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有一个古老的水利工程,被称为“黔中都江堰”,虽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却仍然发挥着灌溉功能,滋养着一方百姓,令人称奇。
鲍家屯水利工程是鲍屯始祖鲍福宝从祖籍皖南带来的,数百年来,村民又不断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完整的水利工程设施。整个工程系统除灌溉外,还具有供水、排泄、水力利用等功能,使鲍屯村具有便利的农业、生活用水和粮食加工等条件,更可贵的是在进行水利建设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水利建设的同时还为鲍屯创造了秀丽宜人的自然环境。
“一坝一沟一片田”,这是鲍屯古水利的形象描述。专家介绍,鲍屯的灌溉系统由天然河流、岩溶泉水、渠坝建筑三大要素交织而成,它们集灌溉、防洪和饮水三大功能于一身。鲍屯处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处。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坝河从村西侧流入,且河底不断有泉水补给,因而,即使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旱,上游河水断流,鲍屯依然“春夏一片葱绿,秋来十里稻香”。鲍家屯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把大坝河分成三条河流,以及300余米蜿蜒曲折的渠道,建成了引蓄结合的塘坝式水利工程,由横坝、竖坝和高低龙口组成,使不同高程的耕地均能得到充分的自流灌溉,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良田。
在鲍屯村西口,一道“L”型水坝横亘河中,在经过坝体用“鱼嘴分水”的方式分流后,河水又在新的交汇处被另一河坝拦截阻流,并由此形成了“两河绕田坝”的连续态势。在经过鲍屯的河流上,不同的拦水坝和引水渠使不同高度的2500多亩田地都能得到充分的自流灌溉;并且,河水暴涨时,这些坝渠又自主地泄洪排涝,进而为鲍屯的四季丰饶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鲍屯古水利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那些渠坝能按照村居的需要来引导水流,600多年来,鲍屯村从未遭受过旱涝灾害,这得宜于鲍屯古水利工程发挥的重要作用。
村支书鲍中任告诉记者,鲍屯人世世代代依靠农业生存和发展,因此深知水利是农耕经济的命脉,所以制定出了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水利修缮和保护制度,因此,鲍屯人世代都有着极高的认识和保护水利的前瞻意识。正是因此,才会让600余年前的水利工程,在这片多姿多彩的大地上持续发出耀眼的光彩。(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