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相牵 共筑健康梦 ——广州市南沙区“组团式”帮扶紫云县人民医院纪实

2024-06-19 17:40:52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相隔千里,“医”路同行。自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与紫云自治县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开启以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南沙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先后选派3批“组团式”医疗帮扶团赴紫云,持续对紫云县人民医院开展东西部医疗协作帮扶,携手共筑健康梦,促进紫云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引才引技 

变“输血”为“造血”

2021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潘敏杰带着第一批“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来到紫云县人民医院,开启了两地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工作。潘敏杰担任紫云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其余4名医生在急诊、皮肤、口腔、影像科室坐诊和传授医技。

       2022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孙政带着第二批“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接踵而至,轮换第一批帮扶团队。在孙政的带领下,帮扶团队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为目标的帮扶计划,以打造示范性医院、标杆医院及“强二甲”医院为方向,紧紧围绕“提内涵、补短板、育人才、强专科”的医疗帮扶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管理、技术、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对紫云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

“为深化医疗帮扶工作,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我们帮扶团队构建了‘输血+造血’‘质量+数量’‘业务+管理’的‘三+模式’帮扶理念,助推医疗‘组团式’帮扶。”孙政说,他们先后选派10多名专科骨干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跟班学习。同时,邀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远程线上或到医院实地培训6次。医疗帮扶,不仅要“输血”引才引技,更要“造血”固本培元。

  深化帮扶协作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近日,记者在紫云县人民医院病理科看到,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11年的帮扶医生唐昭亮正在仔细阅读患者影像片,结合患者病情做病理分析,并不时与身旁的跟班医生交谈。

“之前,紫云县人民医院没有独立的病理科,我来到该医院后,组建了独立的病理科,以‘师带徒’模式签约带教病理科医生2名及技师1名,一年来,通过一系列对科室制度的修订(8项)、病理诊断报告的规范书写及病理技术操作流程的优化、诊断阅片的带教(174次)、定期科内教学小讲课(13次)、远程培训学习(26次)以及远程疑难病例会诊(62次)的开展,科室人员的疾病诊断能力显著提高,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大大提升。”唐昭亮如是说。

孙政说,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和帮扶医疗队员自身的技术专长,帮扶团队精心挑选了有上进心,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眼科骨干医师,正式举行了“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师带徒”签约仪式,真正做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化“输血”为“造血”,切实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

通过“组团式”帮扶团队“师带徒”,为紫云县人民医院带教了21名骨干医生。作为第三批“组团式”帮扶医生的何敏超,来到紫云县人民医院后,积极帮助该医院完成卒中中心的建设。在他的帮助下,去年12月进行了第40例溶栓。

“病理科帮扶队员在帮扶学科建设的同时,完成病理报告7000余份,指导签发报告4000余份;影像科帮扶队员完成6000余份报告,远程诊疗、远程疑难病例会诊、远程培训学习20余次;有效促进了紫云县人民医院各专科的发展。”孙政说,在他们的帮助下,紫云县人民医院实现了自建院以来,第一例由本院医师主刀完成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第一例前列腺电切术等“二十五项”首例手术,增强了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眼科的发展。

此外,“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通过开展术前培训讲座、授课、模拟操作、术中带教、术后教学查房等方式,带领紫云县人民医院骨干医生共同完成了“46项首例”,填补了紫云县人民医院技术空白的同时,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初步完成了“造血”计划和大病不出县的良好态势,有效降低了转诊率。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毛丽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