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并不为过。
过去,这里一没资源,二没产业,村内“脏乱差”,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空心村。如今,这里村舍交错有致,村巷干净整洁,屋前屋后,有山有水,有良田,有庭院,山上有蓝莓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宜居乡村“省级示范村。”
硐口村村貌
硐口村的变化,是紫云自治县宜居乡村创建的一个缩影。今年来,紫云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宜居乡村创建的工作部署,把“宜居乡村创建行动”与深化作风教育整顿工作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先后组织了“村村寨寨大扫除·家家户户展新颜”行动、宜居乡村创建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清”大战60天行动、决战20天行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高位推进,层层压实创建责任
一条清澈的小河,沿着紫云自治县猴场镇打啷村村头流向村尾,田间稻谷抽穗,村中丹桂飘香,路边小花坛里的万寿菊长势喜人,不仅扮靓了乡村之美,更让家家户户展现出勃勃生机。
猴场镇打啷村村貌
“咱们村家家户户都要动起来,紧盯‘四清两改四严禁’的工作目标,把村里打造的更加干净整洁。”9月1日上午 ,在打啷村姚家组村民秦胜广家屋前的桂花树下,驻村干部王果正组织村民召开院坝会,动员村民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创建工作。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紫云自治县各乡村变得更美、更宜居,得益于各级干部群众的狠抓落实、持续攻坚和不断创新,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响应、共识共建共享。
今年2月,安顺市委市政府以“村庄清洁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确定“一年攻坚突破、两年提质强化、三年巩固成效”的目标,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安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五峰街道甘桥村村内环境
高位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紫云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紫云自治县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连续召开10余次专题会、观摩会、推进会议,并实施宜居乡村创建“四清”大战60天行动,组织县、乡镇、村级召开推进会及交叉观摩会,看进展、看成效,比亮点、补短板,全面推进。
层层压实责任。全面落实三级包保责任,乡镇(街道)由县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县委常委和其他县级领导进行包保,村(居)由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保,村民小组由村级农村工作队全体成员和村支两委成员包保到组到户,压实各部门(单位)的包保责任,派出2899名帮扶干部包保到户,全县上下形成良好的共创共建浓厚氛围。
示范带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走进火花镇龙头村,村内,翠绿的空心竹随处可见。只见三五村民就地取材,在树荫下编制竹栅栏,修葺庭院;另一边,工人们正在使用工地上废弃的瓷砖点缀村内道路,一场全民参与的美丽家园创建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示范引领,因地制宜、废物利用、就地取材是我们示范带动全镇创建宜居乡村坚守的方法。”据火花镇组织委员于亚运介绍,龙头村是该镇打造的宜居乡村示范村之一,就地取材使用空心竹编制栅栏、修葺庭院,是为了保持乡村本色与原味,让村民记住乡愁。
硐口村村内干净整洁的面貌
在板当镇硐口村,紧紧围绕污水处理、庭院美化、观光采摘、田园综合体等进行规划、编制、实施,把硐口村打造成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示范村,实现硐口“宜居、宜业、宜游”,成功申报为省级宜居乡村示范村,从而以点带动其他村宜居乡村稳步有序推进。
龙头村、硐口村只是紫云自治县示范引领推进宜居乡村创建的一个缩影。
强化试点推进,坚持示范引领。在创建宜居乡村过程中,紫云
自治县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和宜居乡村示范点,以省级1村1组(硐口村硐口组),市级3村6组(同合村、黄鹤营村、翠河村6个村民组)作为创建示范点,在沿猫营河流域、猴场河流域、洗鸭河流域为重点,并遴选了硐口村等35个村作为县级宜居乡村创建示范点,抓好环境卫生整治的同时,因地制宜抓好村庄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以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宜居乡村示范带的创建。
龙头村村内打造文化墙
通过示范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全县辖区累计清理垃圾2.3万余吨,清理河道沟渠330条(次),清理沟塘污水2854处,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893.8吨,清理残垣断壁和老旧危房464处,累计拆除私搭乱建蓝皮房、彩钢瓦、简易房、钢架棚等1554处,总面积11.44万平方米,拆除违规建房77户面积2.59万平方米,新增垃圾清运车35辆,新增环卫箱1659个,全县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完善机制,确保创建常态长效
“叔叔,你们又来检查卫生了?我们不会随意丢垃圾的。”9月1日傍晚时分,在驻村第一书记王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紫云五峰街道甘桥村了解宜居乡村创建情况,在村子,遇到几位三到六岁的小孩。
“连村里三岁的小孩都知道爱护卫生了,你们的工作做的真到位呀!”一起参与采访的紫云县委宣传部工作员陆凯感叹到。
“我村坚持全面宣传、全面整治、全面示范、全面监督的‘四全’思路推进宜居乡村创建,就是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常态与长效。”站在一旁的王斌介绍说,激发村民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创建、实现共建共享共监督是确保甘桥村创建常态长效的保障。
打啷村驻村干部王果召集村民召开宜居乡村创建院坝会
在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中,确保常态长效,紫云自治县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创建保障机制。
县级层面,认真对照“四清两改四严禁”的工作标准,每半个月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评比观摩一次,一方面是正向观摩创建整治工作中成效明显、成绩突出的村组,通过观摩表扬先进、交流经验、推进工作;另一方面是反向随机抽查工作落后的村组,通过暗访组反馈的信息,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临时选定观摩点,通过观摩鞭策后进、发现问题、施加压力、倒逼落实。
乡镇层面,每10天召开一次双向评比观摩,各乡镇(街道)自行组织在工作推进效果不好的村召开本乡镇(街道)的现场观摩推进会,各村在问题突出的村寨召开全村的现场观摩推进会,通过这种方式揭短亮丑,倒逼村组和农户开展好整治工作。
五峰街道甘桥村村民屋舍
村级层面,逐村、逐组、逐户建立问题台账,进行彻底整治,由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带头,持续广泛宣传宜居乡村政策。通过文明超市物资奖励、分红奖励、文明户评比、“红黑榜”公示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宜居乡村创建工作的热情。同时,实行常态化动态监管,对整治工作以组为单位实行按天调度,每日一小结、每周一通报,并将情况通报到县级包保领导,倒逼县级包保领导进一步加强督促和调度。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
如今,在长效机制作用下,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宜居家园”的创建已成为紫云自治县每位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