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偕行,日新者进;勇立潮头,改革者胜。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充满机遇又极具挑战的一年。安顺聚焦“国之大者”、落实“省之大计”、谋划“市之大事”,以时不我待的改革步伐主动应变局、开新局,拿出更大力度、更多办法、更实举措守正创新、破题开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动力、赢得了新优势。
谋篇定向聚力蓄势
谋定思远,举必有方。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处、任重亦道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始终站在战略高度观大局、察大势、谋大事,将推改革、谋发展的志气、骨气、底气泼洒在黔中大地。
市委深改委会议
——突出高位推动定好盘子。党的领导是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推进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标准,强化对标对表、精准发力。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深改委会议、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读书会等方式,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深改委会议精神,引导各级干部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市委深改委年度改革工作要点、会议计划,确定改革任务117项,落实到11个专项小组、39个专题组,全年共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4次,审议通过重大改革事项28个。同时,出台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的实施方案,提出138项举措、1976个重点项目,有力保证各项任务清单化、具体化落实。坚持“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定期听取各县区、各部门改革述职,自上而下压实责任担子、理清责任台账、扣紧责任链条,形成上下联动、横纵互促的工作格局。
——突出调查研究开对方子。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我们聚焦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推出市领导领衔改革课题开展穿透式调研,坚持以战略思维、前瞻眼光开展了48个重大改革课题调研,凡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都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力求行之有效。针对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召开3次改革“现场会”,采取实地参观、现场点评、会场总结的“室外+室内”方式,让各县区、各部门在观摩中找准改革关键、理清改革思路、提升改革质效,有效推动创新财政涉农产业资金投入机制等一批重点改革事项落地落实。
——突出试点示范闯出路子。试点是改革最好的“试验田”。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国家“无废”城市、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建设试点,有效带动“水循环”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智慧社区服务等一批新型项目开展。采取“一试点一方案”“一季一调度”的方式,统筹推进全国市场监管信用承诺试点、“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应用试点2个“一市一示范”和6个建制县区“一县一试点”,鼓励各县区各部门在试点示范中大胆试、勇敢闯。持续开展改革创新项目评选,72家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的市直单位积极申报改革创新项目,在全市上下营造出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改革氛围。前移工作关口,将改革考核触角延伸至乡镇,鼓励支持各地开展差别化探索,以基层源头活水促进改革创新。
安顺娄湖 娄勇平摄
一盘棋整体布局、一条心协同推进,安顺改革篇章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如炽如潮。
重点领域破冰前行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我们始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拿出实招、挤干水分,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向最难处攻坚。从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困难问题着手,用“关键一招”破局开路。聚焦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难题,创新新能源股份合作开发模式,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做长。聚焦工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创新“3个80%”财政增量资金投入模式,支持工业企业提质、提量、提速。聚焦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难题,创新财政涉农资金“2215”投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共建、共享、共赢……全市在建新型工业化项目250个,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现代能源三个首位产业产值占比达66%。整合财政涉农产业资金2.31亿元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市场主体投入突破2亿元,比2021年增长20余倍;撬动金融支持4.19亿元,比2021年增长10余倍。
全市创新财政涉农资金SPV农业产业项目工作推进会召开
——向最痛处发力。积极应对疫情考验和经济下行的“阵痛期”冲击,以改革“一子落”促成发展“满盘活”。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7家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8家集团公司,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标准地”出让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提高水、电、气获取便利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事项达70%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扎实开展企业服务、产业招商、争资争项三大行动,全市引进优强企业120家,新增市场主体3.4万户,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2.9万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加快旅游业经济复苏升级,全省民宿产业示范区建设初具影响和规模,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尧珈·望瀑入选全国甲级民宿,阿歪寨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全省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暨民宿产业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上,观摩组观摩安顺经开区牛蹄关民宿点。
——向最新处挺进。紧盯时代发展前沿,以改革强化科技人才驱动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化科研项目财政经费管理改革,提升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激发科研单位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重点人才“蓄水池”机制,调剂100个事业编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优化“引育管用”更好施展人才价值。创新组建大数据产业基金,谋划开放大数据应用场景53个,软件服务业、互联网服务业收入增速排全省第一。搭建“政府+银行+中介+企业”平台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融资项目、融资金额均属全省领先。全市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被省政府评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突出市州,西秀航空精密铸锻基地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搭建RCEP企业线上服务平台,大力推进黔货出海,黄果树“三碗粉”、山水汇晨家居等产品进入欧美市场。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贵州第一张草原保险单在关岭落地生效。
大力推动黄果树“三碗粉”黔货出海
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打败一个个“拦路虎”、砸开一个个“突破口”,安顺改革事业在大局大势中踏石有痕、渐入佳境。
民生导向释放红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源源不断的改革红利回应社会期盼、回应人民关切。
——让百姓收入稳起来。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信息不对称、议价能力低、增收措施少等难题,创新就业数据双授权模式,搭建“安心干”人力资源开发和价值提升数字服务平台,帮助务工人员高效率就业、高质量增收。创新推出税惠政策助力“小店经济”蓬勃发展,开展金融服务改革优化创业融资担保方式,出台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制度……全市完成创建农民工创业示范点15家、创业孵化基地14家,累计孵化项目2000余个,带动就业2万余人。
紫云首批“安心干”暨“点对点”返岗复工免费输送启动仪式
——让医疗养护优起来。率先在全省实现医疗健康大数据全面整合共享,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应用试点,为群众打通看病就医“信息壁垒”。实施城乡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六统一”管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健康贵州建设行动考核中排名全省第一。推出“七步工作法”“131快处机制”,迅速有效处置多起输入性疫情,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的冲击。组建“中医联盟”满足特殊诊疗需求,优化家庭医生服务促进居民健康管理,市养护院成为全省首家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样板。
三0二医院大厅内市民使用智能终端进行挂号
——让教育质量高起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县管校聘”模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实施教育“九大提升工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多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抓好“双减”政策落实落地。开展“普职互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职教模式改革,实现中职招生增长15%,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改革获得省政府通报表扬、奖励支持。创新未成年普法教育模式,挂牌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督促“甩手家长”履职管教,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大课间芦笙操展示
——让城市生活顺起来。打造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高效管理市政设施、市民住房、市容秩序。实施特种设备移动端APP检验、无人机自主巡检电网,城市用电设备运行更有保障。打通城市交通环线布局,建立飞机—高铁快捷通道,分时段减免城区公共道路停车费,有效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建立“物流防疫网”保障快递收取安全,优化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响应机制,打造省级安全发展示范社区。创新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12345”便民热线荣获“全国模式革新典范奖”。
安顺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
——让基层治理好起来。推进诉源、执源、访源“三源同治”,衔接公检法打造“简案快办”中心,全市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化解率100%,位列全省第一。推行“村级平安专干”工作机制,成功创建4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镇宁自治县获评为“平安贵州建设示范县”。持续推进“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政协委员工作室等建设,有效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渠道,汇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建服务团,为群众提供多领域专业援助。
平安专干与群众交流
看得见的变化、触碰得到的幸福,一项项改革创新之“变”构筑起了服务群众之“便”,安顺改革温度在万家灯火中枝叶关情、盈盈风起。
大道如砥,勇者无疆,行山至一半,更应看远方。新征程上,安顺将以改革再出发的昂扬斗志,闯新路、开新局,努力谱写更加精彩的改革篇章!
安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