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内涝 告别“雨季看海”历史——我市多个海绵城市项目内涝治理初见成效

2023-03-30 14:21:58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以前下一场大雨,路上就变成了一片‘海’,孩子上学,进城买菜就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对家住平坝区鼓楼街道城北村的王应会来说,每年5月到8月的下雨天出行,是她和周边住户不得不面对的共同烦恼。

  平坝区平引路与天马路交汇处,由于地势较低、雨水汇集和河水倒灌等原因,长期以来都是“小雨小涝、大雨大涝”。

  “该处内涝点超过30毫米以上都会产生积水,每年大约会有5、6次。”平坝区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平引路与天马路交汇处排涝工程负责人陈忠林告诉记者,内涝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平引路与天马路交汇处内涝点不仅是雨水内涝,还存在河水倒灌等问题。

image.png

经开区破木村易涝点综合治理改造项目(改造后)

  去年初,平坝区通过对该处内涝点进行工程河道拓宽、清淤疏浚、拆除碍洪物、路面排水沟修建及排水管铺设安装等措施,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路面积水及时排出,大大缩短了积水时间。在去年6月完工后的几次暴雨,该处内涝点均未受淹和形成内涝,解决平坝区妇幼保健院、平引路与天马路交汇处片区内涝及保护沿河两岸耕地和居民房屋防洪安全,内涝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据了解,平引路与天马路交汇处排涝工程治理河段总长4.882千米,完成清淤2.53公里,河堤维护2.29公里,拆除碍洪便桥5座,拆除碍洪拦水坝4道,新建人行便桥3座,改造拦水坝7座,完成河堤砌筑265.2米及平引路与天马路交汇处排水设施,完成排水沟85米,集水井4个,排水管道铺设安装32米,广场铺装600平方米,步道建设168.5米,护栏206.4米,绿化700平方米,警示宣传栏20米,新建交通桥1座。

  内涝治理,关乎民生。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内涝治理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抓紧抓好、做细做实,特别是从去年5月我市入选2022年国家“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此为重要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关键,聚焦全市主城区9处易涝点,谋划实施内涝治理工程示范项目,从根源上解决中心城区“逢大雨必涝”的老大难题。

  截至目前,我市涝点治理项目建设顺利,其中民众最急盼解决的3处涝点治理工程已经顺利完成建设内容,内涝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走在西秀区沪昆高速(安顺东站出口)与贵安大道交叉点天桥处,车辆穿梭,人行道上,一排崭新的雕花石护栏把排水河道隔离开来,与两旁的植物构成城市清新的一角。

image.png

平坝区(阳光小区片区)排水防涝建设项目(改造后)

  “沪昆高速安顺东出口与贵安大道交叉处作为我市城区重要的交通道路,同时也是大雨必涝的路段,严重影响过往的交通安全。”西秀区沪昆高速(安顺东站出口)与贵安大道交叉点天桥内涝点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代勇说道,由于过去的市政管网及排水系统缺乏长远规划,加之河道长期不及时清理淤泥,导致雨天大量雨水积存在路面,部分下水口堵塞,不能及时排水。

  代勇介绍,该工程1月17日开工建设,工程涉及两处相邻的内涝点,中间穿行绿化带和道路的建设,各种城市管道云集,施工难度大,必须赶在雨季前完成相关的工程建设,所以时间紧、任务重。为此,该工程处除了今年除夕夜当天放假外,一直在紧张有序施工,并于3月5日建设完工,彻底解决了该处长期内涝的问题。

  据了解,西秀区沪昆高速(安顺东站出口)与贵安大道交叉点天桥内涝点治理工程,完成清淤河段1340米,改建河道276米,修复河岸线320米,新增D1000雨水管320米,管道清淤240米。

  “内涝治理作为海绵城市重要建设项目之一,随着3处涝点治理工程项目的建成投用,特别是顺利赶在了今年汛期前投入使用,最大限度降低了大雨暴雨期间出行影响。”市海绵办主任杨剑说,3处涝点及周边多条路段正式告别“雨季看海”历史,退出“内涝模式”,从根源上有效解决部分区域多年来“排水功能弱、雨后易积水、居民出行难”的难题,确保雨水的正常排放功能,改善周围区域居民的生活环境,保障车辆行人的出行安全。

image.png

西秀区沪昆高速(安顺东站出口)与贵安大道交叉点天桥内涝点治理工程(改造后)

  今年来,我市全力推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全力做好做足“水”文章,重点围绕“渗、滞、蓄、净、用、排”六要素,聚焦解决防洪排涝问题,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让安顺市变得更安全、更美丽、更宜居。(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鲁开伟)


责任编辑:陈亮 二审 李隽 三审 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