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三个首位产业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和现代能源分别增长28%、34.1%和34.7%,总产值占比达64%,较2020年年底提升8.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7.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8%,比2020年提高4.9个百分点,完成新型工业化投资284.36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户左右,排位全省第一;原煤产量达606.52万吨,已建成电力装机共583.31万千瓦,规上工业发电量9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9%;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6.2%……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全市上下以目标为导向,落实“六个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推动工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项目为王 狠抓有效投资 过去一年,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发展意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生命线”,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市领导领衔推动九大工业产业重大项目机制,盯紧抓牢重点项目建设。 春归保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贵州百灵药品生产车间 2021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在建产业项目310个,其中,安大航空锻造产业园(一期)等50个项目建成投产,华尔盛精细化工等65个项目新开工建设;已谋划2022年新型工业化投资项目154个,总投资1047.52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257.62亿元。累计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项目109家,完成“千企改造”工程投资94.1亿元,贵飞、百灵等32家企业纳入“千企改造”省级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较去年增加15家,排位全省第4。全市已招引的工业项目中,已落地项目276个,总投资540.63亿元,实际到位投资169.02亿元。 强化服务 狠抓要素保障 为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我市加快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强化金融支持,破解融资难题。 安大公司锻件生产车间 唐琪 摄 制定了《安顺市关心关爱工业企业及企业家十条措施》《安顺市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安顺市工业领军优强企业认定办法》等多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工业发展政策保障;督导市直有关部门围绕省级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措施出台我市政策,目前已有17个部门出台了32个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 贵州安顺安合纽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同时,我市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狠抓要素保障。 2021年,我市共组织康命源等148家企业(项目)获上级专项资金1.4083亿元。组织申报省工业基金项目50余个,其中,黎阳国际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和南山婆产业园等项目共获得2.9亿元基金支持,带动银行和社会资本投资5亿元;谋划储备2022年新型工业化基金项目45个,总投资253.67亿元,拟申请基金52.19亿元。组织申报省创新赋能大数据投资基金项目9个,贵州南智云数字科技获2000万元支持,同时,市级正在组建规模1.2亿元的安顺中云数字产业基金。 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机器人 此外,我市还分析研判重点企业存在的困难,及时发送阶段工作目标,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推动企业复产达产、扩能增产。2021年,累计召开10次中小企业“创业贷”审贷会,审议通过138户企业,审议放贷金额45363万元。 完善机制 狠抓平台建设 成立安顺市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调度机制,制定《安顺市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市产业园区招商引资39.16亿元,完成投资201.27亿元,新增从业人数43656人。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监测的开发区共7个,全部产业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化工业厂房133.06万平方米,利用率90.12%。 西秀工业园区 张韬 摄 2021年,预计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30亿元,同比增长17.37%,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6.3%,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贵州萨伽乐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吉他 新的一年,全市工业战线将紧盯“六大突破”,继续落实“六个抓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市委“1558”工作思路为指引,深入挖掘存量潜力,不断强化增量支撑,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力争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左右,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工业投资达到35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以上。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肖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