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华春莹点赞的关岭新铺镇: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的蜕变

2023-03-13 17:35:15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关岭自治县新铺镇因“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在网上“火”出了圈。

图片

华春莹推特截图

  3月5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连发5组卫星对比图,第一组卫星对比图显示了2013年11月、2022年8月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新铺镇金龙村的样貌,通过生态保护,该地区石漠化程度由此前的47%下降到10%以下。

  “卫星视角看过去10年来(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交通建设、对外开放、扶贫攻坚(领域)的变化。”华春莹在第一组对比图上方配文写道。

图片

新铺镇石山荒坡变草海  高智/摄

  迎着三月的春风,记者走进新铺,走进卫星图片里的那片绿色:昔日的乱石岗长满了蜂糖李、果冻橙、葡萄柚等精品水果,果树旁的皇竹草、花椒树在春风里逐绿成长,有成群的牛儿在山岗上吃草。

  “作为曾经的石漠化严重地区,新铺如今能有幸为中国的生态保护‘代言’,我感到自豪!现在的新铺镇不止生态好,绿色产业也很红火!”新铺镇党委书记张向华介绍,通过长达八年的综合治理,新铺不仅生态环境改善了,还发展有蜂糖李、果冻橙、花椒、枇杷、关岭牛等绿色富民产业。

  关岭是安顺市石漠化最严重的县区,新铺曾是“重灾区”。经过八年如一日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探索,新铺在“守与攻”“危与机”“短与长”的生态治理辩证法中摸索出一套有效路径,让“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精彩上演。

  守与攻的辩证:

  防范与改良并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石漠化,被视为“地球的癌症”,是指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这一现象,过去的新铺尤为突出。

图片

新铺镇万亩饲草种植基地   邱高顺/摄

  新铺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刀耕火种”成为当地百姓主要的生产方式,砍树烧火、粗放耕种,长此以往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加重了石漠化。

  “从我刚到新铺工作起,看到四周全是荒山。”2013年7月,张向华从关岭普利乡调到新铺任党委副书记,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他说,放眼一望,看不到边的荒山,心都凉了一半。

  张向华告诉记者,国土面积161.22平方公里的新铺镇,2013年石漠化程度达47.41%,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土地占95.45%,耕地大多被荒山、荒坡阻断,农业发展难度大。

  面对着荒山荒坡,不仅农业经济发展难,还有“火烧山”的苦恼。

图片

新铺镇金龙村种植的成片皇竹草

  “新铺有养牛的传统,一些村民为了来年荒山上发新草,放牛有草吃,竟偷偷在凌晨放火烧山,让本来就荒芜的一个又一个山头,全烧得只剩下光秃秃的石头。”张向华回忆说,刚到新铺工作的第一个冬天,带着干部上山防火几乎占了他大部分工作时间,“有时是半夜,收到火情,立即赶赴现场,遇到风大、山火大时,人靠不了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山火把成片的山坡吞噬。”

  一面是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难的困境,一面是生态治理的沉重“包袱”,“两座大山”重重压在新铺乡镇干部的肩膀上。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提到一个重要的论断,那就是要告诫全人类一定和自然界和谐相处,要成为朋友而不是走向朋友的反面。

  那么,新铺要如何与自然成为朋友?

图片

新铺镇卧龙村种植的李子树

  破解之道,就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化“守”为“攻”,化“被动”为“主动”,采取“防范与改良”并重的生态治理模式。

  2016年1月,新铺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这不是易事:需要人们在陡坡上,挖出一条条防火带,阻断山火连片“烧山”,然后用石头铺路,在大山间修出一条条生产便道,再往乱石岗上填土,改良坡地。

  “遇到陡坡,沙土车进不去,每一斤泥土都需要人们肩挑背驮,一趟一趟运上山去。”张向华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时间,新铺镇投入1000多万元,打通了390公里的荒山产业路,将2.5万多亩荒山改造成为梯地。

  “转‘守’为‘攻’,打通了产业路,改良了山地土壤,为下一步绿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向华说。

  危与机的辩证:

  治理与发展齐驱,让绿水青山喜变金山银山

  修通产业路,阻断“火烧山”,改良山地土壤,新铺走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功的第一步。可“农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的困境与“包袱”依旧存在。

  如何转“危”为“机”成为新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破题关键。

  转机来自于2016年底,关岭自治县开始着力发展关岭牛产业,实施“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新铺镇抓住“机遇”探索出了“关岭牛+牧草”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2017年初,我们最初打算用耕地种植皇竹草。但镇里本来耕地就少,一听说要用来种草,很多农户舍不得。”张向华介绍,当时镇里共有2万多人口,耕地面积1.5万多亩,人均不足一亩。

  “随着山地的产业路逐步完善,正好我们可以利用改良过的山地!”经专业人员进行土壤检测、分析,发现改良过的荒山荒坡完全适合种植皇竹草。

  为此,全镇干部人人参与,走村入户宣传动员,为群众详细讲解“关岭牛+牧草”产业发展规划,向农户免费发放草种;优先动员在村里威望高、思想积极、有发展意识的群众种植皇竹草。

图片

新铺镇卧龙村关岭牛养殖场

  迈着三月的暖阳,走进新铺镇卧龙村退牧还草示范点,一丛丛新绿把石山荒坡装点得生机盎然,阵阵山风拂过,数千亩的皇竹草翻起层层绿色波浪,在崇山峻岭间,在石漠荒坡上,展开了一幅绿色画卷。

  踏着一路绿色,记者来到位于卧龙村后山的一个养牛场,牛圈20多米外,10多头小黄牛正在坡上吃着绿草。走进养牛场,养殖户高诗波正忙着用碎草机切割皇竹草。

  “早上,把牛赶到皇竹草种植地放养,中午牛回到牛圈,我们再补喂一些‘精料’。”停下碎草机,高诗波拭擦完额头的汗水,用手指着牛圈外成片的皇竹草介绍,今年他种植2000亩皇竹草,足够养殖场140头牛一年的草料。

  高诗波告诉记者,2019年,他从浙江打工返乡开始养牛,最初在自家房屋旁搭牛棚,一年只喂养了10多头关岭牛,去年,他在种草基地建起了新养殖场,养殖规模扩大到了140头。

图片

新铺镇种植的皇竹草  高智/摄

  “在荒坡上种植皇竹草不仅能防止水土流失,更推动了全镇的牛产业发展,牛粪发酵变成有机肥,可返回山地继续改良土壤。”张向华介绍,目前,新铺镇皇竹草种植达到5.6万亩,像高诗波这样上100头规模的养牛场有16家,加上其他农户散养的关岭牛,全镇关岭牛养殖从2016年存栏量不到3000头,到如今存栏量已达18191头,出栏达7565头。

  “每出售1亩皇竹草可收益900余元,每出售一头牛可收益5000余元,全镇可带动务工10万个工次,群众荷包一天天鼓了起来。”张向华脸上写满自豪。

  荒坡变绿地,农业产业从无到有。可以说,新铺镇在生态与经济都实现了从“危”到“机”的华丽转变。

  从与“荒山对抗”到改良山地与自然“和谐共生”,再到种植皇竹草发展关岭牛产业,新铺镇终寻得一条突破荒山乱石围困的有效路径:采取脆弱生态治理模式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形成治理与发展齐驱,让“绿水青山”喜变“金山银山”。

  短与长的辩证:

  生态与经济双赢,让一方水土富裕一方人

  如果说“关岭牛养殖”是新铺因地制宜发展的“周期短、见效快”的主导产业,那么蜂糖李、果冻橙、葡萄柚、明日见柑橘、花椒等种植产业,则是其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可持续的“长远规划”,以“短”养“长”,以“长”促“短”,延长产业链,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图片

金龙村关岭牛养殖场

  “石漠化治理应坚持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绿色产业才能推进治理可持续。”张向华一针见血地指出。

  如何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可持续?草肥了牛壮了,新铺镇又有了新想法,继续做加法,探索“山地+关岭牛+牧草+精品水果”的新铺模式,开启从“短”到“长”的生态治理辩证法。

     三月,正是李花盛开的季节。

  走进新铺镇卧龙村面积达千亩的蜂糖李示范基地,只见连绵起伏的李子林绿浪翻滚,李花争艳绽放,格外惹人喜爱。

  看着开得绚烂的李花,种植户王勇笑弯了眼:“今年一定又是个丰收年,石旮旯里真的能种出钱来。”

  “人人都夸镇宁六马镇的蜂糖李好吃,我们镇的蜂糖李也不差,甜得很。”截至目前,新铺镇共种植蜂糖李1.5万余亩,已挂果的有8000余亩。“去年我们的蜂糖李卖了300多万元呢!”张向华说。

图片

金龙村山岗上种植的上万亩果冻橙

  沿着蜂糖李示范基地一路往下,来到金龙村的一个偏坡山岗,只见满山的果冻橙枝叶冒着青绿一片连着一片,长满了全部山坡。

  2018年,关岭自治县林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新铺镇金龙村,在山岗间建成果冻橙、葡萄柚、明日见柑橘3种精品水果基地1万余亩,截至目前已投入了1.04亿元。

  “今年10月初我们就可开园采摘,预计收入可达400多万元;明年预计基地总产量可达500万斤,收入可达7500万元。”从半山腰俯瞰万亩果园,公司负责人陈宏勇信心满满。

图片

      新铺镇江龙村石山上,花椒树已冒出新芽。

  点绿成金,不只是卧龙村、金龙村。在新铺镇西边靠北盘江沿岸的江龙村,成片的花椒树在春风里冒着新芽。截至目前,全镇花椒种植已达1.5万亩。

  由点成线、由线到面,植此青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在于经年累月的坚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铺镇已盘活荒山11万余亩,其中种植绿色产业面积9.5万余亩,带动就业1188户3260人,实现全镇人均收益增加3000元以上,变过去“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为“一方水土富裕一方人”。

  同时,新铺镇石漠化程度也由2013年的47%下降到10%以下,经济综合实力从2013年的全县十三个乡镇(街道)挂末到2022年上升到第五位。

  不断刷新的数据,恰好印证了一个道理:山不记仇,人给山一点,山还得更多。

  新铺镇遵循的“生态治理辩证法”在嶙峋石漠上创造绿色奇迹,正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最好诠释。(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水清 李伟)


责任编辑:胡晓 二审:梁惠焜 三审: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