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坝羊镇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工作主线,积极探寻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致力于将茶园打造成“绿色银行”,凭借茶业带动就业,推动茶园向“休闲游园”转变,全面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多元化发展,为和美乡村注入全新活力。
扩面增“绿金”
3月25日,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吴锋刚从茶园查看村民采摘春茶的情况,回到茶叶加工厂接待室,就迎来了购买新茶的客户。沏上一杯新茶,茶香袅袅,客户品尝后赞不绝口,当即爽快地买下2万元的新茶,满意离去。吴锋自豪地介绍:“这批新茶是今年采摘加工的第一批春茶,品质优良,刚上市就受到众多老客户的青睐,供不应求。”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新山村的4000余亩茶园今年已全面进入采摘期,每天都有100多位村民在茶园里忙碌。村里的茶叶加工厂也马力全开,制茶师傅们将采摘回来的茶青精心加工成新茶。
村民采摘茶叶
在新羊村,贵州丹青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茶园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100多位工人正抢抓时机,采摘今年的第一茬茶芽。公司总经理张旭庆介绍:“2018年,我们到坝羊镇考察时发现,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宜种植茶叶,于是当年就入驻坝羊镇,在新羊村和新山村种植了2000多亩茶叶。”
近年来,坝羊镇通过村合作社示范种植、茶企带动种植、大户分散种植的模式,大力发展茶产业。全镇8家村级合作社建成了2万亩茶园,由各村村两委集中管理经营。同时,坝羊镇注重“内培外引”,培育和引进了15家茶企,建成生态茶园2.3万亩。此外,通过发动群众按照规划统建茶叶基地,并推行“零”租金返租倒包经营模式,建成分户经营茶园0.3万亩。如今,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达4.3万余亩,漫山遍野的茶树,宛如披上了一层“绿金”。
茶业促就业
当下正值春茶采摘的黄金时节,春风轻拂茶香四溢,坝羊镇各村茶园里,随处可见村民们身背竹篓,穿梭在茶树间采摘鲜嫩茶芽的身影。
丹青白茶业加工车间
“茶园给我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的机会,春季采春茶、夏季采夏茶、秋季除草管护、冬季施肥修剪,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在丹青白茶园采茶的大坡村村民周帮敏笑着说,“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稳定的收入,比去省外打工强多了。”
为了提高工人采摘春茶的积极性,促进茶芽的下树率,实现茶园增产增效,贵州丹青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当天结账的方式,吸引了周边众多群众前来采茶。张旭庆说:“我们每年支付给采茶工人的费用就高达500万元。”
坝羊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李飞介绍:“今年全镇可采摘茶园面积3.5万亩,要实现春芽下树率70%以上,每天至少需要8000名采茶工人。”为此,镇里的各茶企和村合作社纷纷到本县其他乡镇和临县村寨招募采茶工人,并为他们提供食宿和车辆接送服务。
李飞说,每年春茶采摘季,坝羊镇茶企和村合作社支付给采摘工人的报酬总额达3000多万元。茶产业不仅带动了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也为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茶园变“游园”
3月25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50多名师生来到新山村。他们首先走进锅厂寨红军标语陈列室,探寻红军长征过紫云的红色故事,随后,师生们漫步新秀山茶园,感受采摘春茶的乐趣,享受茶园的春日风光。
大学生入园体验采茶
学生于皓月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体验采茶,听了采茶师傅的讲解,我才知道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不同规格的茶青该怎么采摘。这次坝羊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一杯干净、健康茶的背后,种茶人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该学院党总支书记吴海燕表示:“这次带领师生们来坝羊镇新山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是让大家深入了解红军长征中的军民鱼水情,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另一方面,通过茶园采摘体验,让大家感受茶文化,更加珍惜每一杯茶的来之不易。”
大学生探访锅厂寨红军标语
李飞告诉记者:“坝羊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茶产业蓬勃发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与茶文化底蕴深厚。每年都有不少机关单位、高校师生到坝羊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乡村旅游团队来这里体验采茶、制茶、赏景等乡村旅游项目。”
近年来,坝羊镇按照茶文旅一体化发展思路,通过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发展乡村旅游等举措推动茶产业发展壮大。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坝羊镇惠及面广、产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好的富民产业。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