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市安顺文化新风采】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平坝天龙镇擦亮融合共生“屯堡文化”新名片

2025-07-12 22:29:35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在平坝区天龙镇的青山绿水间,一处处青石垒砌的屯堡院落静静矗立,墙头上的斑驳痕迹镌刻着六百年的军屯记忆。当清晨的阳光漫过石拱门,老人们坐在石阶上绣着屯堡绣花鞋,孩童们追着身着“凤阳汉装”的身影嬉闹;这里,既是明代军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新时代乡村用文化根脉唤醒发展动能的生动注脚。

  溯:六百年屯堡,明珠璀璨映古今

  坐落于在天台山和龙眼山山脚下的天龙镇,青石板路在古树浓荫下蜿蜒,一块块斑驳的青砖静默诉说岁月。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镇,彼时名为“饭笼铺”,1992年更名,其根脉深植于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明朝时期,朱元璋推行‘屯田戍边’政策,于滇黔古驿道两侧设‘屯堡’,派军士屯垦驻防。且规定屯田将士携家属同行,由此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村落,天龙镇就是其中之一。它曾作为古代滇黔要冲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汇中心,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较高的军事及经济地位。”天龙镇文化站站长杨启刚娓娓道来。

天龙屯堡景区

  “天龙镇的文化历史可以归结为十大点,即一学堂、二沈堂、三教寺、四世堂、伍龙寺、六操场、七石桥、八大碗、九道坎和石头建筑。”杨启刚将天龙镇的文化瑰宝,凝练成了一句顺口溜,每一处都承载着屯堡先民的智慧与信仰,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骨。

  漫步天龙屯堡,石头垒砌的城墙依旧坚固,箭窗、瓮城的设计暗藏军事玄机,仿佛还能听见当年戍边将士的铠甲铿锵;四合院、垂花门保留着江南建筑的雅致,门楣上的木雕,诉说着屯堡人对故土文化的坚守。六百年过去,这里的屯堡人仍说着带有江淮古韵的方言,身着传承自明代的“凤阳汉装”,跳地戏时的雄浑唱腔,将古代文化原汁原味地延续至今。首次走进天龙屯堡景区的游客李如徽,旅行前曾精心做了详细的旅游攻略,深入了解屯堡文化中的建筑、地戏、服饰和美食等特色。她兴奋地说道:“单纯玩乐去处很多,但若想沉浸于鲜活的、未曾触及的文化,天龙屯堡是首选。”

天龙屯堡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

  承:古韵焕新姿,文旅融合活力涌

  曾几何时,天龙镇的旅游主要依赖单一的人文景观观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坝区提出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以深挖屯堡文化为突破口,撬动产业升级。

  文化是旅游之魂。依托璀璨的历史文化资源,天龙镇不仅大力挖掘屯堡文化精髓,更着力运用现代叙事手段,将尘封的故事激活,让游客得以沉浸式领略传统魅力。

  天龙屯堡景区的演武堂内,地戏表演开始。

  “关键在于将文化深度融入体验。”安顺旅游集团大明屯堡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郑菊介绍道:“我们聚焦游客喜爱的地戏、服饰和美食等屯堡文化核心元素,精心推出了文艺演出,并创新打造‘天龙屯堡非遗旅游体验空间’等多元化项目。”通过搭建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载体,屯堡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游客不再仅是过客,而是成为文化故事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随着一阵阵锣鼓声响起,一台名为《三英战吕布》的地戏在天龙屯堡景区的“演武堂”精彩上演。演员们头顶面具,面罩青纱,背插小旗,手持刀、枪等兵器,在铿锵的锣鼓伴奏中相互唱、和、舞、打。在这里,喝一口大碗茶,观一场安顺地戏,被游客当成是到安顺天龙屯堡旅游必打卡的项目之一。“仿佛被拉回金戈铁马的战场。”在观看表演后,来自贵阳的游客吴小红发出了感慨。

  天龙屯堡景区内地戏表演吸引游客关注

  郑菊向记者介绍,为了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天龙屯堡景区内还积极完善区域划分,逐步打造民屯、军屯、商屯区域。同时设置打造了13块文化介绍牌和历史文化长廊,详细介绍屯堡600年演变历程和发展,新增了智慧导览屏,更换288块文化标识牌等,让游客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

  奔:薪火传少年,沃土深耕促振兴

  文化传承,根基在校园。

  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天龙镇中心小学的红领巾地戏小社团里热闹非凡。学生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迅速换服装、搬大鼓、提铜锣、拿双枪,来到学校操场上站好各自的位置,准备练习台步、唱腔与身段。

  天龙镇中心小学的红领巾地戏小社团

  红领巾地戏小社团是天龙中心小学的精品社团之一,由来自三至六年级各中队的34名少先队员组成。学校特别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的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社团专业辅导员,在每周二、四下午进行专业授课。通过台步、唱功、身段等基本功训练,让学生从内而外的运用不同表演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后继有人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前提条件。”天龙中学体育教师、地戏资深爱好者李中华介绍道:“学校将特色非遗项目‘安顺地戏’纳入课后延时服务中,学生们在学校系统学习地戏知识与技艺,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更在身临其境的视听盛宴中,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育文化自信。”

天龙中学地戏班正在教学

  天龙中学自2012年开设地戏课程以来,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带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推介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屯堡文化、感受地戏魅力,成功让古老戏剧在青春校园中焕发新生机。

  屯堡文化不是锁在时光里的标本,而是滋养乡村的‘源头活水’。”该镇党委书记袁龙海表示,天龙镇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以文脉为根基,旅游作引擎,实现非遗传承和旅游资源融合,建设更加美丽的天龙。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桂传念 胡典


责任编辑:李芸 二审 康馨月 三审 徐昕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