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盛夏时节,21℃的安顺凉风习习,喀斯特峰峦层林尽染,古朴村寨炊烟袅袅,共同演绎着"避暑经济"的活力篇章。即日起,掌上安顺推出"清凉山水激活乡村'避暑经济'"系列报道,将深入典型村落,讲述文旅融合的创新故事,全景展现"避暑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日,记者从镇宁城区出发,驱车前往环翠街道龙滩村。4.5公里的路途虽短,却仿佛穿越时空,置身“清凉绿境”:沿途峡谷丛林郁郁葱葱,飞鸟在林间欢歌嬉戏;再往前行,只见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与青山碧水相映成画。 7.09平方公里的龙滩村,森林覆盖率超90%,9700余亩林地如同天然“生态空调”。这里夏季平均气温较城区低3-5℃,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超过2万个。如何将“凉资源”转化为“热产业”?龙滩村的答案是:紧扣“避暑经济”,激活民宿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龙滩村一角 2024年,是龙滩村民宿产业起步的关键一年。村民陈远华率先“吃螃蟹”,将自家房屋改造出8间民宿,正式做起了民宿生意。当年7月,他就接到来自江西的4个家庭8口人的避暑旅居订单。对于这批远道而来的首批避暑客人,村里特意举办了欢迎仪式,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 为避暑游客颁发“荣誉村民”证书 “客人对我们村的评价非常高,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他们住起来特别舒心。”龙滩村党支部书记陈世泽自豪的说,“今年江西的客人不仅要再来,还把规模扩大到了11户人家。此外,湖南也有7家慕名而来。” 走进龙滩村“龙园民宿”,每间客房皆可推窗见青山翠谷,民宿在保留乡土韵味的同时,巧妙融入现代舒适理念,智能窗帘让客人随心调节晨光与荫凉,品牌舒适床品保障了在山野间的深度睡眠。 龙园民宿酒店 “我们一共有10个房间,两种户型,住得越久优惠越大。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吃民宿食堂或自己购买食材做饭,我们免费提供厨房和厨具。”陈世泽介绍道,这种灵活的模式既降低了游客的旅居成本,又让他们能深度体验乡村生活。 在距离“龙园民宿”不远处的“新山居民宿”,老板王祥礼正忙着打扫庭院。曾做装修生意的他,今年看到村里民宿产业的发展势头,便将自家闲置房屋进行改造,设置了7个房间接待避暑游客。“去年来避暑的游客对我们村的良好评价,给了我们很大信心,所以今年赶在镇宁黄果树半程马拉松赛前开业,赛事期间就接待了不少外地‘跑友’。”王祥礼笑着说。 黔中山间民宿 为了让游客避暑体验更丰富,龙滩村围绕“清凉”设计出一系列特色活动。白天,游客可跟着村民走进山林登山探险,或是到田间地头,采摘时令的瓜果蔬菜,体验农耕的乐趣。傍晚,在民宿庭院里做柴火鸡、吃烧烤,吹着山间的清凉风,别有一番风味。村里还会不定期组织篝火晚会,邀请游客和村民一起跳布依族舞蹈,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 龙滩村的“避暑经济”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周边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良性互动。从村里驱车30分钟可到气势恢宏的黄果树瀑布,36分钟能到奇幻瑰丽的龙宫景区;15公里外的千年布依古寨高荡与29公里处的夜郎洞等景区,共同构成了黄金旅游圈。“毗邻名胜而不喧,深居乡野而通达”的区位优势,让龙滩村成为游客的“避暑中转站”,也让民宿产业有了更稳定的客源。 民宿一角 “我们组建了有5辆车的乡村车队,当客人需要到周边景点游玩时,车队可以提供接送服务,价格比平台打车低。”陈世泽介绍,龙滩村发展民宿不仅要让避暑客人因为优越的生态环境留下来,还要通过优质服务让他们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据了解,目前龙滩村已有4家民宿正式开业,提供客房30余间,还有20余户村民的自建房具备民宿改造条件,正陆续加入民宿产业发展队伍。村民们对发展民宿产业、做大“避暑经济”信心十足,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打算返乡创业,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 “以前守着好山好水愁生计,如今才懂这是最宝贵的家底。”陈世泽说,龙滩村下一步将不断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做好民宿服务,让“凉资源”持续升温,成为村民增收的“热引擎”。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