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读懂屯堡六百年(五)丨物貌屯堡:江南遗泽六百年 屯堡风物古韵悠(下)

2024-06-07 21:55:32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屯堡木雕:入木三分“刻”性情

  屯堡木雕,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主题以雕刻屯堡地戏面具为主,风格或古朴、或怪诞、或粗犷、或神秘。地戏演出时,木雕面具是一台大戏的主角!

图片

木雕面具

  面具用白杨木进行雕刻,质地细腻紧密。雕刻时,横着雕刻或竖着雕刻均十分顺畅。面具通常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造型上分为文武老少四大类,根据剧中人物性格特征进行雕刻。上色时讲究“跟书走”,用中国传统戏剧的性格化色彩加以表现。雕刻时有严格的仪式,包括请师、驾马、开工、开光等。制作木雕所需刀具有平刀、圆刀、斜刀和中钢刀,辅助工具有敲锤、斧子、锯子、木锉等。除了雕刻地戏面具之外,屯堡人把出神入化的雕刻技艺,运用到窗户、家具等器物,真正做到“有刻无类”。

  屯堡木雕,是屯堡文化在历史中传承发展和演变创造的见证之一。自明初起,随着“卫所军屯”在黔中地区落地生根,匠户制度在屯军驻所广泛推行,大量手艺精湛的木匠随之而来,这成为屯堡木雕艺术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现今,随着人们对地戏的关注,安顺木雕艺术声名远扬,屯堡匠人正孜孜不倦地向世人展示这项古老技艺的“指尖魅力”。

  屯堡石雕:栩栩如生“磨”精微

  走进安顺的屯堡村寨,仿如走进石头世界。踏着刻有花纹的石板路,穿行在斑驳幽深的巷道,满目皆石:石街、石屋、石墙、石桥……屯堡匠人的石雕技艺,非同小可。所选取创作主题,不局限于大开大合的墙、桥、门窗、挂壁等日常大件,更体现在微观视角下的生活器物,尽显屯堡人对质朴细腻的执着追求。能大能小,精微奥妙!

图片

  屯堡石雕“太白醉酒”  鲍吉刚 摄

  屯堡石雕讲究镂法、凿法、刻法等诸多技法的“手眼合一”:首要选料,加工石料,先学会辨认质地,经验丰富的石雕匠人,能通过声音听出石头硬度和密度,用肉眼查看是否有水缝。其次工艺,根据石头颜色和花纹设计雕刻作品模板,石雕技法集镂、雕、刻于一体。每创作一件作品,都经过多道工序:构思、槌打、钻孔、细修、打磨、清洗、抛光等。听音观形,渐渐忘俗,敲击打磨声好似美妙音符。一代代屯堡石雕匠人,在手眼合一中品味石韵、察知人生百态!


  屯堡木窗:知情识趣“感”风霜

  屯堡民居建筑中,木窗的讲究是一大亮点,屯堡木窗形制多样、工艺独到,且图案寓意丰富。坚固耐用的功能特性,匠心独运的人文要素,历六百年风霜雪雨,始终坚挺。

  屯堡木窗的窗棂布局,仿佛书画一般,以留白形式突出整体画面,窗棂疏密有致,窗心四周由较密实的几何框构筑而成,中心位置构成长方形框,框内配圆形框,圆框内完全留空,形成“四周之密”同“中心之疏”的反差对比。

图片

屯堡木窗 陈婷 摄

  在满足实用功能后,屯堡木窗呈现出机变百出、丰富多样的特点。窗格的图案多以同音相谐、借喻美好等形式呈现,图样有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蔬菜瓜果、绳结钟磬、老道神仙等。古往今来,民众的普遍愿望无非是衣食无忧、荣华富贵、健康长寿、儿孙满堂等,这些,屯堡木窗均用相应图案进行表达。以“鱼”取谐音“余”,以“莲”取谐音“年”,以“蝠”取谐音“福”,以寿桃取谐音“寿”,所在多有。更进一步,以喜鹊的“喜”,以梅花的“梅”(眉),梅枝的“梢”,构成“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

  雕刻技法方面,屯堡木窗多用镂空雕、深浮雕、浅浮雕、阴刻线条等,寓意图案多使用透雕。在表达具体物象上,基本为深浮雕与浅浮雕,用深浮雕表达主要内容,浅浮雕刻划细节部分,再使用阴刻线条丰富其表面特质,尽展画意空灵,景致生动。对金鱼的表现上憨态可掬,情态呆萌可笑;对植物的表现上,叶片舒展自然,叶脉清晰顺畅,藤蔓缠绕曲折蜿蜒。总体上,屯堡木窗的雕刻技法,生动之中见雅致,取法传统江南风格,又多有变化精进。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毛丽 三审 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