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到“联建” 探路宜居乡村创建新模式——安顺市以构建基层治理联建体为依托聚焦聚力推进宜居美丽乡村创建

2021-09-01 10:21:52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治”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

如何通过基层有效治理推动农村生态宜居环境创建,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群众满意的创新之路?

安顺的答案是:以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联建体为依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推动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如今,在康养福地安顺,一个个乡村化蛹成蝶,面貌焕然一新,原生的山村风光、原真的乡村风貌、原味的历史质感,让美丽乡村与优美山水相得益彰。

image.png

路径一:打出“引、管、评”组合拳,党群联动形成治理一盘棋

8月25日,走进关岭自治县普利乡丫新村新发组,村内巷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修葺有由木质栅栏围成的“小菜园”,园子里栽种着一垄垄翠绿油亮的白菜、大蒜、小葱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不仅扮靓了乡村之美,更让家家户户展现出勃勃生机。

据驻村第一书记潘顺刚介绍说,在三个月前,丫新村新发组的样貌可不是这样的,走进村里,路面污水横流,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门前搭着各式各样的烂窝棚,典型的“脏、乱、差”。

从“脏、乱、差”美丽蝶变到“示范组”,丫新村的成功做法是“党员示范带动,村民广泛参与”。

“通过多次群众会的宣传与引导,村民为创建宜居乡村主动在村里发起了募捐,目前已捐款2万余元。”丫新村乡派驻村工作组组长罗俊介绍,通过发动群众参与,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内在的动力被充分激发。

image.png

丫新村只是我市采取“党群联动”推动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

在创建中,我市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让群众“由冷眼看”到“热心干”,由“热心干”再到“全力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全市抓宜居乡村创建的强大合力。

广泛动员形成创建合力,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保持长效的保障。

为确保治理有效,我市推广“一约四会三榜”管理模式,定期评议出奖励对象和惩处对象,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让遵规守矩的村民“光彩体面”,让脏乱违规的村民“丢烟臊皮”。

“我们将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如果某家屡教不改,就不能享受村里的各种福利。”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总支部书记肖正强说,比如儿子不肯对垃圾进行分类,其父母的相关补贴款就暂缓发放。“这些规章制度既规范了村民行为习惯,也保证了公平公正。”

“小评比” 激发创建宜居乡村“新活力”。

image.png

走进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在文化广场旁的村居墙壁上,两面鲜艳的流动红旗,显得格外显眼,流动红旗上写着“刘家寨卫生户流动红旗”。

兴旺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波介绍说,兴旺村刘家寨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每次评选“卫生示范户”5户,每户给予一提卫生纸、一包洗衣粉作为礼品奖励,以此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创建宜居乡村工作,形成互学互比的氛围。

不止在兴旺村。目前,在推进宜居乡村创建工作过程中,我市采取“市评县、县评乡、乡评村、村评户”四级评比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路径二:紧扣“清、改、禁”路线图,聚焦重点制定治理高标准

“你来看,我家门口以前是一堵墙,在政府的帮助下把围墙拆除后,我自己种上了花草、蔬菜,装饰起来,不比隔壁家的庭院差呢!”谈起拆除围墙后重新装扮的美丽家园,经开区阿歪寨村民娄德江心中充满自豪。如今,由于村里通过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专项行动后,环境大有改变,娄德江还利用自家的庭院开了餐饮店。

村支书韦俊介绍说,今年来,阿歪寨村严格按照“四清两改四严禁”的治理标准,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居环境日益改善,村里人气越来越高,接待的游客数量在不断增加。

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的“路线图”才能创建高质量的宜居环境。

image.png

今年来,安顺市以“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确定“一年攻坚突破、两年提质强化、三年巩固成效”的目标,并制定了以“四清两改四严禁”为治理标准的行动方案,做大工作项目化、项目标准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推进,打造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乡村环境。

在“清”上下功夫。结合开展“文明在行动·乡村大扫除”文明实践活动,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市县乡村四级干部齐动员、齐上阵。

在“改”上做文章。围绕改善房屋装饰外貌、改变村民不良习惯“两改”任务,制定《安顺市农村建房图集》,引导农户建房观念从“高大上”向“小而美”“小而实用”转变。加强引导,培育群众形成“人人讲卫生、户户爱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禁”上出实招。围绕禁秸秆焚烧、禁垃圾乱烧、禁私搭乱建、禁乱占耕地四禁目标,推动农村面貌大改善大提升。

路径三: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示范引领展示治理新成效

走进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山间郁郁葱葱,错落有致的民居庭院,干净舒适的屋内环境,庭院花香扑鼻、道路干净整洁,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曾经的茶岭村,环境脏乱、土地贫瘠。茶岭村的改变,得益于该村宜居乡村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据了解,今年以来,茶岭村高起点谋划,以打造示范样板为目标,动员村民群众共创共建美丽宜居家园。

茶岭村只是我市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宜居乡村示范试点的一个缩影。在宜居乡村创建过程中,我市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标准,以4个省级和30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为重点,以点带面、由点及面,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初步打造出大屯村、靛山村、焦家村、硐口村、牛蹄村等一大批示范试点。

image.png

美丽乡村不仅要生态宜居,更要产业兴旺。

在创建中,我市还注重旅游线路的优化,推动乡村旅游,拓宽增收渠道。其中围绕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等10条精品旅游路线以及乡村旅游路线,串起诗画鲍屯、美丽高荡、红色马鞍山、数字刘家寨、网红阿歪寨等特色旅游乡村。

以点带面、由点及面,全力巩固创建面。统筹推进“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差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目前,全市建成房前屋后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6958处,极大提升了乡村的魅力和颜值。

路径四:突出“督、比、补”强作风,全面带动确保治理可持续

8月19日,全市宜居乡村创建推进会召开,参会观摩团先后来到西秀区宁谷镇、普定县化处镇进行观摩学习,看进展、看成效,比亮点、补短板。

今年来,在安顺,像这样的市级层面的宜居乡村创建推进会已不下三次,通过现场观摩会的形式,既看正面典型也看方面典型,让各级干部看到差距、找准不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比差距”只是我市不断提高治理效能推动宜居乡村创建的一个方面。

image.png

在创建中,我市坚持将宜居乡村创建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并纳入党史学习教育中“为群众办实事”和作风建设的范畴,通过强督查、比差距、补短板,不断提高治理效能。

在“强督查”方面,市委主要领导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暗访督查西秀区、经开区、普定县等地工作推进情况,市级督查组对全市各个县(区)进行了多次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市进行通报,以抓任务落实的成果,倒逼和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效,推动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明显提升。

补短板,在“村容整洁”的基础,我市因地制宜补齐“生态宜居”建设短板,立足原生态乡村田园本体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大投入,通过在原有石墙、老屋、石板街巷、小院落基础上升级美化,保护传统村落,凸显生态山水景观与乡村田园特色,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

如今,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联建体模式推动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宜居乡村创建大格局在安顺已经形成。(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吴学思 詹艳)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 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