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就能营业啦。”冬日里的一个晴天,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党支部书记吕松带着记者参观了村里面新建造的集体民宿,这栋与村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的民宿将会成为村里面一个新的打卡点。
青瓦、白墙、木制雕花窗,这是当下黔北村庄里村民们住所的典型特点。而在苟坝村一处,坐落着一座老式黔北农家三合院,传统木结构的瓦房,历经岁月的洗礼,这栋房子依旧矗立,承载着革命历史的厚重,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苟坝会议会址。苟坝村 供图
1935年3月10日至12日,在这间当时被叫做“新房子”的小院里召开的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重要组成、伟大转折的关键一步。
踏入苟坝会议旧址,映入眼帘的是火盆、马灯、八仙桌等陈设,朴素而充满时代感,引领着我们回溯到89年前的重要会场,重温历史的瞬间。
苟坝会议模拟场景。李燕 摄
1935年3月9日,中央纵队进驻遵义县花苗田(今播州区花茂村)、苟坝等地。前敌司令部和军委机关驻扎在苟坝村一个名叫新房子的庄子里。
3月10日凌晨,中革军委接到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发来的急电,“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三重堰之敌”。
苟坝会议会址。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3月10日当天,张闻天在苟坝新房子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红一军团提出的进攻打鼓新场的建议进行讨论。与会多数同志求战心切,一致同意在打鼓新场与黔敌作战,只有毛泽东一人坚决主张不能打,再三阐述自己的观点,指出敌人100多个团的兵力,已对中央红军摆下分进合击之势,如果贸然进攻打鼓新场,红军将面临覆灭的危险。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毛泽东据理力争,并以辞去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进行了抗争,仍未能说服大家。与会者以民主表决的方式通过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
红军长征在苟坝使用过的厨房。简久兵 摄
毛泽东深感进攻打鼓新场会给红军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放心不下,于是在当晚提着马灯赶到周恩来住处长五间,劝说周恩来不要急于发布命令。毛泽东、周恩来连夜找到朱德,三人认真分析进攻打鼓新场的利弊得失,认为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骨头”,应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苟坝会议会址。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图
3月11日一早,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说服大家,会议决定放弃攻打打鼓新场的计划,发出了《关于我军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并且恢复了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
3月12日,鉴于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高度集中,毛泽东提议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成立了“新三人团”(又称“三人军事小组”),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罗星汉摄。贵州图片库发
作为遵义会议的延续,苟坝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上未解决的问题——改组中共中央军事领导机制,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中国革命的红色火焰从西南一路燃向西北,最终燃向全中国。
历史虽已远去,但对这一方革命圣地的守护,却从未停止。
苟坝会议会址。苟坝村 供图
自2003年以来,苟坝会议会址的保护工作进入了新阶段。2018年,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
聆听红军长征故事,探寻真理之路……苟坝村如今成为了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目的地,红色文化遗产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