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以产业兴旺为抓手,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精品水果产业蓬勃发展,不仅让荒坡披上绿装、山村焕发生机,更让群众的钱包鼓了起来。如今,全县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精品水果产业不仅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还催生出直播带货、电商等新就业群体,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群众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走进板当镇翠河村,河岸山坡上“产业兴 生态美 百姓富”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四周成片的蓝莓苗郁郁葱葱,部分蓝莓苗已挂上果实。
村民采摘蓝莓
紫云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现代化发展专班负责人肖成磊介绍:“2022年,紫云投入3000万元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在板当镇翠河村、硐口村和猫营镇狗场村一带,连片种植蓝莓,建成了面积达2650亩的宜嘉众鑫蓝莓园。经过3年精心管护,部分蓝莓苗已结果,预计明年就能产生经济效益。”
近年来,紫云依托国家科技特派员蓝莓产业组专家的指导,助力宜博经贸、天赐等企业对1万余亩蓝莓进行管护提升。同时,大力培育和宣传推介“百灵鸟”“天赐蓝”“蓝色莓力”“云上紫云”4个商标,重点扶持3家蓝莓生产企业发展壮大。在板当镇硐口村、翠河村和猫营镇牛场坡村、黄鹤营村一线,形成了蓝莓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产业带,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共同发展蓝莓产业。目前,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达1.6万亩,可采摘面积超1万亩。
在县域北片区打造蓝莓产业集群的同时,紫云去年投入580万元,建设了2个连片蜂糖李种植基地。此外,持续落实秋冬季蜂糖李700元/亩的奖补政策,激发了群众种植蜂糖李的热情,涌现出磨安、兴合等一批万亩蜂糖李种植村。目前,全县蜂糖李种植规模达5.67万亩(其中投产3.17万亩),规模位居全市第二。在格凸河镇、火花镇、四大寨乡一线,紫云着力打造蜂糖李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带,如今全县蜂糖李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
火花镇蜂糖李种植基地一角
与此同时,紫云还在209省道沿线加快推进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还草工作,对6000余亩“枇杷+柑橘”产业带进行管护提升。
拓宽销路,助力群众增收
在位于紫云自治县猫营工业园的贵州宜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蓝莓分选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正按照大小、色泽对蓝莓进行精细分类。通过标准化的分选包装流程,蓝莓的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
贵州宜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员岑灿介绍:“目前采收的蓝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根据品质等级不同,售价在30元至50元1斤不等。7月前采摘的蓝莓以鲜果销售为主,之后的则用于深加工,制成蓝莓干红、果汁、果干等产品,实现鲜果销售与深加工有机结合,推动蓝莓产业提质增效。”
同样,在黄鹤营村大扒河组的天赐蓝莓园里,经营户吴瑜正组织村民采摘蓝莓。大家将个大色艳的蓝莓挑选出来,精心包装后作为鲜果销往市场;品质稍差的蓝莓则存入冻库,用于制作蓝莓果冻销售。
分选打包蓝莓
在四大寨乡喜凯村,蜂糖李种植大户潘龙燕正通过网络直播销售蜂糖李。“从6月初开始利用网络平台直播销售蜂糖李,每天直播平台的下单客户超过200户,最多时一天达到500多单。”潘龙燕说,他从事冰脆李、蜂糖李直播销售已有两年时间,不仅销售自家的果子,还帮助乡亲们拓宽销路。
直播销售蜂糖李
近年来,紫云聚焦产品、主播、流量,积极动员县域及周边网红主播开展网络直播助农行动,宣传销售蓝莓、蜂糖李等精品水果,让种植户的果子卖得出、卖得好。紫云自治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副局长彭永红表示:“紫云通过开展直播带货培训,鼓励有志青年提升直播技巧,以直播助农带动农产品出山,促进群众增收。目前,全县已有100余名表现出色的直播带货主播,他们活跃在冰脆李、蓝莓、桃子、蜂糖李等精品水果种植园和农户家中,助力紫云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规模种植,产值成倍上升
在火花镇兴合村,漫山遍野的蜂糖李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们忙着采摘、发货,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兴合村村民陆应免开心地说:“今年我们的蜂糖李长势很好,个头大、甜度高,亩产大概有600斤。就算按平均25元1斤的价格卖出,我种了20亩蜂糖李,今年也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兴合村村支书杨仕明介绍:“全村665户农户中,有638户种植蜂糖李,每户种植面积在10余亩至100余亩不等。目前,全村蜂糖李种植面积达1.5万亩,可采摘面积1.2万亩。今年全村蜂糖李产量预计900万斤,保守估计,按平均20元1斤计算,产值可达1.8亿元。”
四大寨乡喜凯村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民族村寨,全村153户700余人,家家户户都种植蜂糖李。返乡大学生潘明迁大学毕业后,曾在安顺城区工作,但收入不理想。2021年,他回到家乡,与父亲潘天周一起发展蜂糖李产业。他以父亲种植的200亩蜂糖李每年80万元的收入为资金,在望谟县边饶镇及四大寨乡邻村,以每亩每年50元的价格,连片流转了900亩荒坡地种植蜂糖李。
村民分选西瓜
“经过几年精心管护,后来种植的900亩蜂糖李在今年迎来丰收,目前正在请村民帮忙采摘销售。”潘明迁说,他坚信付出终有回报,多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了希望。
四大寨乡喜凯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昌表示:“经过几年发展,喜凯村蜂糖李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今年可采摘面积1万亩。从目前农户采摘销售和市场情况来看,今年全村蜂糖李产业总收入预计超过1亿元。”蜂糖李产业不仅让山村面貌焕然一新,更让农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多元发展,果香飘满山间
“今年桃子结得又多又好,个大味甜,很受欢迎。不少来翠河游玩的客人都会到我的桃园里采摘一些带回家。”板当镇翠河村村民吴应忠说。他种植的30亩桃子,今年亩产达2000斤,按2元1斤的价格卖出,亩产值4000元,比种植传统农作物效益高得多。
游客采摘桃子
近年来,翠河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丰富的坡耕地资源,大力发展桃子、杨梅、蓝莓等精品水果产业,目前全村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
与翠河村相邻的猫营镇黄鹤营村也种植了成片的桃子、杨梅等精品水果。种植大户谢兵种植的蟠桃、黄桃已成熟,每到周末,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我家一共种植了100亩精品水果,包括蟠桃、樱桃、黄桃、毛蟠、李子等品种。其中,蟠桃有早熟、中熟、晚熟多个品种,销售期从6月份一直持续到10月份,主要以吸引游客入园采摘的方式销售。”谢兵介绍。
据了解,黄鹤营村山角冲组有30余户黄桃种植户,种植面积从5亩到100余亩不等。黄桃产业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丰厚收益,还带动了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坝羊镇大坡村,成片的杨梅园内,熟透的杨梅挂满枝头,入园采摘的游客和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
坝羊镇大坡村村支书张开珍说:“我们村利用荒坡地资源,几年间陆续种植了3800亩杨梅,今年可采摘面积800亩。杨梅产业不仅让种植户获得了直接经济效益,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杨梅打包装车
在猴场镇小湾村卡益组的大红桃园里,一株株桃树上缀满红彤彤的脆桃,微风拂过,果香四溢。村民们在果园里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6年前,我家引进大红桃苗种植了6亩,经过3年精心管护,现在每年能有5万元的收入。”猴场镇小湾村卡益组村民罗应关笑着说。
近年来,小湾村积极挖掘地区资源优势,有效利用闲置荒地和坡耕地,鼓励群众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目前,全村已种植红桃、柑橘等精品水果1300余亩。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