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紫云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见闻

2021-11-30 09:45:25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地处麻山腹地的紫云自治县曾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的深度贫困县。

贫困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紫云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以百折不挠的坚毅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全县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个,4862户20213人告别“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大山。

2020年11月24日,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307户117634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紫云40万麻山儿女撕掉贫困标签,建成全面小康。

群众生活幸福向好

“党的政策好了,只要勤奋就能过上好日子。”白石岩乡群联村村民段朝艳说,现在他们居住的是小楼房,丈夫吴顺学学得驾照后,买来农用车,帮村里转运肥料和货物,不仅自己赚了钱,还方便了别人。

“现在,家里搞了个酿制土酒的小作坊,酒卖得还不错,酒糟用来养猪,今年喂养的10多头肥猪马上就要出栏了,年底应该能卖个好价格。”段朝艳说,曾经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坝区蔬菜让群众就近就业.jpg

坝区蔬菜让群众就近就业

宗地镇大地坝村是岩山窝里的深度贫困村,曾经生活贫困的吴翠莲,而今住上了小楼房,走上了养牛致富路。

“两年前,我利用1万元的政府扶持资金买了两头牛,出栏后足足赚了2万元,现在牛栏里还喂着6头牛呢。”吴翠莲说,她坚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和吴翠莲一样入住小楼房的还有四大寨乡纳入村落耐组村民马小付一家,走进小楼房,到处干净整洁明亮,这位曾经的贫困户家里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沙发等现代家居应有尽有。

“现在我还养殖有数十只鸡,农忙时节种植庄稼,农闲时节在乡公司的蔬菜基地上班,一天100元的收入。”马小付说,生活条件变好了,感恩共产党,让他有了现在的好生活。

致富门路越来越宽

产业就是农民致富的命根子。

走进大营镇打彩村大木寨组,寨后的山丫口建有一个养牛场,由外出返乡人员杨龄美、杨龄巧两兄弟所建。

“随着家乡生产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善,2019年,我们兄弟两决定返乡创业,选址寨后的山丫口建成养牛场,利用自己的承包地和流转村民土地来种植菌草,发展种草养牛业。”杨龄美说。

杨龄美兄弟养牛场.jpg

杨龄美兄弟养牛场

“去年,我们卖出8头牛,获得17万元;收割的菌草除去自己养牛所需外,多余的1000吨以每吨450元的价格卖给镇级公司的养牛场,获得45万元。”杨龄美说,现在他们的牛栏里还喂养着34头牛。

猫营镇龙井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岑仕妹,入住新居后一直在紫云产业园区猫营工业园做工。今年9月,招商引资入驻工业园区的紫云思凯鞋业公司投产招聘新员工,曾在广东、浙江多家鞋厂打过工的岑仕妹发现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家门口也能派上用场,兴高采烈地应聘进入紫云四凯鞋业公司,成为该鞋业公司招聘的第一名制鞋熟手。

龙井社区居民在鞋业车间上班.jpg

龙井社区居民在鞋业车间上班

“我入职思凯鞋业公司的第一个月上了20天班,计件薪酬拿到3100元。”岑仕妹说,利用外出打工期间学到的制鞋技术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赚钱照顾家人两不误,感觉很好。

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初冬的四大寨乡噜嘎村,一栋栋楼房依山而建,村庄亭台、景观廊道相映成趣,民房前绿木成行、花草相依,呈现出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景。

“党的政策太好了,不仅帮助我们告别了贫困,村庄还铺上了沥青路,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我们村庄换了新颜。”噜嘎村村民伍光学如是说。

美丽噜嘎村.jpg

美丽噜嘎村

大营镇芭茅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从苦日子中摆脱出来的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整治后的村庄寨子干净整洁,每家每户室内室外干净明亮。

“在老家山高坡陡,走哪里都不方便,即使用摩托车代步,下雨天路滑也不安全。”云岭街道城东社区居民罗仕妹说,现在住进县城后,不仅居住环境变好了,孩子上学也近了,上街买东西、出门办事情都很方便。

城东社区.jpg

城东社区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我们村现在家家户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走在乡间小路上心情舒畅得很。”大营镇芭茅村羊寨组村民杨顺全说,如今,他们住得好、吃得饱、穿得暖,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胡晓 编审: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