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在西秀区蔡官镇对长沙村,村民余海波在大葱田沟壑间,使用培土机为绿葱培上最后一层新土。“再让这葱白长长点,卖相就更好一些。”他今年种植了3亩多大葱,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大葱就将迎来丰收季。
不远处,一座大棚建在了蔬菜基地中央,这里是对长沙村的蔬菜交易广场。“平时,我们采摘好大葱,就运到这里来交易。”余海波说。
对长沙村蔬菜交易广场
此时,杨弘星刚送走一卡车大葱,手机又响了起来:“明天要20吨,那我这边给你准备好。”作为村里的大葱收购商,杨弘星从2021年就开始收购对长沙村农户的大葱,再销往省内其他市州和省外。
目前正值大葱大量上市,杨弘星从6月底就开始收购,“今年,我已经收了40余万斤大葱。”他以每斤0.35至0.4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大葱,再以0.5至0.6元的价格销往四川、重庆等市场,架起了该村销售市场的桥梁。
工人正在采收大葱
“虽然目前大葱额市场价不是很高,但市场波动大,可能之后价格就好起来了。”杨弘星坦言道,他仍然看好大葱的市场。
这个如今蔬菜产业兴旺的村庄,曾是国家一级贫困村。“过去地里多是玉米水稻,零星种点大葱白菜,加起来不过几十亩,村里没产业,村民收入微薄。”对长沙村村委委员罗朝华回忆。
发展产业,基础设施是基石。2017年来,为推动乡村发展,对长沙村紧紧抓住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强化坝区基础建设和产业培育,在喀斯特地貌中打造出千亩蔬菜基地。对长沙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贵介绍道:“我们修了20多公里机耕道,完善水网路网,有了发展产业的基础。”
要靠种植蔬菜发展产业,种什么成了关键问题。对长沙村位于蔡官镇东北面,远离水源地,严重缺水一直是阻碍村庄发展的因素。“大葱耐旱,对水源要求不高,正好适合我们村的自然条件。”罗朝贵说。因此,对长沙村开始大力向农户推广种植大葱,加之在当时长兴合作社的带动之下,农户们纷纷跟着种起了大葱。
农户正在为大葱培土
产业方向既明,技术支撑也需跟上。近年来,为推进对长沙村大葱产业扩大规模,蔡官镇政府不间断组织农民参加大葱种植技术培训课程,还主动协调市区两级农技专家对大葱种植实施全程技术支持,送农技到家。
“从选种到病虫害防治,专家都手把手教我们。”种植大户王忠华刚给山药打完农药。种了十几年蔬菜的他不断扩大规模,如今管理着12亩大葱、5亩西红柿和5亩山药。去年,他通过种植蔬菜收入了十余万元。
如今,大葱已成为对长沙村的主要产业,种植面积达3000亩。近年来,在种植大户的带领和农户的积极探索下,村里还发展了600亩黄瓜、200亩山药、500亩辣椒等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全村共410户,有300余户种植蔬菜,蔬菜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从昔日的贫困乡村到如今的葱香满园,对长沙村在农业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正努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