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座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格外醒目。
这便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的地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AAAA级景区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最核心部分。
遵义会议会址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临街有八间铺面房。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泽东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的黑漆金匾。
遵义会议会址 陈庆军 摄
1935年,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0名参会者,在仅有27平方米、用油灯照明的小屋里,做出了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伟大抉择。
红色,是遵义最鲜明的城市底色和最厚重的文化底蕴。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厚重感顿时扑面而来,令人感慨万千。遵义会议会址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百姓了解中国革命、回顾红色历史的学习之地。
在小楼的东侧,有一棵高10余米的大槐树,被誉为遵义会议纪念馆“活着的文物”。一座楼,一棵树,风雨同舟近90载,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时刻。
2015年6月16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在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时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遵义城云红日照,长征幕幕忆万千。”在讲解员的讲述中,观看每一件展品,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
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以及翔实的文字介绍,生动地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场景。我们仿佛看到当时与会者激烈的讨论、坚定的目光和为了革命事业勇往直前的决心。
历史充分证明: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内生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游客在贵州省遵义会议陈列馆参观游览 田成 摄
近年来,遵义市围绕“一核两带七园多点”,大力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和教育培训“六大工程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如今,已完成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长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工程等135个项目,12个红色旅游景区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遵义会议会址获评“优秀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地”;大型情景剧《伟大转折》《娄山关大捷》常态化演出,革命老区群众自发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基本形成了长征精神展示、红色文旅融合、名城风貌呈现“三大板块为一体”的建设保护格局。
据统计,2023年,全市接待红色旅游游客2299.26万人次,同比增长54.9%;红色旅游收入189.29亿元,同比增长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