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助力安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10-29 15:04:11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主题: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助力安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活动时间:2024-10-29
活动嘉宾: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 齐长青
主持人: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蒋天瑜

图片

蒋天瑜: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安顺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安顺新闻网承办的在线访谈栏目。本期在线访谈的主题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助力安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天,做客我们录播间的访谈嘉宾是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齐长青同志。欢迎齐长青同志做客在线访谈,为我们介绍安顺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有关情况。节目开始前,先和网友们打声招呼吧!
齐长青: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与主持人和各位网友进行分享交流。
蒋天瑜:
  您好、齐总!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国家和省分别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31条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36条,都毫不含糊地亮明态度、拿出实招、掏出“真金白银”,为民营经济开启新一轮大跨越大发展注入了巨大能量。市发展改革委也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深入企业一线向大家详细宣传了国家31条和省36条的相关措施,并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及项目支持。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发展改革委针对国家和省的政策,专门制定了《安顺市细化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责任分解表》,将工作任务压紧压实,确保市有关部门(单位)以此为契机更好服务我市民营企业发展,为我市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齐长青同志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专题访谈,与网民朋友就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交流,对齐长青同志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蒋天瑜:
  从目前情况来看,民营经济撑起了安顺发展的“半壁江山”。请您介绍一下我市民营经济的总体情况,以及民营经济的特点?
齐长青: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市场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我市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功不可没。2022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666.5亿元、2023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672.3亿元、2024年1-9月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513.67亿元。2022年至今,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在55%以上。
  我市民营经济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民营市场主体持续壮大。2024年1-9月,全市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80万户,同比增长0.65%。其中,私营企业5.64万户、个体工商户18.13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5.84%。全市共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01万户,其中私营企业0.50万户,个体工商户1.45万户。
  二是民营企业质量持续提升。2024年1-9月,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户,共有高新技术产业民营企业106家,14户民营企业通过2024年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民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7家,占全市总数的89.7%。“五上”企业中民营企业达1231户,占全市“五上”企业的85.43%。其中,工业民营企业414户,占全市“五上”民营企业的33.63%。
  三是民营经济贡献持续增强。2024年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3万人,其中,民营经济新增从业人员3.6万人,占全市新增就业人员数的84.9%。全市民营经济完成税收21.5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45.87%,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企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全市有国家级民营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民营企业技术中心8家。企业获科技经费资助3775万元,其中,民营企业获资助2790万元,占比达73.9%。我市共申请商标3560件,新增注册商标2153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20672件。获得专利授权646件,其中发明专利114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114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67件。
蒋天瑜: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在推动安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把安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放到全省乃至全国大范围去看,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哪些明显短板和弱项?
齐长青: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短板和弱项:
  一是民营企业规模较小。2023年全国民营企业营收500强,我市无任何企业入围;2023年全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我市仅有百灵制药、固达电缆、三力制药、家喻房地产、汇景纸业5户企业入围,营收总额分别为35.4、23.58、11.07、9.76、8.94亿元,分别位列第17、35、67、76、80位。
  二是民营经济活力较弱。2023年公布的全国第五批367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市仅有2家入围(黎阳国际制造公司和风雷航空军械公司)。2024年我市暂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围。同时,企业自身孕育人才能力不足和优秀管理人才、技术骨干流失问题突显。
  三是民营经济产业层次较低。我市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科技型、平台型企业数量偏少,信息服务、医疗康养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层次和产品关联度较低。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结构适应市场能力差,创收能力相对较弱。比如:我市建立的科技创新平台多集中在贵飞、安大、黎阳国际等军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90%以上没有属于自己的科技创新平台,且已建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绝大多数存在档次不高、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弱的问题,研发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不深。
  四是民营企业融资难。因部分民营企业对金融政策了解不够透彻、财务账目管理不够规范、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放贷审批流程较为严格繁琐等原因,导致部分民营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也出现信贷投放不畅情况。2023年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81.23亿元,同比增长11.2%。2024年前三季度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847.27亿元,同比增长9.9%。
  产生以上四个方面短板弱项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是因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基础弱、家底薄,民营经济发展受大环境制约;从主观上讲,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蒋天瑜:
  我们都知道,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请问,我市针对当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将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齐长青:
  我们将主要采取五项措施,补齐短板不足、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的各项资金政策,使其在安顺落地见效。针对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实际和行业特点,出台分类帮扶措施,强化政策的延续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企一策”了解企业各方面要素需要。
  二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盘子。坚持盘活存量与培育增量“两手抓”,深入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能,并通过资产收购、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和存量资产。实施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成长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推动品牌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引导民营企业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发展。探索建立“政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做实金融特色服务,让银行充分了解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提升企业融资成功率。全力推进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等重大方向,有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建立健全政企“面对面”恳谈、“政银企”对接、企业家“对话”等制度,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与民营企业代表进行专题对话,及时梳理反馈问题清单,督促市各部门(单位)做好民营经济各类问题处理,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有效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五是打造舒适稳定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借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粤黔对口帮扶协作”机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渠道和形式,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络,搞好我市产品和项目推介,促进经贸合作和招商引资,抓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项规定的兑现,树立和打造诚信安顺品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落户安顺,为投资商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外来投资商更加放心、放手、放胆在安顺投资兴业。
蒋天瑜:
  在我们开展在线访谈的同时,也在网上征求和整理了有关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相关的意见建议。下面请您来回答以下的相关问题:
蒋天瑜:
  如何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齐长青:
  一是打造“有为政府”。健全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机制,促进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章审批、超时默认、默认追责”审批制度,真正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不折不扣落实上级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适用安顺的政策措施,加强宣传解读、精准推送,推动直达快享、应享尽享。
  二是构建“有效市场”。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非禁即入”制度,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保障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和柔性执法,探索“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减轻处罚”措施,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三是营造“有容社会”。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健全合法权利保护快速响应机制,加大优质法律服务供给。纵深推进“诚信安顺”建设,弘扬契约精神,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办好“企业之家”等活动,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讲好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故事,更好地激励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扎根深耕安顺。
蒋天瑜:
  当前,安顺如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齐长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出指示批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形成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如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在优化服务意识持续发力。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积极搭建党政机关与企业零距离沟通互动平台,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把服务效率当作生命线,对企业诉求限时办结、按期答复,让企业专注于市场,无后顾之忧谋发展。
  二是在创新服务机制持续发力。大力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强化对企业的政策、要素支持,帮助破解用地、融资、用工等难题,打造细化精准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形成问题受理、科学分办、解决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的全流程管理闭环,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三是在提升服务质效上持续发力。增强“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服务理念,做到应办尽办,凡是权限范围内的事、凡是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事,就要不遗余力、做到极致。并妥善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以服务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发展环境。
  四是在强化舆论导向上持续发力。大力宣传政商协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强化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当好支持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形成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的良好氛围,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蒋天瑜:
  再次感谢齐长青同志做客“在线访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安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相关情况并回答了网友提问,同时也感谢网民朋友们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毛丽 三审 罗希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