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促共进

2021-12-12 19:46:50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今年以来,西秀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促共进,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迎接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成效显著。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按照“调优产业结构,助推农村产业革命”的要求,该区实施“一退一补一休一融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坚持把非耕地、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景区、重点坝区、生态环境保护区及高铁、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沿线的玉米等低效作物退下来,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绿水青山。目前,全区调减低效作物3.3万亩,新增辣椒、食用菌、山药等特色产业3.3万亩。“十大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共计119万亩次;完成禽畜(水)肉产量7.8万吨。非粮占比达到99.13%,同比增加0.03个百分点。

加快“两区”建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该区通过资源集中整合、要素集聚保障、措施发力显效,推动园区向纵深发展。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4亿元,新增园区主干道23公里、机耕道147公里、生产便道 118公里、沟渠网管173公里、温室大棚2.4万平方米、加工厂房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冷库1.63万立方米,园区种植面积达到10.9万亩。加快坝区整治土地1万余亩,累计建成排洪沟渠约760公里,田间道路1430公里,大棚面积106.5万平方米,冷库库容6689吨,冷链运输车辆8台。全区共有500亩以上坝区32个,其中样板坝区2个、达标坝区15个、一般坝区15个。

加强品质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该区围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目标,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备先进设施设备,推行应用二维码溯源系统,引导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经营主体达到81家,其中正式入驻平台50家、临时入驻平台31家,实施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样品80个、动物产地检疫120.3万头(羽),合格率达100%。全区新增“两品一标”认证面积0.01万亩,累计达4.8万亩;新增绿色产品认证企业1家,累计达到5家,有机产品证书经营主体达到43家。主要农产品中“两品一标”产品达到20个(含绿色产品6个、有机产品13个、地理标准产品1个)。

加强主体培育,推动农业发展组织化

该区不断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全区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6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6家。不断强化农业合作化组织建设,通过对原有合作社全面清理和重组,目前全区注册登记合作社84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个、省级示范社57个,市级示范社75个,组建“村社合一”合作社212个。不断巩固提升家庭农场建设,全区家庭农场总数达到37个,其中省级家庭农场12家,市级家庭农场28家,区级家庭农场23家。此外,加强西秀生态特色食品加工园建设,初步形成百花串食品公司、南山婆食品公司、西秀宏翠、西秀茶投等近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

开展宜居乡村创建,乡村振兴初显成效

该区全面开展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全区17个乡(镇、办)共209个村居参与创建。目前,通过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专项行动,累计清理生活垃圾50801.1吨;清理河道沟渠435条共754.2公里;清理沟塘污水508个;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852.4吨;清理残垣断壁和老旧危房789处;累计拆除蓝皮房、彩钢瓦、简易房、钢架棚等构筑物808处共16080平方米;累计拆除违规建房185户共17752平方米;建成房前屋后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10636处;拆除活人墓367座;新增垃圾清运车7辆,新增环卫箱3827个。

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该区厕所革命从2018年正式实施,目前,全区17个乡镇(郊区办)已全部铺开建设,涉及农户13.42万户,累计完成12.97万户的卫生厕所改造、提升、新建等工作,完成率达到96.64%。其中:2020-2021年度村级办公场所公共卫生间的提质改造任务共159座,建设任务已如期完成,资金支付到位;2021年农村卫生厕所纳入“十件实事”任务为4509户,目前已完成2511户,完成55.7%,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吴学思


责任编辑:陈亮 编审:李铠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