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百合 幸福“港湾” ——关岭百合街道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纪实

2022-10-13 09:46:23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2019年7月23日,省人民政府下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设置百合街道的批复》;同年9月,百合街道正式成立。

作为关岭自治县最“年轻”的街道,百合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心,加快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新格局,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百合街道同心社区(无人机照片)

百合街道同心社区(无人机照片)

提升服务水平 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

百合街道辖区同心、同康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万人安置点,共计安置2721户12819人,占关岭全县搬迁人口的57.9%,其中脱贫人口就有2407户11370人。面积大,人数多,情况杂,分布广。刚搬迁入住时,因为农村的生活习惯,部分搬迁群众难免会出现饲养家禽、乱丢垃圾、高空抛物和楼道堆放杂物等问题,不但影响公共环境卫生,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让“村民”变“居民”,不只“挪个窝”,更需要做到“群众搬迁到哪里,新生活就在哪里融入”。为了改变搬迁群众的生活习惯,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生活,百合街道以“转变群众观念、提升乡村面貌、实现宜居宜业”为目标,以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楼栋长、保洁员为示范,身体力行引导搬迁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取得了良好成效。

百合街道同康社区

百合街道同康社区

同康社区64岁的老党员张贵府是该社区宜居乡村创建的“示范户”,因为人勤劳、讲卫生、爱干净,平日里总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社区特地聘用他为保洁员,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刚刚搬迁到社区时,确实有部分人生活习惯不好,但是经过街道、社区这几年来的引导和帮助,大家逐渐改掉了陋习,现在走到哪里都很干净,生活环境变好了,住起来舒服又舒心。”张贵府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还是社区的保洁员,要带好头,做表率,共同爱护新家园。

为了更好服务搬迁群众,百合街道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依据“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实行“社区+小区”管理,在同心、同康社区分别成立小区管委会,彻底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航拍百合街道同康社区1

航拍百合街道同康社区

在同康社区的康盛小区,搬迁群众丁志勋正在该小区管委会办理事务,从走进办公室到事情处理结束,前后花费不到十分钟。

丁志勋说:“社区面积大,之前要想办事情,从家里走到服务站要花十来分钟。现在办事处推行小区化管理,每个小区都成立了管委会,一下楼就能了解和办理各项业务,非常便民。”

航拍百合街道同康社区2

航拍百合街道同康社区

除了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之外,百合街道还将小区化管理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同步开展,利用十联户的工作机制,选拔责任心强、有担当的居民担任联户长,与社区干部一同开展各项日常工作。

“实行小区化管理,让搬迁群众办事变得更便捷,让社区干部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社区服务更加精细化。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为构建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百合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穆云霞说道。

航拍百合街道同康社区3

航拍百合街道同康社区

建设文化活动室、多功能室、乡愁馆、老年活动室,实行免费开放,为老年人提供相互交流、开展活动的平台;建设图书室提供免费阅读服务,开设“四点半课堂”,包含书法、绘画、非遗剪纸等拓展性课程,为青少年创造更幸福、更快乐、更有意义的健康成长环境……百合街道多方位、多角度、多举措地去构建充满温度,富有力度的新环境、新家园、新生活,让搬迁群众充满归属感与幸福感,进一步促进了搬迁群众从“村民”转变为“居民”的进程。

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搭建就业桥梁 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

渐入深秋,天气骤凉。早上8时,搬迁群众聂珍美把三个孩子送去学校后,便来到家门口的贵州利旺箱包加工有限公司工作。

“搬到县城,住进楼房,生活变化可大了。现在孩子在家门口就学,省心又放心;我在家门口就业,方便又稳定,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新房子、新工作、新生活,对于聂珍美来说,过去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位于百合街道同康社区的贵州利旺箱包加工有限公司

位于百合街道同康社区的贵州利旺箱包加工有限公司

2022年年初,百合街道成功引进贵州利旺箱包加工有限公司,将现有的就业车间租赁给该公司作为生产厂房,在家门口为数十名搬迁群众创造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百合街道把就业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关键,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对接企业,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就业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拥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位于百合街道辖区内的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

位于百合街道辖区内的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

在关岭自治县综合产业园的贵州省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同康社区搬迁群众张子勇在街道办事处的推荐下成功入职,实现了稳定就业,稳步增收。“家门口建起了产业园,对我们搬迁群众来说帮助太大了,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们积极对接企业,帮助大伙稳定就业。现在,我不仅一个月能挣到35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庭,生活越来越有滋味。”提及如今的工作,张子勇感激地说道。

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今年,省人社厅给予关岭相关专项资金200万元,在同康社区建立了关岭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百合街道以此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让众多搬迁群众通过技能培训打通了就业的“新门路”。

位于百合街道辖区内的关岭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

位于百合街道辖区内的关岭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

“关岭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的投用,对搬迁群众在就业培训和就业输出上给予了很大帮助。目前,基地开设了挖掘机、叉车、电工、家政、烹饪等就业培训,群众报名免费学习和考试,通过考试后将发放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和特种作业操作证,还能有针对性的推荐就业岗位。”百合街道人社中心负责人朱皓告诉记者,百合街道将不折不扣服务和培育好就业培训基地,打好培训和就业的“组合拳”,让更多搬迁群众能够通过高质量就业培训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

开展电工技能培训

开展电工技能培训

开展焊工培训

开展焊工培训

开展烹饪技能培训

开展烹饪技能培训

开展挖掘机技能培训

开展挖掘机技能培训

除此以外,百合街道还开发设置护林员、保洁员等劳务就业扶贫专岗,优先保障搬迁群众中年龄偏大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解决搬迁特困群众家庭的增收问题;同时,在社区、学校附近规划就业“摊位”,让搬迁群众能够灵活就业,稳步增收。

百合街道同心社区(无人机照片)2

百合街道同心社区(无人机照片)

强化党建引领 搬迁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员带好头,群众有劲头。如何让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的搬迁群众互相融入,共同开启美好生活的新征程?百合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为标杆,全心全力全情做好服务工作,让每位搬迁群众都能找到归属感,成为新家园的主人翁。

百合街道着力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专门解决搬迁群众医疗报销、民政事项办理、子女入学等问题,始终坚持“限时办结、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服务模式,并设置群众意见反馈箱,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反馈的问题及时“把脉”,“对症”施策,确保群众所需所盼的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切实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生活顺心;同时,该街道还在每一个网格上都建立起党小组,以“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模式,定期开展网格会、联户长群众会,积极收集社情民意,与搬迁群众交心谈心,及时了解搬迁群众的诉求,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共鸣。

开展文体活动

开展文体活动

百合街道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和“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和主题文艺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感恩教育、强化思想认同,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弘扬新时代的正能量。同时还引导搬迁群众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素养,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百合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每一名党员都成为服务群众的“主心骨”与“生力军”,广大搬迁群众也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当奔向幸福生活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百合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朱洪鹏表示:“百合街道将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就业、产业、服务的力度、广度、精度,加强管理服务能力,围绕‘聚心、稳心、舒心、安心、开心’的‘五心’社区建设,努力打造同心、同康万人安置点样板,形成共享共建共管共治的新格局,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百合街道真正成为每一位搬迁群众的幸福‘港湾’。”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胡晓 二审:梁惠焜 三审: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