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镇宁自治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自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弹指之间,已是五度春秋。
镇宁自治县 曹业鹏/摄
这五年,是镇宁自治县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攻坚克难、曲折前进的五年,是跨越赶超、奋起直追的五年。
五年来,十二届镇宁自治县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三大战略行动,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五年来,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3%,在2020年达到116.13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5%和9.86%,分别达到31987元和10539元。
沪昆高速镇宁收费站曹业鹏/摄
五年来,全县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镇宁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 创造新历史
“现在村子里的产业多喽,尤其是这个瓜蒌,一年到头都要用人,我们勤快一点,在家门口就能赚到不少钱,真的发自内心地感谢咱们党和政府,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在镇宁自治县募役镇桐上村桐上坝区全瓜蒌种植基地,村民马启美一边除草施肥,一边和记者分享自己生活上的变化。
景宁小区一角 (镇宁移民局提供)
50来岁的马启美,早年丧夫,双亲早逝,独自抚养着三个孩子长大。由于没有文化和特长,导致工作难寻,多年来只能四处找零工、干散活,日子过得十分贫苦。
如今,在当地产业的带动下,她一边在坝区务工,一边养猪,还是村里的保洁员,各种收入加起来,一年也有两三万元。
另一边,在镇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景宁小区,搬迁户张相梅一家也和桐上村的脱贫户马启美一样,对国家的一项项扶贫好政策怀揣着浓浓的感恩之情。
“我家那位常年在外务工,家里老人孩子都需要照顾,如果光是坐在家里肯定一分钱收入没有。如今,在家门口的车间就能务工,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张相梅一家原本住在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2018年搬入景宁小区。刚搬过来时,由于没有收入,光靠丈夫务工,一家人生活很拮据。经街道干部排查了解后,第一时间安排她来到景宁小区内的镇宁银城趣事民族文化街区工作,在一家民族饰品车间里务工。
“现在是‘楼上住房子,楼下赚票子’,家庭和工作都能照顾到,好得很!实在是感谢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张相梅感激地说。
马启美、张相梅……五年来,镇宁自治县还有若干名贫困群众像她们一样,将贫困的枷锁远远甩在身后,迈步小康,过上了崭新的幸福生活。
石材城会展中心 曹业鹏/摄
镇宁,曾经作为贫困县,是全市重要的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五年来,全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用好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民营企业帮扶等重大机遇,积极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分年度推进专项攻坚行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建设完成。2018年底,镇宁自治县作为出列县之一,按脱贫攻坚工作统一部署,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58处,基本实现农村人口全覆盖,全县“没水喝”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通村公路211个759.37公里的村级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覆盖率达100%,切实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813公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保障水平。完成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293.75公里,率先实现30户以上通硬化路。完成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60.41公里,补齐公路路网“中间一公里”不畅短板。
农村住房保障工作顺利完成。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17亿余元,高质量完成各年度危改任务3459余户。开展老旧住房透风漏雨专项整治,以房屋“顶不漏雨、壁不透风、门窗完好”为整治目标,全县共整治4494户。
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完成14个乡镇卫生院、18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阵地、服务、设备全覆盖。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健康扶贫惠民政策,自2017年以来,全县常住人口签约服务率均达100%,先诊疗后付费惠及贫困人口2435人(次),涉及资金720.07万元,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五年来,全县整合投入各类资金95亿元,围绕“六个精准”,深入开展"五个一批",全力打好"四场硬仗",稳定实现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有保障,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361户92971人,1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成为全市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经济实力 迈上新台阶
走进镇宁自治县产业园区,一条条宽阔的水泥大道连接起企业、工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整个园区仿佛一座“迷你城市”,宜居宜业,气氛和谐。
镇宁汇景纸业生产车间 赵盛昭/摄
机器轰鸣、车间繁忙,镇宁自治县产业园区自挂牌成立以来,以化工产业、日用快消品等为主导,大力推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纸业、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多种企业在这里共同奏响一曲昂扬的工业交响乐。
五年来,镇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实现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硫回收装置
如今,全县已建成镇宁特色轻产业园、安顺红星精细化工产业园、镇宁轻纺产业园、镇宁快消品产业园、西南国际生态石材交易博览中心石材城等多层次、多要素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10.21%,华尔盛新材料、红星山海生物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工业集群效益初步显现,“一区两园”的工业空间格局更趋完善。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之时,农业经济也齐头并进。通过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镇宁形成了南片区重点发展精品水果、中片区重点发展茶叶和畜牧业、北片区重点发展畜牧业和中药材,兼顾发展蔬菜产业的特色布局。
并且,随着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由蜂糖李、樱桃、火龙果、百香果、芒果构成的"五朵金花"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并且逐步实现从小、弱、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升级,蜂糖李种植面积20.76万亩为全省之最,在省内外推广种植蜂糖李达68.55万亩,良田镇火龙果成为全省品种资源最多、集中连片最广的生产基地。
镇宁樱桃 (镇宁县委宣传部 供)
同时,五年来还建立规模养殖场(大户)143个,畜禽标准化养殖较2015年有了很大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投产,“牛来香”产品再次随"神舟十二号"进入太空;在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公示名单中,以蜂糖李种植为主导产业的镇宁自治县六马镇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上榜乡镇。
不仅是农村经济“大跨步”、农业产业“齐迈进”,五年间,城镇化率也从37.02%提升到47.52%,14.61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新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2%,新建和改善了大批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此外,就在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之时,旅游产业也不断提档升级,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承办第八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新获批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5%,现代服务业比重逐年增加,内需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显著增强。
民生福祉 实现新进步
五年来,镇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保民生、兜底线的整体谋划,到可圈可点的具体措施,再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镇宁自治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美丽的田园风光 (镇宁县委宣传部 供)
教育质量有突破。连续5年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新建和改建了一批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在教师队伍打造上,创建若干省级“双百”名师工作室、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县级名师工作室。从全县一本二本百分比来看,2021年全县一本二人数、百分比两项指标都明显提高,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状态。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取得较大提升。公立医院医共体改革深入推进,一批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建成投用,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秋冬季九大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以“补短板,强弱项”为目标,分别建成发热门诊2个;核酸实验室建设项目3个;核酸实验室检测物资储备项目2个;乡、村基层哨点建设项目;乡镇疫情防控转运能力建设项目;冷链设备采购项目;冷库硬件建设项目;流调现场处置能力提升项目;医疗卫生机构物资储备项目。
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县实现“零感染”“零输入”“零反弹”。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五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万余人,景宁小区"楼上带孩子、楼下挣票子、居家过日子"等创业就业模式得到省委点赞。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32万余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8万余人。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省级示范单位19个。
文化体育事业欣欣向荣。“平安镇宁”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成功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县)"。
绿色发展 走出新路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镇宁自治县污水处理厂,来自城区各处的污水正在此处经过多轮处理。
在厂区内部有一处小池塘,里面鱼儿畅游、水质清澈,塘里所用的水,正是城区污水,只不过在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完整处理后,已变得干净透明。
“2017年,我们镇宁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得全厂的污水处理量从6000吨/天提升到了18000吨/天,对城区污水的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强。”镇宁污水处理厂厂长伍承柱说。
不仅如此,镇宁污水处理厂近期还成功申报了一项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此项目将在厂内打造一个污泥处理厂,把每日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加工成能够栽花育树的中介调节土,避免二次污染,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水是生命之源,产业之基。对水资源的保护,就是对生态与发展的保护。
扁担山镇扁担村果蔬产业带动脱贫示范点 段寿新/摄
五年来,镇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强化生态治理“护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在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
突出扩面提质“增绿”。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49.54%提高到65%,成功创建贵州省森林城市、贵州省第一个园林县城。
推进产业融合“用绿”。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涵养一方水土、富裕一方百姓,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到10.04万亩,特色经济林达到40.44万亩。
“曾经,我们国有白马林场主要以售卖木材为主,林下经济发展滞后,空有大量的森林资源无法有效运用,在深刻学习了林下经济发展理念后,我们开始带头调整产业结构,以生态绿色为优先,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镇宁自治县国有白马林场场长叶波说,镇宁自治县国有白马林场成立于1958年,位于镇宁中北部,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已成为镇宁的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区。
养殖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 余章尧/摄
强化执法监督“管绿”。划定81.28万亩林业生态红线,深入推进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广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六个严禁”执法工作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镇宁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绿色成为镇宁高质量发展最耀眼的底色。
如今,在5年的发展中,镇宁自信自强,生机勃勃,发展高歌猛进,成就令人欣喜,综合实力进一步实现重大跨越。看经济,工业农业挑起大梁;看生态,绿色发展引领方向;看民生,惠民措施落地生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镇宁将继续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扬帆奋进、勇立潮头,奋力谱写生态保护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面貌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的镇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张江隆 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