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洞街道靛山村: 沃野绘新篇 乡村好图景

2025-08-08 16:18:54    来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      

8月4日,记者行走在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的道路上,两侧是平整的绿色稻田,远处山峦起伏,村庄处在青山环抱之中,一幅清新的乡村振兴画卷呈现在眼前。

 靛山村稻田

荒坡生金叶 产业润乡田

站在茗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观景台上眺望,群山环抱碧波如镜的水库,漫山遍野的茶树织就层层绿锦。

“荒山变茶山,我们用了8年。”该村党支部书记褚代洋指着眼前的茶山介绍道。2017年,靛山村依托“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独特气候和酸性土壤,确立了茶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路径。

靛山村茶山

茗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春雷的千亩茶园是先行者。他依托“朵贝茶”品牌,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茶叶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的管理有效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如今,全村茶产业规模已突破2100亩,其中1100亩正值盛产,4家茶企在此扎根。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今年,靛山村茶产业产值达730余万元,每年采茶、剪枝、除草、施肥等工作带动本村及周边约100人长期就业。

此外,多元产业助力靛山村村民增收致富:20余户村民从事猪、牛等特色养殖实现增收;在村民自发带动下,60余户村民在普定、安顺、贵阳等地经营破酥包子铺,户均年收入达20余万元。同时,保有900余亩水稻和1000余亩玉米种植。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更有效解决了大批村民就近就业问题。

监测防返贫 筑牢民生线

去年十月,一个意外打破了村民付应忠家平静的生活——作为全家顶梁柱的他,在外务工时不幸从高处跌落,导致半身瘫痪。过去,他在外务工维持生计,肩负着三个孩子和两个老人的生活重担,其中两个孩子还在上学。然而,这场意外让这个家庭瞬间失去了支柱,陷入了困境。

“了解到他家情况后,我们第一时间跟进其动态。由于这起事故涉及第三方责任,待司法判决后,我们便将其纳入监测范围。”褚代洋解释道,“去年年底情况紧急,村里还帮他家缴了三个人的医保,今年又成功申请了低保,生活总算稳住了。”

靛山村共有498户1876人,其中脱贫户83户,监测户17户。截至目前,通过帮扶措施已消除风险11户,6户还在持续监测中。为有效防范返贫风险,村里扎实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村干部常态化走访入户,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监测,并协助申领低保等补助。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切实筑牢防线,防止群众返贫致贫。

治理展新颜 绘就和美图

沿靛山村整洁的道路漫步,农家小院房前屋后清爽利落,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这份宜居之美,源于村里在乡村治理与人居环境提升上付出的努力。

 靛山村村貌

“我们统一提升民居风貌与基础设施,同时重点整治污水、垃圾、旱厕、猪圈,村庄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褚代洋说。近年来,靛山村累计拆除危旧房屋30余户、5000多平方米,完成改厕改圈170余处,污水处理覆盖率达80%,并建成5座大型无动力化粪池,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村里还通过定期评选“最美家庭”“十佳文明户”,设立文明行为“曝光台”等举措,引导村民崇德向善、爱护家园,并通过“村跑”、移风易俗等活动点燃乡间活力、涵养文明新风。

靛山村乡村大舞台

凭借在乡村治理和宜居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靛山村2021年被列为“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2022年获“全市文明村”称号。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郝   媛 


责任编辑:陈亮 校对 梁惠焜 二审 吴丹 三审 陈明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