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经开区:踔厉奋发正当时 笃行不怠启新程

2022-10-14 23:46:42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筚路蓝缕的城郊一隅,如何变身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城?

不断跨越发展的安顺经开区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DD2D43C4-E16E-4289-88B8-5BAC6BB70F8B_IMAGE_15_LOW_0.jpg

娄湖生态公园全景 娄勇平 摄

1992 年,安顺经开区作为全省首批成立的开发区之一,是全国首批4个国家级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30年间,这座新城拔地而起,以其生动的创新实践和崛起的发展成就,走出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勇气,打通封闭、贫穷、落后的“经脉”,点燃开放、富裕、文明的热情。从建区的5平方公里提升至如今建成区 36 平方公里,安顺经开区一步一个脚印,与全省、全市一道,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

勇毅笃行谱新篇

今天的安顺经开区,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不断前进,谱写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经开区新篇章。

国庆70周年娄湖万人大合唱   娄勇平  摄  13885382258.jpg

合唱祝福祖国 娄勇平 摄

安顺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以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和想干事、干成事的韧劲,靠奋斗实现梦想。安顺经开区经济增速连续10年全市第一,2021年GDP和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两百亿”。其中GDP占全市18.6%,工业总产值占全市26%。

一条条宽广、平坦的交通道路在城市和乡村间蜿蜒,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为企业齐发展、群众奔小康“输血造血”。

枢纽-戢良珍13765350910.jpg

枢纽 戢良珍 摄

发展成果不断涌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十年来,安顺经开区建成了“六横三纵”的市政路网达150公里,修建园区道路近60公里,全方位打通向外输出通道,实现黄果树机场、高铁西站、花安高速、沪昆高速、绕城高速的相互连通,融入了贵安、贵阳1小时经济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安顺经开区已迈进“高速时代”“航空时代”“高铁时代”“大数据时代”。

新时代的安顺经开区,忠诚核心已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成为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面对新发展、新要求,安顺经开区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引航发展,369个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作风建设出新招、出实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坚中之坚、贫中之贫,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凝聚磅礴力量。

《后发赶超 》       作者:袁琴书  电话:18108531629.jpg

《后发赶超》 袁琴书 摄

安顺经开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升级成效显著,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娄湖生态公园、十里荷廊、“一个人的安顺”乡愁文化园、藤甲谷、三合苗寨等景区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幺铺特色小镇、万象旅游城等美食荟萃。修缮和建设了黄齐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戴安澜广场等红色景点,厚掘三国藤甲遗迹、中国远征军出发地、三线建设等历史文化。全域旅游发展迅速,形成农旅互融、工旅互动、文旅互促、村旅互进的发展格局,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释红利

在安顺经开区众多的城市标签中,开放创新是一张王牌,已经不断融入经开区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服务、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诠释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2101410_pdf-8.jpg

FTC-2000飞机起飞 张圣华 摄

十年一剑成,锋刃开新路。安顺经开区坚持改革破冰,增强发展活力。整合资源创新“大部制”,将国土、规划、棚改等部门职能整合成“大征收”,推行“四到工作制”。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政策窗口期棚改工作任务,棚改工作连续2年获省表彰。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1+10”“大政法”矛盾调处机制,化解了一批信访历史遗留问题。

通过探索“农村社区治理”新路径,让安顺经开区的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入选民政部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2022年顺利通过民政部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结项评估。

以“干”字当头,坚持“新”字增效、“实”字有为,成为安顺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通过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推行全员聘用制和雇员制,充实经济人才,弥补人才短缺。打破常规选人用人,以工作组形式开展工作,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黄果树中央厨房 欧盟标准一号车间  陈青山 摄.jpg

黄果树中央厨房欧盟标准一号车间  陈青山 摄

通过设立“慢陀螺奖”“攻坚克难奖”,正反激励干部转作风、改陋习,倒逼推动干部抓落实、提效能,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工作效能和作风得到较大转变。

十年来,安顺经开区不断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在医疗、教育、企业转型等众多领域开拓创新。立足人民至上,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医联医共体”,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三甲医疗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互联网+教育”全覆盖,推行校长职级制、教师聘任制,提升办学水平。推进国企实体化转型,将原国有公司整合成四大板块,扛起了3p建设、债务化解、乡村振兴、黔货出山等重任。

产业发展结硕果

在安顺经开区,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企业生产增资增产。以贵飞公司为核心引入中国500强宝胜集团等19家企业;推动百灵制药实现了新旧动能转化,与宝林中药饮片等成为全国同行业医药优势产业;盛航云集等一批项目点石为金,民营企业融合发展;通过深化企业创新,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市,金刺梨、金尘茶、黄果树“三碗粉”的“经开三宝”不断迭代升级,建成西部唯一的RCEP平台,产品出口澳大利亚、美国等多个国家,推动“百亿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011科创谷,半年引进150家大数据企业落户,赋能传统企业升级增效。

微信图片_20221014204018.jpg

黄果树“三碗粉”系列产品 记者 唐琪 摄

接二连三的喜讯背后,是一幅幅热气腾腾的产业发展图景。聚焦工业大突破、产业大发展,开辟新赛道。安顺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以一往无前的勇气,靠担当创造奇迹,仅用3个月拆迁30万方、挖山80万方、修路近10公里,7个月就建成原定三年完成的娄湖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无中生有的产业项目短期建成投产,统筹资金撬动了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经济建设。

企业对安顺经开区的青睐由来已久,他们最看中的,是这里优良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真心服务。安顺经开区开发建设30年来,改革不动摇,开放不停步,发展的大路越走越宽。企业家、文化人、招商大使都是“贵人”,以商招商、文振经开,以文兴业,不断提升产业、人才和技术等竞争力,福建等20余家商会、协会,主动将总部落地安顺经开区,干群一心、政企同向、善作善成。

十里荷塘-陈忠贵13618535568.jpg

十里荷廊 陈忠贵 摄

接天莲叶无穷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安顺经开区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十里荷廊万亩莲藕、聚福菌食用菌、四旗千亩高端水果采摘、高寨千亩精品蔬菜种植、打纸千亩中草药种植等五个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迈进。以食用菌产业、蔬菜(莲藕)、生态畜牧渔业、林业(花椒、金刺梨)、中药材(花卉)五大产业为主,调结构助振兴,做优做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快速推进涉农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安顺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看来,今天收获的产业红利,并非恰巧赶上了“风口”,而是前瞻布局、科学谋划、持续发力,绘好乡村振兴长远图,做好共同富裕示范带。多年发力埋下的“种子”、浇灌的“花蕊”,到了“结果”的时刻。

民生福祉稳增长

从“心”出发,安顺经开区处处是宜居乐业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安顺经开区党工委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带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迈步全面小康。如今,乡村振兴大踏步前进,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让幸福感成色更高、民生福祉底色更足。

011科创谷外景 (2).jpg

011科创谷外景(资料图)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在安顺经开区,彻底撕掉脱贫标签,人民幸福倍增。2017年末,安顺经开区13个贫困村全部提前出列;2018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现减贫摘帽;2019年末,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15户5007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全面消除绝对贫困;2021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557元、16053元,牢牢守住返贫底线。

2022101410_pdf-7.jpg

美丽乡村牛蹄关 沈琦 摄

目前,安顺经开区基本形成了“五区一地一带”发展格局。即:以娄湖为中心的城市生态文明宜居区,以军民融合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以神骏生态小镇、百灵为龙头的大健康医药产业聚集区,以011科创谷为中心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以黄幺物流园、亿丰国际物流园为载体的现代生产性服务物流聚集区,以高铁西站、万象旅游城为中心的旅游集散地,以幺铺特色小镇、阿歪寨、羊场村、牛蹄关为示范的乡村振兴集成带。在安顺经开区,通过共同缔造,快速发展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乃至最边远的村落,打造了集民宿、研学、养生、文创等为一体的传统村落保护项目。

羊场村依山傍水,赋予了羊场村不一般的灵气 蒋世良摄.jpg

羊场村 蒋世良 摄

安顺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将继往开来、同心同向、接续奋斗,凝聚赶超进位实践中的宝贵经验、重要启示和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坚定共创幸福美好新未来的信心。

金秋时节,漫步娄湖湖畔,阳光铺满大地,蓝天、碧水、绿地和欢乐的人群,共同构成了美丽的风景线,“文化经开、宜居经开、食汇经开”的城市新名片,正在加快释放魅力,跃然于眼前。(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唐琪)

责任编辑:陈亮 二审 李隽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