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普定县补郎乡上寨村,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绿树青山间,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通到家家户户,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上寨村以党建为引领,强化组织建设聚合力,发展产业夯实致富根基,凭有效治理稳底盘,走出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特色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上寨村党支部喜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对其过往工作成效及在引领乡村发展、服务村民、凝聚基层力量等方面努力的认可与肯定。
上寨村村干部
“我们始终把强化自身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寨村党支部书记刘松介绍,上寨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注重从返乡青年、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目前,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6名,党员队伍的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这是我们村的‘后浪’们,平均年龄32岁,全是大专以上学历。”刘松指着墙上的照片骄傲地说。上寨村正着力培养8名后备干部,采用“以老带新”模式,让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上寨村海拔较高,土地多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产业发展受限,七成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为了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上寨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扬长避短”,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
“2016年,我们到修文县考察,发现贵长猕猴桃非常适合在我们这边发展,便成立合作社,通过村委引领,群众参与的形式发展种植了480余亩猕猴桃。”刘松介绍,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每年带动村民近2000人次就业务工,让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补郎乡猕猴桃产业
该村除了猕猴桃产业,肉牛养殖也初具规模,全村肉牛养殖从2024年的36头发展到今年的56头。党员王仕祥是肉牛养殖的带头人,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不断学习,抢抓政策机遇,用活“28安心养”模式,提高自己在肉牛养殖经验,带领村民一起发展肉牛产业。“党员就得敢闯敢试,让群众看到奔头。”王仕祥说,“我们不能总盯着‘老路子’发愁,得盯着群众的‘钱袋子’想招。活用‘28安心养’就能突破产业壁垒,拓宽增收渠道”。
上寨村肉牛养殖
上寨村森林覆盖率超过93%,海拔1700多米的高度让夏季平均气温保持在21℃以内,是天然的避暑胜地。今年党员朱志强拿出积蓄,在村里建起2000平方米的四合院民宿,预计今年10月投入运营。“大家怕赔本,是支部多次开会分析生态优势,还帮着跑手续,才下定决心发展避暑经济。”朱志强说,如今不少村民看到民宿主体落成,已开始打听合作模式,曾经的观望者未来终会成为参与者。
上寨村民宿主体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上寨村党支部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现在大家都爱讲卫生,各家各户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净整洁。”村民万江龙笑着说,“每月一次的全村大扫除是我们村雷打不动的规矩,乡村环境想不干净都难。”
“大扫除的时候,村里所有党员、村干部、28名保洁员全员上阵,群众自发参与,从垃圾清理到隐患排查,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上寨村村委会副主任朱钢介绍,村里还建立了“评分机制”,28名保洁员分片负责,评分结果与报酬挂钩,昔日“脏乱差”的角落如今整洁如新。
大扫除
环境的蜕变只是治理升级的一个缩影。上寨村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村干部、网格员包片负责,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矛盾化解闭环。“以前闹矛盾要跑乡政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刘松说,今年以来,全村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靠的就是这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网。
此外,上寨村还积极组建了爱心妈妈队、舞蹈服务队、溺水救援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爱心妈妈队关爱村里的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家庭,舞蹈服务队用文艺表演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溺水救援队守护着村民的生命安全。”朱钢介绍,这些志愿服务队不仅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成为了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重要载体,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党的主张,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如今的上寨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幸福美满。党建引领为上寨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让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下一步,上寨村党支部将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