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屯堡服饰:在传承中绽放新光彩

2025-08-01 17:37:47    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屯堡服饰源于明初“调北征南”时期,已成为600年江南汉族服饰的“活化石”,2007年被公布为第二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有上百个明代屯堡村寨,地戏仍在唱、古服仍在穿,这份承载着汉民族迁徙记忆与文化融合密码的服饰传统,正在守艺人与新生代的手中,续写着历久弥新的当代篇章。

近期,在西秀区鲍家屯村的一场乡村活动中,由一群屯堡嬢嬢组成的模特队身着传统屯堡服饰,踏着音乐节拍,在舞台上尽情展示着屯堡服饰的独特魅力。

鲍家屯村屯堡服饰走秀

村支书鲍中任站在舞台一侧,向台下的游客介绍道:“屯堡服饰特点主要表现在女子的衣着和装扮上,其特点为宽衣大袖,两边开叉,右开襟的长袍,腰间以两端垂于膝弯部的织锦丝带系扎,颜色多为天青色、蓝色。屯堡男子的服饰同样独具特色。他们的对襟短衫和大襟长衫的穿着,既体现了古代汉民族的服饰特征,又融入了当地民族风情。”

王琼英走完舞台秀,走下舞台,她指着身穿的屯堡服饰详细地向记者介绍道:“‘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一个扫扫,脚上两个翘翘’能精准勾勒出妇女服饰的全貌。‘罩罩’是指头顶的布帕,青布缝制的布帕包裹发髻,只露面容;‘吊吊’是银耳环,多为简单的环状或坠状;‘扫扫’便是丝头系腰的流苏;‘翘翘’则是布鞋前端微微上翘的鞋尖,既防泥又显灵动。”

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这些表演者都是村里的屯堡妇女,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我们的屯堡服饰越来越受关注,不仅我们自己坚持穿,村里有传承人不断传承,还有专家学者来研究,游客也把我们的屯堡服饰视为村寨里靓丽的风景线,给我们拍照,让我感到很自豪。”

在九溪村,屯堡服饰与地戏密不可分。蓝青色的布料铺满桌面,69岁的张世福手中拿着一把尺子和剪刀,麻利地裁剪着布料。

张世福从16岁开始学做屯堡服饰,他制作的屯堡服饰作品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添加了现代工艺,曾多次获奖,现在他是市级“非遗文化项目‘屯堡服饰’代表性传承人”。

张世福介绍他制作的屯堡服饰和地戏服饰

“屯堡服饰、屯堡建筑和屯堡地戏是屯堡文化的三大元素。”张世福说,除了制作传统的屯堡服饰,他还带着家人一起给安顺各地戏队定做地戏战袍、战裙、地戏面具等。

据了解,安顺地戏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饰与屯堡人日常服饰存在传承关系。例如,地戏演员穿戴的青纱、靠旗等元素,源自屯堡人传统服饰。

“地戏服饰和屯堡服饰有很多相似之处,地戏服饰多采用黑色、蓝色、白色为主色调,并在其中加入雷纹,随着地戏的发展逐渐引入许多元素,比如花鸟纹,但是其服饰依旧保留着宽袖窄身设计。”张世福介绍。

服饰与地戏的融合,让传统文化有了更鲜活的传播载体。在九溪村,地戏队员时常会走村串户表演,屯堡妇女们的刺绣服饰与演员的戏服交相辉映,成为流动的文化展览。

在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可以看到沿街的妇女在刺绣,屯堡妇女的心灵手巧还体现在刺绣工艺上,她们在服饰的袖口、领口和斜襟处用五色的彩线绣上精美的花纹,点缀得恰到好处。其花纹多为传统的雷纹,显得庄重大气,后又丰富为花鸟鱼蝶等灵动图案。

兴旺村身着屯堡服饰的妇女

此外,在天龙屯堡古镇、傅家寨、吉昌屯等地,记者看到一个个屯堡村寨建筑古朴,碉楼林立,村落里仍保留着600年前的原始风貌,村里的院坝和巷道上,到处都是身着屯堡服饰的妇女,书写着服饰里的屯堡密码。

天龙古镇身穿屯堡服饰的百姓

守艺人在传承中历久弥新,新生代在创新中致敬传统。

胡忠霞是一位土生土长的90后屯堡女孩,从医学院毕业后却转身投入服装设计领域,创新改良屯堡服饰,创作出屯堡婚嫁系列、屯堡地戏马面裙系列、屯堡新中式系列、屯堡儿童服饰系列等,为600年的屯堡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屯堡服饰走出博物馆,走进了年轻人的衣橱。

胡忠霞介绍她创新改良的屯堡服饰

“创新不是改变,而是让更多的人用现代的审美去认识传统中的经典……要让每一件衣服、每一条裙子都在讲述一个屯堡故事。”胡忠霞回忆起自己的创作初心。

胡忠霞改良的屯堡服饰

在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囤屯屯堡旗袍工作室里,95后凌雨设计的屯堡旗袍挂在仿古的木架上,既有传统屯堡服饰的青蓝主色调,又有旗袍的修身线条。目前她不仅将鲍屯四合院店打造成屯堡旗袍体验平台,还陆续在安顺市区、镜仙山景区、天龙屯堡景区、旧州古镇、苗岭屯堡古镇等地开设了9个门店,带动了更多的人投入到屯堡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中来,也助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

凌雨身穿屯堡旗袍参加展览

还有旧州镇甘橖村的伍琼,她通过精湛的手工艺制作屯堡妇女服饰,并融入现代元素推广传统文化。其制作的服饰不仅成为当地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

这份穿越六个世纪的服饰传承,不仅是一针一线的技艺延续,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坚守。当古老的刺绣花纹出现在年轻人的衣角,当传统的丝头系腰成为时尚配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件衣服的新生,更是文化自信的觉醒。在屯堡的青石板路上,六百年的服饰故事仍在继续,而每一个穿起它的人,都是这段历史最生动的注脚。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婷婷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吴丹 三审 康馨月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