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诱出滇军驰援贵阳。正当国民党军纷纷向贵阳以东集中,云南境内兵力空虚之际,红军兵分两路,向西进发。4月10日至12日,中央红军连克定番(今惠水)、长寨(今长顺)、广顺后,继续西进。4月13日,红三、五军团进至安顺县(今西秀区)境内的杨武、鸡场。当夜,中央军委作出《十四日以后的行动部署》,决定速渡北盘江,先行进占兴仁、安龙地区,以利机动。4月14日,中央红军兵分两路:右路三、五军团进军镇宁,经坝草、白层抢渡北盘江;左路一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干部团进军紫云,南下播东(今属望谟),渡北盘江西转贞丰与右路军会合,进逼云南昆明。其时,红军需要经过当地布依族首领陆瑞光控制的沙子沟山槽(今镇宁自治县沙子乡),而陆瑞光的大本营弄染寨(今沙子乡弄染村弄染寨)更是去北盘江坝草渡口的必经之地。此时,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已经通过各方面的情报了解到陆瑞光是反抗反动军阀的布依族领袖,决定经过弄染寨时亲自见一见陆瑞光,争取他参加革命。但陆瑞光并不了解红军和共产党,对红军的宣传也没有马上相信,看到过来的红军人数众多,就带领部队隐藏到了深山密林之中。红军在1935年4月15日到达弄染之后,彭德怀、杨尚昆等红军首长提出要与陆瑞光见面。此时陆瑞光虽然也对红军的主张有所耳闻,但过去多次被军阀愚弄、暗算的经历依然让他顾虑重重,派手下亲信做自己的替身,并暗中观察红军的一举一动。红军派去与陆瑞光联络的人员也未能联系上陆瑞光,彭德怀、杨尚昆同志了解情况之后决定亲自到弄染寨拜访。接到彭德怀、杨尚昆同志的邀请之后,陆瑞光没有贸然下山,而是先后派出心腹伍国斌、参谋长张海宽冒充自己去见红军。红军此时已经知道了陆瑞光的体貌特征,一下就认出伍国斌、张海宽不是陆瑞光。陆瑞光在听了伍国斌和张海宽对红军的所见所闻之后,看到红军纪律严明,陆瑞光明白红军真的是一支仁义之师,逐步打消了对红军的顾虑,最终主动现身,告诉红军:“我就是陆瑞光”,并邀请彭德怀、杨尚昆等同志到家里做客。陆瑞光向红军介绍镇宁、关岭等县少数民族的情况,诉说了各族人民在反动军阀压迫下的疾苦。彭德怀、杨尚昆向陆瑞光讲解了红军和共产党的政策,告诉他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是各族人民受苦受难的总根源,并告诫陆瑞光不要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间计,不要自家人打自家人,要加强民族团结。经过彭德怀、杨尚昆二位首长的启发教育,陆瑞光如拨云见日,认清了自己开展武装斗争十余年屡遭挫败的原因,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1935年4月16日与红军订立“反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国民党及苛捐杂税”的协定,史称“弄染结盟”。“弄染结盟”有着重要意义:一是粉碎了蒋介石在安顺地区消灭红军的企图。蒋介石发现红军开始向云南西进,急忙调动部队,对红军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企图在安顺(今西秀)、关岭、镇宁围歼红军,追击红军的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始终与红军保持着1~2天的距离。在红军人员缺乏、粮食补给严重不足、伤病员多的困难时期,能否及时强渡北盘江,成功突破蒋介石的包围,决定红军生死存亡,如果没有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与帮助,红军处境将更加艰难。在危急关头,陆瑞光在彭德怀和杨尚昆同志的感召下,从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武装首领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红军在他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下,几天之内迅速穿过了被称为“百里夷区”的荒凉险峻的少数民族地区,赶在国民党军增援到达之前,中央红军主力于18日由坝草、白层、者坪渡口全部渡过北盘江,实现了急进云南的战略目的,让蒋介石在安顺地区消灭红军的企图彻底落空。二是成功实践了争取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红军到达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强调要尊重少数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争取少数民族,宣传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民族压迫政策,号召各少数民族起来革命。1935年4月10日,总政治部在《红星报》上刊登了《注意争取夷民的工作》一文,明确指出“争取夷民群众,发动他们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就在短短的几天之后,4月16日,彭德怀、杨尚昆就与陆瑞光在弄染寨订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作战协定,比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签定的“彝海结盟”还要早一个多月。它是我们党践行民族政策、团结少数民族的光辉典范,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和成功实施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光辉典范,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民族政策和后来的“彝海结盟”积累了经验,为红军顺利过境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民族政策的实行促进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维护了中国共产党自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和少数民族结成的政治统一战线,保证了红军的顺利过境。三是播下了革命火种。“弄染结盟”不仅为红军顺利渡过北盘江,威逼昆明、抢渡金沙江赢得了有利战机,而且在布依族苗族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陆瑞光送走红军后,于1935年4月18日召开民众大会,正式宣布成立“镇关紫边区人民抗捐委员会”,建立了包括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48个村寨的革命根据地,组织游击队,开展反苛捐杂税,反抓兵派役的革命斗争,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惶恐不安。1936年底,四川军阀杨森率二十军入黔,以“迎接红军过境和签订‘反蒋协定’”的罪名逮捕了陆瑞光,并血洗弄染,将陆瑞光押送到贵阳。1937年春,杨森将陆瑞光杀害于贵阳市八鸽岩,陆瑞光牺牲时年仅36岁。陆瑞光虽然牺牲了,但是红军在布依族山寨、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播撒的革命火种并未熄灭,不久在中共地方组织的引领下,渐成燎原之势。解放前夕,陆瑞光的外侄王由植根据罗盘地委的指示,将在六马等一带的游击队武装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罗盘区盘北游击第七支队”,这支游击队多次袭击关岭、镇宁,牵制和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部分兵力,加速了安顺地区的解放,为贵州的解放做出了贡献,这是“弄染结盟”播下的革命火种所收获的结果。
中共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安顺日报
责任编辑:李阳雪 校对:白昊楠 二审:吴丹 三审: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