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一盏盏有序排列的太阳能路灯、一个个设施完备的村民文体广场…随意走进平坝区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近年来,平坝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乡村环境整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力促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个个生态秀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正蓬勃兴起。
白云镇平原村
美丽乡村展新颜
走进夏云镇小河湾村,入眼可见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道路干净整洁。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整个村子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乱堆乱放,经过‘四清两改四严禁’整治后,建成了好看的纳凉亭、小公园,天气晴朗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到这里步行、游玩。”小河湾村民唐勤国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夸赞不已。今年年初以来,小河湾村以“文明在行动,乡村大扫除”为契机,狠下力气,对全村沿河和沿路违章搭建物进行全面清拆,并落实外立面美化、绿化和亮化,有效提升了村庄面貌。
夏云镇小河湾村
小河湾村的美丽蝶变是平坝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乡村要振兴,宜居是前提。今年以来,平坝区在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注重整合乡村资源特色,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成了一批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
每逢节假日,羊昌乡龙海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近年来,龙海村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宜人、文化底蕴深厚等优越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促进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羊场乡龙海村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农旅结合新农村
除了龙海村,平坝区还拥有不少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如白云镇平元村发挥兵支书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宜居乡村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天龙镇合旺村用大数据赋能宜居乡村,提升了创建效能;鼓楼街道向阳村就地取材,让村庄变美、乡村宜居。因地制宜,因村容村况就地发展的新思路成就了风格各异的乡村振兴路线,连片带面,激发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动力。
产业发展带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平坝区将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
夏日里的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
走进平坝区实力五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田野阡陌纵横,即使是冬季,绿色的蔬菜向阳生长,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近年来,平坝区按照“一基地两沿线十四坝区”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和交通沿线、主要旅游景区及各类园区周边等重点区域的农业结构调整,通过选准主导产业,落实经营主体,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区共完成水稻栽插面积13.3万亩,总产6.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8.7万亩(次),总产量79.35万吨,产值18.28亿元,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种植业结构调整落实经营主体187家,其中公司30家,合作社50家,致富带头人107个;引入深圳好上好生鲜连锁开展蔬菜订单,品种20个面积1.06万亩;培育广东鹤山共和农业在天龙、羊昌建立两个直供江门蔬菜基地2000余亩。形成了“龙头公司领头干,合作社带着干,农户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今年3月,贵州华创投资有限公司联手广东江门宝基贸易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夏云镇江西村。“旱地西洋菜深受珠三角地区的百姓喜爱,远销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市场。”广东江门宝基贸易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兆平介绍到,贵州气候条件独特,经过前期的试种,旱地西洋菜每年可以收割15-18茬,亩产量能达到12000斤/年,年产值约1470万元。
平坝区十字乡云盘村吊瓜迎来丰收
“企业通过与合作社、农户签订蔬菜种植协议,从绿色蔬菜种植、产品销售,形成一条蔬菜产业链,蔬菜标准生产基地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平坝区蔬菜品种品质及产业产能,让农户种蔬菜有保障,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面貌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贵州华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招祥介绍道。
农业兴,村民富。依托特色生态资源,“十三五”期间,平坝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9.24万亩,项目区基本达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保产高产要求,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夯实了基础。同时不断加强坝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区14个坝区已创建为达标坝区,青庄、高田两个坝区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乐平镇群益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在对收获的灵芝及逆行分拣。
乡风文明促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平坝区在大力推动乡村物质文明更好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过去的塘约村,滥办酒席之风盛行,村民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吃酒上,有的低保户甚至借钱吃酒,很多村民负债累累!”塘约村村主任彭远科说,为了把村民从“吃酒”的人情负重中解放出来,治理滥办酒席的陈规陋习,在党总支部书记左文学的倡导下,塘约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风气管理九条规定,村民们称它为“红九条”。
乐平镇塘约村将河岸廊道化、花园个性化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红九条”规定以户为单位,户户签订“承诺书”,规定除红白事外一律不准操办其他酒席,提倡节约,不搞浪费,红事统一为八菜一汤,白事统一为大盆菜,提倡礼金100元以内,且酒席的办理由村红白理事会服务队统一提供“一条龙”无偿服务。村民违反九条规定中的任何一条,经组委会核实,一律列入“黑名单”管理,考察期为三个月。
整治滥办酒席一年下来,全村村民的礼金钱、误工费等节约了三四百万元。风气正了,村民心气顺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另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规民约中,将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风俗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组织作用,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积极引导居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使“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观念在群众蔚然成风。
鼓楼街道向阳村利用老物件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山居“
夏日纳凉学技术、冬日晒暖听讲习。在十字乡大院村,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上演,开展“田间讲习”,按照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制定授课“菜单”,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传授种养知识、进行技术教育、产业引导等实践活动…村民们从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丰富生活。十字乡政府宣传委员洪文菊说:“乡镇文明实践宣讲员的构成既有党员干部,也有来自其他行业的业务骨干,除了农业知识,他们给群众带来的内容也是百花齐放,多姿多彩。”
各村的日子正变得越来越有滋味,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言谈间满是对自己家乡发展变化的自豪与兴奋,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今的黔中大地,美丽宜居新农村,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人向善,乡村处处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桂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