坝区委书记唐友波介绍,近年来,平坝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行河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狠抓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治理后的邢江河蓝天碧水.jpg

治理后的邢江河蓝天碧水

目前,平坝区全面建立区、乡、村三级河长体系,明确区级河长16名,乡级河长53名,村级河长104名,河道保洁员63名,组建保洁公司4个,实现了全区河长制全覆盖。

标本兼治出成效

在采访中,记者沿着平坝区白云镇、羊昌乡、乐平镇过境河流一路向北,看到河岸河长公示牌随处可见,公示牌上河长姓名、责任单位、位置区域、举报电话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河长牌子很大,但做起事来困难不少。

治理后的平坝城区贯城河.jpg

治理后的平坝城区贯城河

“部分河道的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老百姓几十年都是往河道里排污水,一下子禁了,污水往哪放?河长不是‘神仙’,靠一个街道、一个镇、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也不现实。”平坝区水务局局长肖菲说。

为此,平坝区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进入“治水大军”。一方面,在上级生态补偿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按人均10元的标准,划拨给各乡镇(街道)河道保洁工作经费。另一方面,主动与政策性银行加强金融合作,争取开发性金融政策的扶持,专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投入9000余万元在全区内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54个,制定出台了《平坝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行维护,切实发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的效用。

肖菲介绍,在完善的资金投入和机制保障下,平坝区围绕“全面消除遏制黑臭水体”目标,紧扣“截、治、清、修”四个环节,大力开展控源截污、疏堵管网、河道清淤、排污口整治、生态修复、河道治理“六大工程”。

治理后的平坝城区贯城河污水处理拦截设施.jpg

平坝城区贯城河污水处理拦截设施

其中,投入资金1.57亿元对主城区2.95公里河道、湿地面积8.3万平方米进行整治和修复。投入资金4.07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及城区雨污管网改造,投入资金9915.29万元对7条中小河流整治,综合治理长度24.31公里。2021年争取资金5270.43万元,治理河道长度10.02公里。

如今,不管在平坝城区还是在各乡镇的河流,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河道、清澈的河水、别致的景观。

“河宽了、水清了,环境好了,每天傍晚散步的人也多了,活动活动心情格外舒畅。”生活在平坝槎白河穿城河段的79岁退休老人杨钟良说,他从小在河边长大,自2017年以来,平坝区委、区政府多次对河道进行治理,以前的“垃圾河”消失、“黑臭水体”逐步消除,生态环境大幅提升了。

全民护河水长清

在河长制全面建成的过程中,不仅平坝区各级干部纷纷担任河长,定期巡河,一个特殊的群体——“民间河长”也主动参与进来,成为河流保护工作中的新“风景”。

今年35岁的刘洪家住平坝区鼓楼街道办塔山村,2017年经街道办推荐,刘洪成为了村里的一名河道义务监督员。

“以前看到河脏水污的现象,虽然生气,但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事。”刘洪说,自从当上了义务监督员,内心的责任感就更多了一些。

平坝城区杨柳湾湿地公园步行栈道.jpg

平坝城区杨柳湾湿地公园步行栈道

作为一名义务监督员,刘洪几乎每周都要去河道边看一看,“我一般早上7点左右出门,2公里左右的河道,来回有4公里,巡一圈下来差不多要1个半小时。”刘洪说,巡河中一旦发现问题,就通过专门的微信群,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前来处理,处理之后的结果还会及时反馈到微信群里,让大家加强交流、互相借鉴。

如今,在平坝,像刘洪一样的义务监督员已有48名。“每条河流均明确1名水利专家、1名环保专家、1名志愿者作为义务监督员,开展河湖监督管理工作,对涉及河道开展义务监督检查。”平坝区河长办负责人刘海燕介绍,在管理范围内的河流,每周都有人不定时巡查河道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马处理。

夕阳西下,平坝城区杨柳湾湿地公园青草悠悠,河中的清水在斜阳的照耀下,光彩夺目,与河两岸高楼相映,俨然一幅美丽的城市水彩画。在公园的广场上,来自附近摇篮村68岁的黄凯伟大姐每天下午都要和姐妹们来跳舞健身。

“谁要往河里丢垃圾,我就与谁急。”黄凯伟说,每到傍晚时分,她和姐妹们相约在河边,跳舞的同时还不忘劝导河边的市民。

2017年以来,平坝水务部门对穿城河进行几年的治理后,修建了这个人工湿地公园,曾臭气熏天的穿城河加上后来新建的杨柳湾湿地公园成了这座城市中河水最清、景观最美的休闲地之一,许多市民闲暇时都会来河边散步游玩。

黄凯伟说,她最喜欢和姐妹们沿着杨柳湾湿地公园散步,看着清澈的河水,欣赏落日的美景,“夕阳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非常漂亮,心情自然舒畅。”

“河长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民众的力量,织密了水环境治理网络,成功破解了河湖水系治理的困局。下一步,我们将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继续以河长治水管水为抓手,上下齐心、标本兼治、水岸同抓、政企共管、干群联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唐友波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郭修 伍水清

责任编辑:宋爽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