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广袤的大地上,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其中,苗族跳花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盛大的节庆规模,成为了苗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关于苗族跳花节的由来,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相传广泛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苗族的先辈杨鲁。“根据史料记载和传说来看,苗族跳花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安顺市苗学会顾问王华如是说。这一源自远古、流传至今的民俗活动,不仅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更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2008年,苗族跳花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与赞誉。
经开区三合苗寨举办“苗族跳花节”活动
苗族跳花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和文化内涵,承载着苗族的文化记忆、生活智慧、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跳花”一词为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跳花节”是认识苗族、了解苗族文化的窗口。苗族跳花节不仅是苗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表演节目也吸引了各民族同胞共同参与,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安顺市苗学会会长杨志凤介绍,目前,安顺苗族人口有44万余人,全市有40余个跳花点。每年农历正月到三月间,安顺各地的苗族村寨都会迎来盛大的跳花节。安顺苗族同胞在定点的跳花山(场)共庆佳节。如:西秀区北门外亚鲁跳花山为正月初四至初六;西门跳花山为正月初七至初九;东门外东门庄跳花坡为正月初十至初十二……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妇女
今年春节期间,安顺各地举行了上百场苗族跳花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推动了“非遗+文旅”的融合发展,助力安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跳花前,要做好踩场、砍花树、栽花树、敬迎宾酒、上花、下花、走生年牵羊、走生年、接花树等准备工作。跳花时节,高高的“花树”披红戴彩立于高山或旷野场地中央,花树下设方桌置放美酒、芦笙等物品,并以花树为中心,展开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据王华介绍,跳花期至,苗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背上提前准备的精美背扇扇面,空寨结队前往花坡。女青年多背负包袱,中裹衣饰,至花坡近处,盘麻发,绾银链,插梳子,戴手镯,上项圈,挂耳坠。穿短蜡彩上衣,系或麻或彩线腰带,著绣花百褶,花坡周围银铃晃晃,十分悦耳。
跳花节上的芦笙表演
笙歌如潮,苗歌苗舞是跳花节的重头戏,花坡上响彻着悠扬的芦笙,众人围绕花树翩翩起舞。山腰男女或坐或立,笑语盈盈。苗族跳花节不仅是一场歌舞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跳花节期间,苗族同胞会提前酿好米酒,打好糍粑,等待远方宾客的到来。各族群众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到场祝贺,热闹一番。人数多时,达十余万之众,场面蔚为壮观。 苗族跳花节是苗族同胞传承文化和相互交流的重要节日。活动中,除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琳琅满目的各种美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苗族同胞穿着的节日盛装,展示着精湛的刺绣、蜡染、蜡画、银饰等技艺。
苗族同胞欢庆跳花节
民间谚语有云:“苗人不跳花,谷子不扬花”,通过吹笙,预兆来年有个好的收成。此外,跳花节还是苗族青年的“相亲大会”,苗族人民欢聚一堂,共同欢庆,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许多青年男女在节日中相识相知,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 苗族跳花节承载展示着苗族的文化记忆、生活智慧、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通过独特的传统活动,如舞蹈、音乐、民族服饰展示等,强化了苗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利于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欢聚一堂共庆节日
王华认为,苗族跳花节不仅是苗族人民情感联系的纽带,也是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各民族同胞交往、交融、交流搭建平台,既增强了各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加深了文化认同,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载体。同时,独特的苗族文化通过节日庆典得以充分展示,对安顺当地社会、文化和旅游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为安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被这一独特的民族节庆活动所吸引,前来观赏和参与,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今年2月18日,安顺经开区三合苗寨举办了主题为“龙炫民族风 多彩跳花节”的系列活动,3万余名各族同胞和省内外游客欢聚一堂。人们绕“花树”跳花, 感受芦笙舞、竹竿舞、板凳舞的精彩民族节目演绎,苗族蜡染、刺绣等非遗文创展示区让游客驻足欣赏,拦门酒、打糍粑、长桌宴等沉浸式体验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生动谱写各民族共生繁荣新篇章,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黔中大地常开常盛。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老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如何保护和传承苗族跳花节?杨志凤表示,吹芦笙、跳芦笙舞均属于《安顺市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保护范围,安顺专家学者和文化爱好者们也注重加强对苗族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对苗族跳花节进行保护和传承。 在安顺,苗族跳花节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得以更好地延续和发展?杨志凤认为,跳花在安顺有多种传承方式,苗族家庭不仅有代代相传的家庭传承;集中传承则是利用农闲时节,把春节期间返乡青年集中起来,由传承人传授吹芦笙、跳芦笙舞技艺;安顺经开区张坪中学、关岭自治县民族中学等学校均办有芦笙班,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授吹芦笙、跳芦笙舞技艺,积极培养年轻一代对苗族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为苗族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