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晴天,春韵悠悠。普定县7万余亩茶园宛如绿色的海洋,层层叠叠的茶树错落有致,嫩绿的新芽在阳光的轻抚下熠熠生辉,微风拂过,茶香四溢。
普定县海拔高度介于1100至1300米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这种“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独特环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该县积极实施以培育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推广品牌效应为核心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茶产业做文章。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7万余亩茶产业实现了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成功开辟了一条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茶韵悠长 品质卓越
踏入化处镇朵贝村,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是普定“朵贝茶”的发源地,茶文化底蕴深厚。
普定茶山
“我们村的朵贝茶,早在明朝时期就是贡茶,那时就已经名声在外了。”朵贝村的老茶农朱建国自豪地说,朵贝茶历史悠久,曾是贵州十大名茶。
有诗赞曰:“日日换新茶,岁岁夕阳红。曾经帝王品,飞入百姓家。”然而,在20多年前,普定的茶产业却深陷“规模小、品种差、品牌弱和低产低质低效”的泥沼。
为打破这一局面,普定县委、县政府将茶叶产业链列为农业主导产业,从2007年起,连续多年出台支持政策,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规划先行、市场运营”的思路,围绕“朵贝茶”原产地核心区、白茶种植区以及优质绿茶产业区,打造产业带和茶产业园,推动茶产业扩面增效。
“在资金保障上,普定县深化东西部协作,广州市花都区以穿洞街道茶产业为基础,通过资金投入、招商引资等方式,共建穿洞茶叶农业产业园区,自2020年起,每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2000万元以上助力茶产业发展。”普定县农业农村局副科级干部王俊介绍。
村民采茶
近年来,普定县茶园规模从2006年的不到1万亩增至如今的7.07万亩,种茶乡镇也从5个扩展到9个,形成了以化处镇为“朵贝茶”原产地核心区,穿洞街道为白茶种植核心区,猫洞乡、鸡场坡镇、马场镇为优质绿茶产业区,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适度发展的良好格局。
为了提升茶叶品质,普定积极引进优良茶树品种,如“福鼎大白”“龙井43号”“白叶一号”等,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茶树种植技术培训,推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确保茶叶的绿色、生态、安全。同时,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推进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灌溉、道路等配套设施,提高茶园生产效率。
如今,普定县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然成为当地一张亮丽名片。其茶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备受市场青睐,不仅在本地畅销,还远销广东、福建、浙江、北京等地。2024年,全县7.07万亩茶叶,总产值达到了2.23亿元。
茶香四溢 声名远扬
品牌塑造对于普定县茶产业的繁荣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伴随着全县茶产业发展的不断壮大,市场上的许多产品因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而价格低迷,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叶的追求。探索如何深挖品牌故事、打造独特品牌形象,成为了当地茶企们的当务之急。
茶农将采收好的茶青进行称重
“过去,普定茶叶虽然品质优良,但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普定茶企们纷纷行动起来,不断加大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王俊说,品牌是茶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品牌建设,才能让普定茶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普定茶产业品牌建设始于2013年,自此,一场茶产业的品牌建设攻坚战正在悄然打响。
2013年,“朵贝茶”获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朵贝茶”成为普定县区域公共品牌,这是普定茶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2015年,“朵贝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成功注册。
2016年,普定县茶业协会成立,按照“一县一品牌”思路,全力打造“朵贝茶”区域公用品牌,形成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对外宣传的品牌整合格局。
2024年,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评选推荐活动中,“朵贝茶”被评为“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推荐区域公用品牌”。
……
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普定茶产业的龙头企业,致力于打造“哚贝古茶”品牌。该公司从茶叶种植、加工到销售,实行全产业链管控,确保每一杯茶都能体现普定茶叶的独特风味。
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代慈溪说,在悠久的种茶历史背景下,2009年,公司流转1000亩土地发展茶叶规模化种植,茶园地处朵贝茶原产地核心位置,在这里,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有2000多株,最古老的超过800年。就连如今种植的茶树,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古树茶的茶籽播种培育而来。加上高山多云雾寡日照的地理环境以及1280米的海拔高度,使得茶园生产的茶叶具有“色清味甘,芳香浓郁”的特点。
这些年,通过参加各类茶博会、展销会,该公司的“哚贝古茶”逐渐崭露头角,先后荣获“中茶杯”一等奖、“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等多项荣誉。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普定注重挖掘茶文化内涵,将茶文化与品牌建设深度融合。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艺表演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普定的茶文化,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普定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生产管理站负责人杨惠说,在销售方面,普定还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让普定茶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朵贝茶”品牌打造与宣传上,普定开发了朵贝绿茶、朵贝红茶、朵贝白茶等系列产品,并以“干净茶、放心茶、优质茶”为名片,按照“生态、绿色、有机、安全、特色、高效”理念,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使普定的这座“绿色宝库”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茶业兴农 致富路宽
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普定茶香四溢,更让当地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制茶车间
在位于穿洞街道的普定县久茗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里,村民吴正仙正在茶叶加工车间务工,自从她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后,她就成为了公司的“老员工”。“土地流转给公司种茶叶,我们有流转费,平时到公司务工还有稳定的工资,真正实现了一地双收的美好生活。”
在马场镇半厢村,茶农毕世香在茶园里忙碌了一上午,采摘了满满一篓鲜嫩的茶芽。“在茶园里务工,一年大概有2万多元的收入,刚好用来补贴家用。”毕世香笑着说。
一片小叶子,带富一方人。像毕世香、吴正仙这样受益于茶产业的农户在普定还有很多。近年来,普定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参与茶产业发展,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茶园务工有薪金、年底分红有股金的“三金”收入。同时,普定县还积极鼓励农户发展茶叶初加工,开设家庭制茶工坊,增加收入渠道。截至目前,普定县通过茶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达2.8万人次,发放务工工资1400余万元,户均增收2.6万元。
“在普定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茶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普定县将继续做大做强茶产业,不断提升茶产业的综合效益,让茶产业成为普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让更多的百姓在茶产业发展中受益。”普定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光禄信心满满地说。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