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距、挖坑、数苗、栽种、覆土……自3月起,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村民毕纳英每天早晨骑着电动车准时出现在高田村“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里,开始韭黄种植作业。
自从将自家的土地托管给村合作社后,毕纳英便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转型,从传统耕种者转变为了现代基地的产业工人。
“租金每亩800元,加上每天100元的务工费,比以前自己种地划算。”说话间,她熟练地将数好的10株韭黄苗栽进土坑里。
在毕纳英身后,贵州宝仁生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华正为工人们讲解种植技术要点。抬头望去,500亩平整连片标准化农田上,韭黄栽植作业有序推进——这是刘华继鼓楼街道向阳村750亩韭黄基地后,在平坝区的又一次产业扩展。
2018年在向阳村试种葛根的失利,曾让刘华一度陷入困境。直到在广州看到了韭黄的市场行情,让她敏锐捕捉到了商机。 “韭黄一次育苗可连续收割5年,每年两季亩产5000斤,亩产值可达10000至12000元。”正是看到了韭黄的经济价值,刘华决定继续扩大韭黄的种植规模。
“选择高田村,不仅因为这里土地平整、交通便利,更看重村里创新的‘土地托管’模式。”刘华所说的“模式”,正是高田村通过村级合作社将1651.5亩土地集中经营,实现“散地聚种”的新路径。
所谓“土地托管”模式,即通过合作社带动,把农户的耕地集中起来,充分发挥现代化机械设备优势,通过集中种植、科学管理、统一经营,实现规模化种植,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产量,解放了村民的双手,让村民当起“甩手掌柜”。
“2019年,村两委干部组织开展传统分散种植摸底调查、动员讨论,提出由村民自愿将土地托管给村级合作社投入产业发展,处理好土地‘统’与‘分’的关系,实现土地经营‘由散到聚’发展。‘土地托管’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力老龄化、兼职化问题,实现农业降本增效,还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机械装备等现代化要素引入农业生产,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高田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吴成龙说。
据了解,目前,全村已有906户农户自愿将1651.5亩土地经营权集中到合作社,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企业。合作社按800元每亩支付农户租金,再以12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给刘华,剩余收益用于支付土地改造、管护成本和村集体建设发展费用。
“目前,我们已经种植了300多亩。”刘华说,按照规划,高田村韭黄基地将在5月完成全部种植。待收割季,这些韭黄将依托沪昆高速扩容工程在高田村村口的新建匝道,直达浙沪、两广等市场。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