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乡镇调研行”系列报道之八 | 麻山深处谱新篇

2023-12-29 15:49:17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图片

  曾经作为全省二十个极贫乡镇之一的紫云自治县大营镇,交通闭塞、发展滞后,属于重点攻坚的脱贫攻坚主战场。脱贫攻坚期间,这里勤劳朴实的少数民族群众与绝对贫困苦战实战,凭着对小康生活的期盼,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2020年11月23日,包括紫云自治县在内的中国最后一批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至此,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变为现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如何让农民群众收入持续增长、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新的征程上,大营镇的广大干部群众仍然充满热忱和干劲。




图片

大营镇山间公路


筑牢防返贫底线,持续改善群众生活


  早上7时,大营镇妹场村的脱贫户张友弟起床后第一件事,开始清扫庭院,打开水龙头,“哗哗”流淌的自来水很快就装满了桶,清扫地面、整理杂物、给花草浇水,屋前40平米的小花园很快就打理得井井有条。拾掇完庭院,他和往常一样走出家门,沿着村前的柏油路哼着曲儿散着步,谈到如今的悠闲生活,他不由得感叹道:“曾经做梦也没想过能有现在的好日子!”


图片

大营镇卫生院


  走进张友弟家崭新的楼房,屋内家具一应俱全,卫生间安装的是现代新式冲水马桶,让人很难将这家人与曾经的贫困户联想在一起。“以前烧柴点煤油灯,日子过得‘苦哈哈’,现在水电不愁,路也修通了,两个孩子在外务工有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张友弟说话间,黑黢黢的脸上露出笑容。


  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返贫致贫底线,持续改善群众生活。


  大营镇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充分利用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推行监测预警信息化管理,对返贫对象实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图片

大营镇卫生院


  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今年以来,通过对全镇1072条预警线索、1155户低保户和1112个公益性岗位的多次研判核实,大营镇今年新增纳入监测户47户,现有监测户137户,对其进行常态化走访帮扶、不定时回头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持续动态清零,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应助尽助,脱贫人口全员参保,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持续提升“3+1”保障,筑牢防返贫底线。大营镇制定《大营镇2023年“3+1”保障“回头看”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坚持“常态化”走访核实机制,全面提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全面提升住房保障。“地毯式”排查摸底,该镇自筹4万元对透风漏雨房屋进行整治,对统建房有漏水开裂的进行统一维修。


图片

大营中学崭新的教学楼


  在教育保障方面,在控辍保学基础上,制定“一生一策”“一生一方案”,提前完成2023年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提升工程和落实义务教育学习每天一瓶免费牛奶,新建学生澡堂、操场建设、校门建设围墙等“十件实事”。


  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对全镇大病57人、慢病1921人全部分类建立台账管理,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和随访服务。


  加强饮水安全保障。把鼠场坡供水工程延伸到芭茅、金龙、妹场等村,提升全镇供水能力,同时加强日常排查和维修,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从脱贫到坚决守住返贫底线,从上学就医、饮水用电困难到如今生活多方面提档升级,持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大营镇党委书记许川说,下一步,大营镇将在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基础上,继续提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提升增收质量,深山里鼓足钱袋子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帮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一环。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大营镇狠抓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


图片

大营镇产业基地


  “每个月可拿到5000元工资,加上妻子也在兔场务工,两人加起来一月有8300元收入,在家还方便照顾上学的孩子和患有腰椎病的母亲,比之前背井离乡打工好多了。”大营镇金龙村脱贫户倪元会乐呵呵地说。


  小小兔子,成就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2018年起,大营镇利用良好的气候条件发展肉兔养殖产业,由镇级平台公司统一提供资金技术支持、饲料生产、种兔培育,让农户实现“安心养”,带动村民参与管护就业。


  目前,镇级平台公司建设有肉兔养殖棚3个,存栏量14520只,有7000余只即将销售,年产值超过104万元,辐射带动4名大户养殖肉兔8000余只,周边村寨许多像倪元会这样的脱贫户也随着产业的壮大,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工人或场长。


  在大营村大山深处的高床蛋鸡养殖场,25个蛋鸡大棚分散排开,上万只鸡的叫声,响彻整个山谷。走进养殖场,脱贫户周兴江和杨小文夫妻在鸡舍内忙着捡新鲜鸡蛋。“我以前在广东打工,后来因为妻子耳朵失聪,工作难找,加上我俩年纪大了,就回了老家,我们在村里的养鸡场工作,两人每月工资加上补助(绩效)超过6000元。”周兴江说话时,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蛋鸡养殖是大营镇又一大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高床蛋鸡养殖项目占地面积23亩,于2018年6月投入生产养殖,目前蛋鸡现存栏量5万羽,年销售收入达505万元。


图片

星进村肉牛养殖基地


  在星进村的肉牛养殖小区,一头头牛儿养得膘肥体壮,正在冬天的暖阳下吃着饲草。


  肉牛养殖是大营镇今年新谋划的富民产业。今年年初,大营镇结合当地养牛传统和圈舍基础,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引进安顺众鑫牛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入股成立紫云众鑫营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SPV公司),将全镇现有的养牛场和闲置大棚转产打造为“牛超市”和养殖小区,以“现代养殖小区+公司”的模式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目前公司已在星进村牛超市、百花村养牛场养殖肉牛200余头,养殖小区已开始进牛,且有311头正在应激,预计于半个月后将转运至养殖小区进行正常饲养。


  乡村产业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引擎”。近年来,大营镇将脱贫产业融入全镇产业大布局,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促进肉兔养殖、高床蛋鸡、五关峰山泉水加工、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持续增收。2023年,全镇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达到15515元,增幅13.32%。


图片

星进村养牛超市


  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事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事关乡村全面振兴。


  一人就业,全家有奔头。大营镇全镇总劳动力12476人,省外就业7486人,省内县外就业416人,县内就业4574人;增加公益性岗位37人,全镇现有公益性岗位1112人。


  提升就业质量确保脱贫群众“安心干”。全镇申请省外交通补贴3765人211.45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聘用群众务工260名,发放工资30.93万元;通过就业培训和“安心干”平台提升群众就业技能,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强劲。


建设和美乡村,激发内生动力


  沿尅白公路进入星进村,弯弯曲曲的柏油公路两旁,家家户户门前的桂花树很是显眼,五彩缤纷的壁画映入眼帘,寨子干净整洁,许多民房上挂着的小簸箕,上面写着“秀美小镇 宜居大营”八个醒目大字。


图片

脱贫户依托蛋鸡产业在家门口就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除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产业激活乡村引擎外,还需提升乡村颜值、重塑乡村气质,让乡愁有枝可依、有处可寻。


  今年6月以来,大营镇积极对全镇农村户厕进行大排查、大整改,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3年,完成272户旱厕改造任务,改善村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持续整治村居环境。大营镇紧紧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垃圾治理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广播、横幅标语等积极宣传,引导村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文明意识,努力营造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浓厚氛围。


  “今年,我们在持续推进宜居乡村建设中,把星进村和芭茅村作为宜居乡村示范村来打造,由政府部门出资采购水泥、砂子等原材料,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请脱贫群众来干活,打造文化广场、绘制壁画,既增加了脱贫群众的收入,又美化了村庄。”大营镇人大主席张国超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加快推进全镇乡风文明建设,大营镇制定《乡村治理推广运用积分制实施方案》《乡村治理推广运用清单制实施方案》,通过机制创新、积分兑换、文明评比、乡风文明红黑榜激发村民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小组会、院坝会及微信群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宣传,大营镇有效遏制了高额彩礼和大操大办现象,村民逐渐养成了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图片

大营村一角


  文明乡风建设扎实推进,乡村面貌和风气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干净整洁受表彰,通过文明行为换积分,谁家要是被点名上了黑榜,都没面子出门,咱们也不能落后。”大营村村民陶小芬指着家门口的“文明示范户”表彰骄傲地说。


  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大营镇以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为抓手,整合全镇202名联户长、59名网格员、13名平安专干等力量,以村为中心、以组为单元、以户为网格进行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乡贤寨老力量,对邻里纠纷、村民矛盾、群众诉求等问题及时化解和上报,延伸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力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形成群众参与、民主协调、共建共管的社会治理新常态。


  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从大操大办到移风易俗,从明文他律到村民自律,大营镇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素质日渐提升。


  站在山巅,日暮四合,星垂野阔,炊烟渐起,村民们依旧为了各自的产业忙碌不停,曾经落后的大山变成了“聚宝盆”,汇聚了无数致富的星光。


图片

大营村一角


  挺过荒凉贫瘠的岁月,大营镇实现了脱贫摘帽,站在新生活新奋斗新春天的起点面前,严守返贫底线、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大营镇的每一步扎实又稳健,蓄势待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奋战乡村振兴。“大营镇传承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将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许川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修 伍水清 姚福进 李超然










责任编辑:胡晓   二审:李隽   三审:毛丽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