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传统村落安顺行”系列报道之九丨天龙镇兴旺村:寻屯堡古村遗韵 展民俗文化风采

2024-07-10 23:13:49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悠悠古村落,浓浓乡愁情。盛夏时节,走进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双硐组,沿途道路干净整洁,风景秀丽,一栋栋石木结构的老建筑在岁月的沉淀下别具古韵味,身着传统服饰的屯堡孃孃多才多艺、热情好客。传承一方村落文化,守护一方水土一方人,2014年双硐组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兴旺村双硐组依山而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屯堡村落,距安顺市区约32公里,平坝约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村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山”与“屯堡古镇”之间,村寨前后有两座相互对立的大山,一座名为后头坡,另一座名为对门坡,还有一座白脸山,三山呈三角形围绕整个村寨。因后头坡前方悬崖峭壁,高不可攀,在山的右前方有两个高大宽敞、自然形成的岩硐并排着,故取名为“双硐”。

  穿过村寨巷道来到后头坡山脚下,抬头仰望笔直的峭壁,好一座天然的防御大山。沿着石阶往上走,一块石碑立在左侧,“双硐遗址”四个字异常显眼。继续往上走,一面石头砌成的围墙拦住了去路,围墙中间留一道石门,穿过石门,眼前豁然开朗,古旧的房屋建筑出现在眼前,虽然硐口前已经杂草丛生,但是当初居民生活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站在此处,再一次抬头仰望后头坡,天空已经被岩壁遮挡。

图片

依山而建的双硐组


  “我们村形成于明清时期,有几百年的历史,最初的那一批村民就是住在这两个双硐中。”年逾七十的村民陈先金老人介绍,当时的村民将房子建在双硐中,还在双硐外围修筑围墙,主要是为了抵御当时严重的匪患和频出的野兽。

  “别看双硐现在看去有些破败,以前可热闹了。”兴旺村副主任陈孝华说,双硐曾有十几户人家住在里面,双硐中的建筑避免了风吹日晒雨淋,冬暖夏凉,非常舒服。

  进入双硐中,洞内十分宽阔,非常凉爽,洞壁四周奇石林立,洞与洞相互贯穿,洞顶不时有水滴滴落。

  “最后居住的居民搬离双硐有二三十年了,现在很少有人再回双硐,村里面偶尔会组织大家对双硐周围进行打扫维护。”陈孝华说。


图片

双硐内景观


  双硐还是那两个洞,曾经是当地居民的家园、庇护所,里面发生过许多故事,现在的双硐,在时光中回归大自然,斑驳的岁月沉淀在记忆深处。

  双硐组村寨内有200年左右的石木建筑群,还有石梯、石路、石墙、石门、石井、石桥、古屯,石洞、木梯、木雕门窗等。

  走进一栋始建于清朝年间的老屋,老屋为石木结构,从外观上看古朴而简单,推开大门,里面是泛黄的木架结构,精细的雕花随处可见。

  “这栋老屋从建好一直有人在里面住,房屋看上去老旧,但是非常坚固,因为有人管护,这栋老屋现在反而更有‘活力’。”陈孝华介绍,双硐组老屋建筑大多是石木结构:四周墙体为石木,屋面为石板,穿斗式悬山顶瓦屋建构,内部间壁和前沿门庭均用木板装嵌。


图片

腰门


  记者注意到老屋大门外围还有一扇半截小门,结构奇特,甚是好奇。

  “这道门叫‘腰门’。”老屋主人沈科林说,没有腰门,大门关上之后,屋内空气不好流通,有了腰门之后,将大门打开,关上腰门,既不影响空气流通和光照,同时又可以防止鸡鸭猫狗进入。

  “这道门槛也有讲究,是用‘千千禾’树做的。”陈先金老人指着腰门下方的门槛介绍,按照当地的说法,用“千千禾”做门槛,不管是谁只要从上面跨过都会很顺利、很吉利,有庇护的作用。

  走村串寨,看了许多双硐组的老屋,记者发现这些老屋的石墙上都会留几道小窗口,这些窗口里面大外面小,主要是用来观察外面情况和用作防御工事的。


图片

身着屯堡服饰的屯堡孃孃


  在双硐组,除了双硐古遗址、古屋建筑,还有古井、古驿道、古街道、古树、石拱门、土地庙等极具特色的古村景观,这些景观、遗迹如今依旧能够让人感受古村遗韵。

  漫步双硐组,能感受传统古村落的时光留影,同时也能感受当地浓郁的屯堡文化氛围。

  这里的人一代又一代在屯堡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地戏、花灯、刺绣、屯堡服饰等在这里不断发扬传承。

  在双硐组老体活动中心,记者看到当地村民正围坐在一起等待一出好“戏”,人群中有几个屯堡嬢嬢正在绣鞋子和鞋垫,一双颜色丰富、绣工精细的绣花鞋最能体现屯堡嬢嬢们手工技艺。


图片

正在绣鞋垫的屯堡孃孃


  屯堡纯手工绣花鞋垫,在屯堡年轻女子的心中有一个信念:一针一线,针针相随,一心一意,生生相伴。年轻女子结婚都要拿出很多的绣花鞋垫来,以示真情,以示手巧。

  “咚咚咚”随着锣鼓声音,双硐地戏队队员们身着凤阳汉服,戴着神情各异的脸谱开始了精彩的演绎。

  “地戏是随明朝征南大军来到安顺的,在当时属于军中的文化活动,也是军事演练的一种。刚才地戏队表演的节目叫《秦怀玉闯杀四门》,展现了秦怀玉的武勇和智慧,也体现了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精神。”陈先金老人是双硐组地戏队成员之一,从1976年开始跳地戏,有几十年的地戏表演生涯。在双硐组,只要农闲,几乎每天傍晚都会有村民到老年活动中心练习表演地戏。

  地戏,在安顺屯堡村落属于娱人娱神的仪式性戏剧。同样在双硐组,屯堡村民以跳地戏的独特方式练习和传承武艺,对于他们而言,地戏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图片

双硐地戏队


  双硐组有两支地戏队,一支是集体地戏队——双硐地戏队,另一支是私人地戏队——兴旺村双硐旗征地戏队,这支地戏队是由双硐组村民胡启珍组建的。

  胡启珍在双硐组算是当地的“名人”,她不仅组建地戏队,传授地戏表演技巧,还是平坝区区级屯堡服饰传承人。

  “我从小就喜欢地戏和屯堡服饰,嫁到双硐组后一直跟着公公学,算是传承了这两样民俗文化。”胡启珍介绍,屯堡人的服饰以青、蓝色为主,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妇女的衣着和装扮上,屯堡妇女始终保持大袖长袍尖头鞋等明代遗风,系“丝头腰带”,后吊长长丝绦,在袖口、衣襟处镶嵌美丽的花边。


图片

颜色鲜艳的屯堡服饰


  “目前我有6个徒弟跟着学习制作屯堡服饰,我的地戏队队员几乎都是双硐组的村民,地戏队经常受邀参加各种活动表演,我希望能够通过我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戏、学习地戏、传承地戏。”胡启珍说。

  在双硐组,和地戏一样受人喜爱的还有跳花灯。地戏表演多是高昂悲壮、精忠报国的英雄主义题材,而花灯演的却是家庭琐事和男女爱情。

  跳花灯充满着生活情趣,更受中老年妇女和青年男女们喜爱。花灯唱腔有四季调、采茶调等,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唱腔。舞蹈动作有起步、走场、玩扇、玩帕之分,也都是一些程式化极高的动作。配乐器具是平常不过的鼓、锣、镲、二胡、月琴,既简单又热闹。

  一针一线刺锦绣,一跳一唱展民俗。“每年只要到过传统民俗节日的时候,我们村都会举办村落文化地戏、文艺演出等活动,通过持续挖掘古村落民俗文化内涵,激发传统村落发展活力。”陈孝华说道。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伟 陈婷婷 詹艳

视频编辑:刘圆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毛丽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