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胜华,行胜言,党史学习教育重“知”更重“行”。近段时间以来,紫云自治县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实际行动,大力开展宜居乡村创建,让房前屋后“净”起来、乡村颜值“靓”起来、精神风貌“提”起来,奋力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环境支撑开创新局面。
加强引导,营造氛围。猫营镇把宣传发动作为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突破口,镇党委先后组织召开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会议10余次、村组安排部署会议150余次。充分利用村广播、横幅标语、流动宣传车、群众会和院坝会等方式,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推动各支部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党员下沉到户亮身份、领责任、争先锋,带动群众加入环境卫生整治。截至目前,全镇共制作固定标语52条、宣传海报2090份,党员入户宣传教育1430次、发动群众5042余人次,发放倡议书1万余份,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万余份。
加强联动,多维驱动。白石岩乡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上下联动抓落实,政府发动干部、干部发动村委、村委发动村民,一层不落、全员参与,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创建态势,推动环境治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十联户”在宜居乡村创建中的作用,实施组长、联户长带农户,每日查看、日日劝导,同时组织现有“一村七员”477人,专门对村组卫生进行打扫,切实做到垃圾“不过夜”,形成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已组织干部群众1000余人开展环境集中整治8次,排查积存垃圾20处,集中清理垃圾上百吨,彻底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有效解决“脏、乱、差”问题,真正“扮靓”乡村“颜值”。
加强规划,打造标杆。板当镇切实把握“干净整洁”与“乡村特色”关系,镇、村两级党组织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召开村民会议,按照“科学定位、布局合理、节约用地、保护生态”和“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原则,合理规划村庄建设,确保功能合理、安全宜居、美观和谐。积极配合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好硐口村实地踏勘工作,结合硐口村区位优势、地理条件和现有产业等建言献策,围绕农村污水处理、庭院美化、观光采摘、田园综合体等实施规划编制,紧扣“宜居、宜业、宜游”目标,竭尽全力将硐口村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示范区。
加强建制,巩固成效。五峰街道甘桥村把村内房屋乱搭乱建、路旁垃圾暴露、农户卫生杂乱、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度不高等问题列入村规民约,将村庄清洁专项整治任务细化到各网格、各村民小组,压紧压实整改责任。推选10名老党员、寨老适时进组入户督查,将发现的问题录入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采取周小组评比、月村委评比、年终大评比方式对村庄清洁专项整治进行定期总结曝光,利用村扶贫加油站“红黑”榜落实“以奖代补”措施,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创建、整改、整洁常态化,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王江松)
编审/王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