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平坝区天龙镇二官村,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延绵的山坡林间,一片片栽种整齐的大葱令人震撼。“再有半个来月我们的大葱就要大量上市了,到那时,二官村才是车来人往,真正繁忙的时节。”二官村村主任肖鼎一边忙着接打电话协调各类事宜,一边向记者说道。
虽然如今跃居“亿元村”行列,但在多年前,同大部分乡村一样,交通偏远、土地贫瘠,二官村曾是一个不起眼的贫困村。地下没矿、地上无宝,在贵安大道没修好之前,村民们种点蔬菜要历经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拉到市场上售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小村庄,却找到了发展“密码”,依靠种植大葱、辣椒等蔬菜,二官村实现了全村产值破亿元的飞跃,截至2021年底,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超2.5万元。
“这都是肖主任带着大伙干起来的。”说到二官村的蔬菜种植产业,绕不过一个人,肖鼎的另一个身份,是贵州二官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带着全村向党委政府问政策、到农业部门跑项目、起早贪黑跑市场,二官村致了富、变了样、成了“亿元村”。
“当初在选定主导产业的时候,我们煞费苦心,想了很久。”肖鼎说到。所以,选择什么产业来发展“一村一品”,二官村的村干部们去很多地方走访调研。有的人说种水果,水果好种,效益高;也有的人说,我们会种辣椒,那就种辣椒吧……
当各种声音纷沓而来时,肖鼎凭借多年在市场积累的经验力排众议。“二官村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村里也有村民种植辣椒、黄瓜等蔬菜,总的来说,效益比种粮要高。我们想着,那就干脆将主导产业定为辣椒、大葱。”2005年,肖鼎带着几个村民一起,承包了60亩土地试种大葱。没想到,那年的大葱一经上市深受市场欢迎,而肖鼎和伙伴们也有了大葱创业的第一桶金。
产业怎么搞?引品种、学技术、强基础、树品牌、拓销路。如今的二官“大葱”销往武汉、川渝等市场,让“葱味儿”真正飘进外省人的餐桌上、火锅里。“大葱两年种3季,每年每亩大葱产量为6000斤至1万斤,按照目前1.5元/斤的收购价,大葱田亩产值达上万元。”肖鼎说,2020年二官村大葱产业年产值1.15亿元。依托大葱支柱产业,二官村将大葱种植规模扩大到1.1万亩,占比全村可种植面积60%以上。
大葱虽辣,但如今,二官的村民都尝到了大葱的“甜头”,一心一意发展壮大大葱产业。2010年,占地20多亩的二官村蔬菜批发市场落成,当年大葱销量比2009年增加了2倍。规范市场秩序、改善交易环境,以小市场促进大产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自此,二官村成为平坝区第一个拥有蔬菜批发市场的村寨,同时也摸索着逐步完善了农产品产地交易体系。2015年,二官蔬菜批发市场完成改造,升级为贵州二官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开始,随着二官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拖拉机、旋耕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成为家家户户都有的农具,这也助力更多优质大葱得以更快走向全国市场。
目前,贵州二官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交易市场已成为安顺夏秋蔬菜集散地,8000平方米交易区、3000平方米冷藏储存区和2000平方米配套服务区,让二官村的外销蔬菜名列全省前列,辐射全国。
种地如何能成了高收入行业?二官村颠覆了人们对于农业农村的刻板印象。这里既有田园风光,又有致富产业,让本地人不愿离开,外地人心生向往。
数据佐证,在这个常住人口4700多人的村庄,蔬菜大量上市的交易高峰期,外来客商、农业工人等就达几百人之多。他们的到来,不仅让二官村的民房租赁火了起来,也给这个小村庄注入满满烟火气。
大葱为农民带来了收入,为乡村带来了人气,为家庭带来了团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土地,“新农人”成了很多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以前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一年挣个五六万元就感觉不错了,但如今回家后,发现和村里种大葱的一比收入差距太大,就又重新回到村里,跟着有经验的致富带头人一起,成为了新一代的‘农业经纪人’。”肖鼎说。
90后年轻人刘老幺既是肖鼎的合伙人,转身他也当起了农业经纪人,活跃在田间地头,一手“牵”农民,一手“连”市场。每天午后,村里种植户骑着电三轮把一车车刚从地头采收的大葱、辣椒运送到交易市场。他则像“选秀”一般,经过挑选、评级、称重等环节,将这些生鲜打包、装箱、装车运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集散市场。每天,经他手发往全国各地的蔬菜数量就超过万斤。而他,每年收入也是外出打工人的数倍。
现在,二官村活跃着约30名“农业经纪人”,他们牵线搭桥,成为了媒介,当起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红娘”。
如何更进一步挖掘、升级大葱产业?肖鼎说,他们正在积极地协调交易市场扩建事宜,“通过轮作的方式,持续种好大葱,提升二官大葱品牌经济效益,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让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肖鼎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下一步,二官村将推进大葱种植全程机械化,延伸产业链,延长价值链。以大葱种植为范本,因地制宜调整发展蔬菜种植,带动辣椒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群众生活幸福。(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桂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