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搬进“新村民”——平坝区天龙镇打磨村乡村振兴走访见闻

2022-05-29 17:34:53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五月仲夏,恰逢乔迁好日子,朱怀连系着围裙,俨然一副大厨的模样在厨房里忙着张罗一桌桌的好饭菜,院中四张圆桌,不仅有远亲好友,更有近邻老者、稚童围席而坐恭贺朱怀连一家新屋乔迁之喜。

image.png

“新村民”

“快快快,大家快坐下吧。今天欢聚一堂,老朱在这里谢谢各位光临我的新家。”席间,朱怀连难掩兴奋,端起酒杯向众人连声说着感谢。

64岁的朱怀连,退休前曾任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秘书处长、贵州省国防教育办公室调研员。醉心田园生活恬静的他一直在寻找一处可以尽享“慢时光”的山居村落。多年寻找未果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朋友的介绍,老朱踏上了打磨村这片古老的屯堡村寨。

2021年,第一次走进打磨村的朱怀连便被鳞次栉比坐落在山间的石板四合院所吸引。离平坝城区只有13公里,周边有农田、山林与古井,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在他看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打磨村,自然环境与人文条件是快速发展的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image.png

在村里兜兜转转后,老朱便告诉自己,“我要在这里扎根下来”。在征得村民同意后,老朱在打磨村村支两委的帮助下租了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但却闲置已久的石板院子。“我们在保存原有建筑风貌和优点的同时,对老屋设计了诸如干湿分离、厕所改造、房前屋后的花园等本土化的‘永续设施’,提倡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环保理念。”朱怀连说当他把“人去楼空”的石板屋捯饬得有模有样后,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还通过自己人脉关系广发“英雄帖”,吸引身边已退休,有意向归隐田园的好友们前来探索、体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现在,老朱的农家小院已经入住了三户人家,夜幕时,与朋友们伴林间虫言,溪下蛙鸣,听雨品茗。

站在打磨村的制高点,林间一片碧绿苍翠,房屋座座掩在山间。“现在整个打磨村闲置的老屋有11家,其中有三家已经对外租出去了,剩下的大部分也已‘名花有主’。”打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谢春介绍,打磨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吸引了一批城里人前来“安家落户”。短短一年间,“新村民”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他们有的携家带口,在这里安营扎寨;有的把老宅作为“后花园”,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必来闲居。原先几近“只剩留守人口”的打磨村,由于新村民和各地游人的纷至沓来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image.png

“新融合”

2021年,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号角吹响时,打磨村在当地党委和政府关心帮助下,紧紧抓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新机遇,对全村7个村民小组展开了以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等为重点的建设工作:硬化进村道路、修建休闲广场、美化、绿化、亮化村庄。“当外出读书、务工的村民返乡过节时,都为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而惊叹。”谢春说,“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为打磨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一批“新村民”的加入则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在打磨村走访时记者看到,白天,一些村民正在对部分老屋的屋顶、门窗、墙面进行重新装修,干得热火朝天;而当夜幕降临时,老屋明亮的盏盏灯光又为村里的孩子们带来别样的“课后生活”。

image.png

“绘画、书法、弹琴、唱歌、教写作文…文武双全的老朱伯和他的朋友们成了村里孩子们的‘大玩伴’,也成了农闲时左邻右舍谈天说地,了解外面世界的‘另一双眼’。”谢春说,“老朱伯”是村民们对朱怀连的昵称,村民们也从一开始的抗拒、不理解、不接触“外来人”的心态到现在愿意将种菜、养殖的看家本领向他人传授、分享,看着自家小孙子学业得到进步、村子里因为这群“外来人”的到来而发生变化,谢春感叹打磨村这一古老的村庄在现代社会实现古人眼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孩子是村庄的未来。我们这些‘新村民’在寄情、追求悠然田园生活的同时,也致力于对传统的村落和民居保护。同时也将这些理念传递给这些孩子们。”朱怀连说,他希望在扎根乡村的同时,能够带来更多新理念和新发展思维,让更多人来到打磨村,看到村里的变化,更能为乡村振兴奉献一份力量。”朱怀连说。

image.png

“新未来”

与老朱同行结伴而来的有不少文人墨客,更有能人志士对乡村振兴充满大的理想和抱负。“打磨村是一个屯堡村寨,这里的妇女不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家中赋闲都爱唱山歌,着凤阳汉装、梳高高发髻、饮食习惯、方言口音,这些都是这座古老村寨的‘灵与肉’。”老朱说,自从入住打磨村,他和朋友们一直都在深研屯堡传统文化,更对这座村庄的山水奇石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你瞧,在我的新家不远处,还有一户石板屋,经过多番的和文化界的朋友们探讨、研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在这里打造一座建设水平很高的‘乡村级公园’,以石艺、老物件、传统民居、传统村落的保护等为主题,建设一座别具一格的‘博物馆群’,让这些旧时光的东西能够更好的延续生命,也帮助打磨村建设自己的文化品牌,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朱怀连感叹,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展现出强烈的怀乡情结。传统村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有着优异的自然生态资源,只有全力保护传统村落,方能留住最美乡愁。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尊重,应该要按照自然的肌理和生态规律设计发展思路,打磨村在某种意义上为人们呈现了一个看得见的精神家园。”朱怀连说,他和他的伙伴们就村庄的未来发展已经和打磨村的村支两委组织过相关的座谈。如何借助力量帮助传统的村庄抢救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维护现有优秀的民风民俗,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朱怀连说,他将竭尽所能,用好自己“新村民”的身份,立足当地特色,大力帮助打磨村发展文化产业,并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以传统文化与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乡村,持续为乡村注入时代生命力,真正走上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道路。(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桂传念



责任编辑:陈婷 编审 吴丹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