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大力发展肉鸡、肉牛、肉兔等畜禽养殖业,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打饶村养免场饲料员查看兔子
1月9日,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板当镇洛麦村肉鸡养殖场看到,群山环抱间,一栋栋鸡棚整齐划一,鸡棚内“咯咯咯……”的鸡叫声不绝于耳。
“去年4月,我成为了肉鸡代养户,第一批出栏2.9万只肉鸡,获得利润7万元;第二批出栏2.7万只肉鸡获利5万元;第三批鸡苗入棚半月了。”养殖户郭林海说,按照与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简称立华牧业)的“代养”协议,鸡苗、饲料、技术由立华牧业提供,他们只管投劳安心饲养好鸡苗,待鸡苗出栏后立华牧业扣除成本支付他们代养费。
同样,在洛麦村肉鸡养殖场代养肉鸡的村民陈慧兴介绍,她代养的第一批鸡苗出栏2.2万只,拿到4.5万元代养费;代养的第二批鸡苗,预计本月出栏。
据了解,紫云自治县依托龙头企业引领,按照“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链融合、全主任链压实”的思路积极推动肉鸡养殖业。引进立华牧业,在板当镇小寨关村建成每年可养殖35万套种鸡的鸡苗培育基地,与政府部门协作在紫云板当镇、猫营镇、松山街道、坝羊镇建成118个肉鸡养殖棚;在紫云猫营工业园建成饲料加工厂;在紫云猫营镇大河村建成肉鸡分拣、质检、运销中心,形成鸡苗培育、饲料加工、肉鸡养殖、市场运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肉鸡产业。
立华牧业肉鸡分拣销售点
“目前,我们公司在紫云有肉鸡养殖代养户54户,每户代养1个鸡棚至3个鸡棚不等。”立华牧业工作人员王丽说,代养户防疫做得越好,鸡苗损耗越少,养殖的鸡越肥,代养户的代养费就越高。2023年,紫云的118个鸡棚总共出栏290万羽肉鸡,54户代养户平均每只拿到代养费3.5元,代养利润可观。目前存栏88万只鸡。
除了立华牧业外,四川德康公司在紫云全县也建有108个肉鸡养殖家庭农场,带动80余户代养户就业增收致富。
在紫云大营镇星进村“现代养殖小区”,养殖户陶小芬正在给牛投放饲料。陶小芬是该镇大力发展养牛产业,打造“现代养殖小区”以来,第一户“认养”户,共认养了40头牛。“每天按时给牛儿投放饲料喂食、喂水,牛儿长膘才会快,我们拿到的钱才会更多。”陶小芬说,牛舍、饲料、牛都由紫云众鑫营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她们投劳喂养,每月底薪3500元,牛喂肥后出栏时称重,每增加1斤牛肉获得0.5元钱的提成。
去年,大营镇引进安顺众鑫牛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嘉禾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股成立紫云众鑫营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SPV公司),将该镇大营、妹场、星进、打洼坪、百花、芭茅等村的6个养牛场打造成“养牛超市”;把星进村原有低效的200个食用菌大棚逐渐改造成牛舍,打造成“现代养殖小区”,以统一牛源、饲料、技术、管理、销售运作方式,吸纳“认养”户到“现代养殖小区”养殖肉牛。大营镇已逐步成为紫云主要养肉牛乡镇。
在格凸河镇坝寨村肉兔养殖场,记者看到,整齐划一的养兔棚坐落山间。据了解,去年6月,格凸河镇引进了市级龙头企业眉山市科苑饲料有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与紫云国有平台公司贵州云蔚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有资本方,共同组建SPV公司(贵州嘉恒众鑫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格凸河镇坝寨村建成20个肉兔养殖大棚,以集种兔培育、繁殖幼兔、肉兔养殖、市场销售为一体的肉兔养殖示范基地。该基地年出栏肉兔8万只,为附近10余名群众提供长期就业的同时,每年临时工用工量达500人次。
据了解,目前紫云全县共有肉兔养殖场20余个,其中养殖规模5000只以上的3个,带动百余人就近就业增收。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