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乌罗镇桃花源社区,天气晴好,溪水潺潺。沿着桃花源社区12公里主河道的民宿,已经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
桃花源社区自然风景优美,一条河流蜿蜒流淌,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避暑游玩。村民们在自家民宿里忙碌不停,接订单、烹制农家美食,用心保障游客的舒心体验,真正吃上了“生态饭”。
守着“好生态” 过着“穷日子”
以前,桃花源社区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为生计而发愁。桃花源社区竹子多,杂木多,森林覆盖率96%,耕地较少,村民只能向山上讨生活。
“我们桃花源社区,从前靠山吃山,主要收入靠编晒席、烧杠碳、外出务工。”乌罗镇桃花源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兴中介绍说。
冯兴中还介绍说,以前,许多村民是靠打晒席找学费,那时还没有通路,需要走路4个半小时去乌罗镇赶集卖晒席,一个晒席可以卖到30元。
曾经,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桃花源社区曾鲜为人知。有人曾辗转到来,看见风光秀美,宛若世外仙境,称之为“桃花源”。
打造“水文章”写就“致富经”
桃花源社区的水质好,全年平均气温在15.8℃,凭借独特气候和丰富水资源优势,推出“避暑玩水”,暑期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游客们在天然泳池中畅游,或在浅滩处烧烤歇凉,处处洋溢着夏日的清凉与欢乐。
“我们是通过抖音平台发现这里风景很不错,抱着试试的心态,一家人就来看了一下,来了这里,发现这里的风景确实不错,水质也漂亮,我们一家人玩得很开心。”来自重庆的游客柏荣华说。
在桃花源,游客白天可亲水消暑、观景,夜晚可露营唱歌。今年8月,“飞越梵净山”沉浸式影院投入使用,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梵净山的自然风光及松桃的苗族风情,同时,“梵净·山语”溪谷露营公园开始营业,设置有露营娱乐、咖啡饮品、烤肉套餐、儿童溯溪等套餐,不断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
夜幕降临,桃花源的上空繁星点点,露营基地还在热闹着。来自湖南省怀化市的游客伍绣和好友吃着烧烤、唱歌,享受着一份别样的惬意。
“这边的空气、水质都特别好,我们是从2017年开始,每一年暑假都会带孩子来这边玩水、避暑,白天就玩水,晚上就吃烧烤、听音乐,感觉整个人来到这里以后身心都很放松。”游客伍绣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有少量游客造访桃花源,农家锅巴饭抢抓先机开起了民宿,成为村里的第一家民宿。该店紧邻公路,坐拥河畔,楼上设住宿,楼下是餐饮,凭借较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做生意积攒的口碑,吸引了不少游客。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空气清新,我们家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了民宿、餐饮,每年有重庆、上海这些地方游客来玩,多的时候一天有300到400人,我们家每年靠旅游收入有10来万元。”桃花源社区农家锅巴饭老板吴杰说。
游客来了村里,民宿供不应求,村里便把闲置资产利用起来,扩大民宿规模。村里曾经以竹子为原料制作灯笼、竹椅等产品的合作社,因生态保护要求,发展规模受限,调整为发展民宿;村里将原本规划用于观赏锦鲤的景观池塘改造为露天泳池,并增设了夜间照明系统,确保游客“夜泳”安全;老村委会因年久失修闲置,通过实施“三变”改革,改造为民宿后进行出租。
今年8月初,桃花源社区老村委会改造的民宿投入使用。在焕然一新的民宿前,民宿老板杨慧和游客坐在一起弹琴、唱歌,享受微风。
“目前,我们这里有10个房间,有空调,有独立的卫生间,现在假期人比较多,我们客房每天都是爆满的。”乌罗桃花源云尚名居休闲民宿老板杨慧说。
如今,桃花源社区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变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桃花源社区旅游发展的主要转变发生在2018年左右,2018年,梵净山景区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村民们更加坚定了大力发展旅游的决心。
同时,梵净山申遗成功后,要求梵净山周边村寨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桃花源社区地处梵净山腹地,积极响应号召,加强了保护生态及宣传保护生态的法律法规,村里还设置了29名护林员,并采取严禁一切野外用火等措施。
“梵净山申遗成功后,大家转变思路,利用社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民宿、农家乐、露营基地。今年,游客最多的一天来了2000多辆车,住宿供不应求,村民切切实实吃上了‘生态饭’。”乌罗镇桃花源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兴中说。
目前,桃花源社区有107家经营主体,涵盖44家民宿、56家农家乐、7个烧烤露营基地,通过“旅游+新业态”发展策略,构建“餐饮+民宿+民俗”融合的旅游经济模式。随着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强,该地将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有效转化为发展动能,正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记者 谢慧芳 戴刚)
来源:微松桃